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琴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要以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為主,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突出學生會計職業技能訓練,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根據湖南省教育廳通報的要求,從2010年開始建立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抽查制度,每年組織各類專業技能抽查,抽查結果將向全社會公布,并做到與學校申報省市級重點建設項目結合,與學校專業建設水平評估結合。對抽查合格率低于60%的學校專業點,2011年列為必須抽檢專業,對連續兩年抽檢合格率均低于60%的學校專業點,教育廳將不予備案,停止其招生。
指導教師、專家評委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將原有的經驗和新的收獲融為一體,相互學習、促進共同發展。
制定考核的具體實施方案、考評規則、確定考核內容的范圍及評分標準等等,也為各高職學校的會計專業實習實訓、技能考核提供了“藍本”和依據。
技能抽查既是考學生也是考教師,教師能了解學生技能掌握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便下次注意和改進,同時也能暴露出教師在實踐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督促教師不斷加強實踐教學能力,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根據抽查要求增加實驗實訓工作,更新實驗實訓設備、財務軟件,優化實驗實訓情境。
2010年湖南省參加會計類技能抽查學校有42所,實際參考學生中,成績達到合格標準的779人,合格率78.2%。技能抽查的實施對檢查學生技能水平,起到了顯著作用,但一些高職院校在參加此項技能抽查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的困難。例如抽查是針對于大三的學生,抽查的內容題量多、涉及面廣、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高,包括的內容涵蓋會計法規、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多個崗位、多個學科,考核從業務原始單據獲取到會計數據綜合利用的全過程,也就是從手工填制原始憑證到電算化操作的系統初始化、會計業務的日常賬務處理、期末轉賬處理以及最終的財務報表生成等。一些院校實施“2+1”培養模式(指在高職的三年教育教學活動中,兩年在校學習,1年校外實習),學生均在第四學期離開學校外出實習,有的不從事會計工作,有的雖在會計崗位上,不是做手工,就是做電算,或是做出納、應收、材料核算等等,即使在校學習得再扎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會計知識點也有些模糊、淡忘,因此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很難應付這樣全面的技能考核。
筆者認為:今后的技能抽查時間會更加靈活,制度將更加嚴格。職業院校應高度重視學生在校期間專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習慣、職業素養養成。
首先,必須將技能抽查標準納入到實訓教學中,進行實踐性教學內容規劃,分步實施。學院可根據各期教學計劃來安排實踐內容,增加單獨的實踐課程,形成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到專業、由單項到綜合的相互銜接和層次化的實踐教學環節鏈,按進度順序展開技能訓練。分步驟訓練目標要切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
第一步驟:學生要熟練掌握《基礎會計》技能訓練項目。包括原始憑證及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賬簿(包括日記賬、明細賬、總賬)的登記;編制試算平衡表;初步了解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格式、結構和主要內容。
第二步驟:學生要熟悉掌握《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中技能訓練項目。包括出納崗位、材料崗位、工資崗位、收入、費用和利潤核算;熟練掌握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編制;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的成本計算方法。
第三步驟:學生要熟悉掌握《納稅實務》和《會計電算化》中技能訓練項目。包括稅款的計算、繳納、退補方法;納稅申報表及附表的填寫;電算化操作的系統初始化、財務軟件進行會計的日常賬務處理、月末、年末賬務處理以及最終的報表生成等。
教師在進行手工實訓和電算化實訓的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糾正學生操作中的錯誤動作和習慣性錯誤,使其一開始就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操作,不留“后遺癥”。
每個步驟實施之后,制定相應的技能考核環節。教師根據技能抽查的標準評分,對學生成績不合格者,查漏補缺,繼續輔導。通過這樣循序漸進、扎扎實實的技能訓練和考核,為保證專業技能質量,提高抽查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通過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職業技能較為方便,而職業品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平時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的錘煉,運用設計的特殊教學手段與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促使學生養成做人重于做事的思想觀念。行為養成訓練從新生入學開始,即規范其日常行為,包括守時、整理、物品擺放、數字書寫等日常行為習慣,使學生在校園中的學習、生活都處在一個完整的訓練系統中。
俗話說“臨陣磨刀,不快也光”,技能抽考前的輔導也是很重要的。在抽考前的階段,要讓學生知道抽查的內容與要求、抽考方式、評分標準,之后就是進行專門訓練和強化訓練,指導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較多上機時間,提高操作熟練程度,并且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不斷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自己或老師的幫助不斷解決疑難問題,從而使學生所掌握的專業技能走向嫻熟。指導教師還應傳授給學生技術操作的訣竅和要領,強調測試時要注意的問題,如在建立賬套時,應正確選擇年度會計制度,否則將會影響到期初余額的錄入等一系列問題;記賬憑證填制的先后順序弄錯了,如何進行快速的修改;建賬套時間較長,可以利用“等待”的間隙,看試卷、做分錄,節約時間。
省教育廳抽查的方式是被測學生抽了電算就不考手工,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組織的抽查方式,兩者都要兼顧的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這樣即可避免學生的僥幸心理,又不會掩蓋學生真實的專業技能水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質量檢驗”。學校還應多舉辦手工、電算的技能競賽,通過實戰比賽,使練習者技術技能有質的變化。同時,可增強練習者的自信心,豐富其臨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