薛春香
企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可以遵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財政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尤其是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勢在必行。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是完成各項事業計劃和機關行政任務必需的物質條件,也是行政事業單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
(一)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資產管理責任不明確。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購置固定資產所需經費全部由財政負擔,只注重對單位日常公用經費的管理,忽視了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各領用科室沒有明確專門的資產管理人員,造成固定資產管理責任不明確。
(二)固定資產核算、記錄不準確,造成賬實不符。在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著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的問題,會計人員故意漏記固定資產的現象時有發生,對某些為個人配置的筆記本電腦、手機等公物,會計人員往往故意不記入固定資產賬。
(三)固定資產管理考核不到位,沒有構建固定資產管理的測試和評價體系。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不需核算固定資產使用效益,固定資產管理效果與單位和部門業績考核不掛鉤,因此管理意識有待加強。相當多的行政事業單位或多或少的都構建了一些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卻沒有構建固定資產管理的測試和評價體系,其導致的后果是制度制定得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差異以及差異的原因不明,不能據此擬定糾偏措施等。
(四)固定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政府采購脫節,浪費嚴重。財務部門在做年度預算的時候,對本單位現有固定資產的情況缺乏整體概念,對固定資產購置的預算編制隨意性較大,沒有從節約、整合資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往往出現重復購置,部門資源獨享。在購買固定資產的時候,對必須進行政府采購的固定資產范圍、種類認識不深,導致在固定資產購置過程中政府采購制度執行不嚴,單位自行采購了事。
(一)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意識。《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因此,單位負責人應真正承擔起資產管理的責任。同時對固定資產實行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體制,要分科室、分部門設立明細賬。
(二)建設全面的固定資產內控制度,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完成固定資產管理的各項工作必須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機制,以促進管理目標的實現。在實際使用中,應結合單位大小、規模、組織形式、行業特點來制定,抓住關鍵控制點,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并且要加強業務培訓和學習,不斷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堅持會計人員持證上崗,杜絕無證上崗現象,注重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幫助會計人員更新會計知識,精通會計法規和會計制度,規范賬務處理,做好固定資產管理的基礎工作,并定期將會計賬薄記錄與實物及有關資料相互核對,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三)做好日常辦公設備配置工作。隨著單位事業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環境不斷改善,各種現代化專用設備相繼購置,資產配置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一是制定合理可行的資產配置標準,二是積極探索實現資源共享的方式,三是將辦公設備配置與預算編制相結合,實現資產管理的有機結合。
(四)加快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實現固定資產的動態管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起資產動態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對資產從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環節的動態管理,全面、及時掌握資產信息。
(五)建立固定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有效執行。要管好用好固定資產,必須做到有章可循,各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對每年盤虧和未到使用年限就報廢的固定資產,要及時查找原因,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如屬于人為損壞或保管不當的,就追究當事人責任,防止固定資產流失和損壞,從而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明確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資產使用部門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各自的職責,規定各部門配備專人負責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把責任落實到個人。
總之,經濟的發展中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建設全面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運用科學的、可行的方法是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