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妍
自1991年以來,我國注冊會計師不斷地遭受法律訴訟,承擔法律責任,社會對注冊會計師職業界更是頗有微詞,將一些審計問題完全歸咎于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在審計案件中,注冊會計師的過錯的產生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注冊會計師參與造假,存在與企業串通作弊的行為;另一種情況是審計風險不可避免。注冊會計師與投資者一樣也會被上市公司所騙,依據錯誤的財務信息做出錯誤的審計報告。投資者或許不相信注冊會計師也會上當,但這種情況并非不可能發生。
1.樹立風險意識。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業務本身蘊含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審計風險的規避更為重要。在獨立審計之初,由于我們缺乏經驗,也由于上述制度不夠健全完備,所以引發了多起法律風波。可見,提高會計師法律意識,是為注冊會計師執業提供更多的避險工具和避險的必要手段。
2.建立風險管理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應在內部設立風險管理機構,以保證從組織上開展風險管理工作。該機構的主要職責包括:幫助決策者甄選客戶;在業務執行的整個過程中充當“咨詢伙伴”,跟進所有的重大事項;在報價階段對結果的適當性做出評價。該機構一般應由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善于做出正確決策的經理以上的相關人員組成,人數一般為3到5人。
3.注重客戶甄選。決定注冊會計師所要面臨風險的一個重要的潛在因素就是客戶的素質。作為防范職業風險,避免不必要的訴訟事件發生的第一道防線,注冊會計師應當謹慎地甄別、選擇客戶。注冊會計師在甄選客戶時要清楚這項業務是否值得開展。大量的事實表明,管理當局的舞弊、財務困境或經營失敗都是導致審計高風險的主要因素。
4.嚴密質量控制。任何一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都將質量作為其中的一個基本要素。審計質量控制的規程越嚴密,就越能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主要包括:全面質量控制、審計約定項目全過程的控制、三級審核程序等等。
5.提高員工素質。員工培訓應包括有計劃的集中培訓和在職培訓,除每年針對各級別的員工提供集中培訓外,在職培訓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員工能在實務中吸取經驗,工作的情況及時得到評估和反映,這更易促進員工樹立風險意識。
6.明確責任限制。會計師事務所在業務約定書中應該明確業務范圍,從而避免誤解的產生。并且在業務開始時就應該明確報告的目的和報告許可的接受人,同時還應該盡量限制報告中的結論被任何第三方使用。
1.積極宣傳注冊會計師的職能,減小公眾的期望差。公眾,尤其是投資者往往都希望注冊會計師能夠發現會計報表中的全部差錯。但由于審計成本的限制,注冊會計師只能通過抽樣的辦法來進行審計工作,所以要求注冊會計師完全保證報表的真實性和公允性是不現實的。應該幫助社會公眾認識到審計的基本理念只是對報表的公允性和真實性作出合理的保證,進而防止因期望差產生的訴訟。
2.規范會計行為,加強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責任。會計工作作為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審計工作的重要基礎。加強經濟管理,就必須嚴格地規范會計行為,以使會計工作能夠準確地反映經濟活動的狀況,進而為經濟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基礎就是要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3.完善審計法規,加強審計司法力度。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只有在一個完善的法規環境中才能更好的發揮其經濟警察的作用。這些年來,我國雖然頒布了一系列審計法規,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相關的法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審計風險的規避和惡意的風險轉移。因此,對現行的法規應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并加大打擊注冊會計師與被審計單位共同舞弊行為,促使注冊會計師自覺的提高執業道德。
4.加強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督職能。為更好的防范控制注冊會計師職業風險,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法規,對于注冊會計師違紀行為,要采取簽發禁令的方式,讓其永久性不能從事業內事務。如果構成犯罪,還要通過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形式,進行刑事訴訟。二是要一步明確我國證券監管部門的授權。要加強我國證券監管部門的執法范圍,加大監管部門對市場的監管力度。三是要進一步提高我國證券監管機構執法水準。此外,在堅持集中監管的前提下,要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對注冊會計師的自律監管,形成證券監管部門與中介機構的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