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瑩 (哈爾濱工程大學圖書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留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是研究型大學培養留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其科研水平的基礎,也是保障留學生教育質量的途徑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隨著國內研究型大學國際化辦學趨勢的不斷增強,留學生信息素質教育已成為亟待深入探討的課題。本文對留學生生源情況、信息素質現狀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以哈爾濱工程大學圖書館為例,探討了在碩、博學歷留學生信息素質教育過程中,針對留學生特點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嘗試解決的方案等,僅供廣大同仁參考。
當代信息素質教育與以往不同,多媒體、互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信息素質教育發生了轉變,有學者認為應“針對學生信息能力開展信息素質教育”[1]。然而,高校圖書館要想有針對性地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首先要對學生的生源情況、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等方面有所了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建國60年來,我國累計接受來華留學人員169萬人次[2]。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來華留學生的數量也一路攀升, 2006—2009年,僅學歷留學生①人數就增長了41.29%(見表1)。教育部指出,到2020年,接受中國高等學歷教育的留學生人數將達到15萬[3]。
面對不斷涌入的留學生,國務院辦公廳從2010年起,將包括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內的部分高校設為試點院校,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改革高等學校辦學模式,完善來華留學生培養體制機制,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6],這足以說明我國對留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

表1 2006—2009年來華留學生人員情況[2,4-5]
哈爾濱理工大學的王英杰對國內6所高校的留學生進行了現場問卷調查(見圖1、圖2),調查結果顯示,體現在言語交流和理解方面的問題是留學生學習的最大障礙,除文化差異外,解決專業問題是學歷留學生的主要信息需求[7]。

圖1 留學生利用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主要障礙[7]

圖2 留學生對圖書館的信息需求[7]
哈爾濱工程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自2010年起為碩、博學歷留學生開設全英文信息檢索課程。在開課前,我館以問卷的形式對其進行了部分背景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如圖3、圖4及表2所示。

圖3 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博學歷留學生國籍分布情況

圖4 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博學歷留學生學習經費來源

表2 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博學歷留學生在本國利用圖書館的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1)哈爾濱工程大學的留學生主要來自亞洲和非洲國家,少數來自歐洲國家,語言、文化等背景各不相同。對有些學生來說,英語甚至是第二外語;而有的學生由于受到本國發展水平的影響,其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水平不高。(2)通過對獎學金的獲得情況分析可知,大部分留學生的學習和科研能力處于其國內中等以上水平。(3)很大一部分留學生對圖書館并不了解,因此亟需信息利用技能方面的指導。此外,數據庫使用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碩士留學生很少或從未使用過數據庫,而大部分博士留學生不僅使用過,而且能夠針對使用情況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在發表文章方面,很多碩士留學生沒有發表文章的經驗,而多數博士留學生不僅發表過文章,并且有的文章已經被EI(The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等檢索工具收錄。
在了解留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我館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入手進行設計,針對他們的信息素養現狀開展教學實踐。
我館碩、博學歷留學生全英文信息檢索課程共9學時,考慮到留學生的語言問題、計算機操作水平、信息素養等情況,我館設置了理論與實踐交叉進行的課程體系(見下頁表3)。
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留學生反映,雖然在開學報到時已經有老師組織參觀了校內各主要教學設施,但直到信息檢索課第2講結束后,他們才對圖書館有了真正的了解,從而也更愿意到圖書館借閱書刊;還有很多留學生在實習課結束時對授課教師表示,這門課非常實用,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表3 留學生信息檢索課程設置
信息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留學生而言,語言障礙及其影響下的信息環境給其信息素質的提高帶來了更多的阻礙,為此,我館力求在僅有的幾堂課內,以“實踐”為切入點對留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以減少客觀因素對他們的影響,幫助他們掌握信息檢索的方法,提高其publishing year 2010, issue 4,volume 34.Try to get the abstract!”(假設導師推薦你閱讀《面向事件的智能化電網調度運行日志管理系統》這篇文章的摘要,已知信息有:ISSN為10001026,作者為顧飛飛、唐隴軍、孫勇、楊林,2010年發表在《電力系統自動化》第4卷34期上,你如何獲得摘要?)。為完成這個題目,學生首先要充分了解各數據庫的類型和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利用Google Translate(谷歌翻譯)進行無歧義語言轉換(如將作者姓名轉換成英文,而不是將文章題目直接翻譯成英文,從而確保語言轉換后不會產生歧義),最終通過EI獲得摘要。對信息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1) 在 “圖書館的使用”的講授中,授課教師將重點放在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的操作和使用上,同時詳細地介紹了我館圖書排架規則及文獻傳遞流程等內容,對于圖書館發展歷史、《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使用方法、圖書館主頁的其他功能等內容則簡要概括。
(2)在“數據庫使用”的講授中,教師盡量列舉不同類型和功能的數據庫,如Elsevier、Netlibrary、PQDT與PQDD、Scopus、Refworks等,同時結合碩士或博士發表文章的要求將重點放在信息檢索與數據庫選擇和利用對應關系上的講授,而對每個數據庫的具體操作方法在課堂上僅作簡要介紹,力求使學生通過在實習課上的親身體驗掌握檢索技巧。在數據庫特色功能的講授上,偏重于信息檢索技巧,如EI中Thesaurus(詞庫)、broader terms(上位詞)、related terms(同義詞)、narrower terms(下位詞)的選取,而對數據庫提供的個性化定制等功能僅作扼要介紹。
(3) 在“網絡信息資源”的講授中,除了介紹OA(Open Access,開放獲?。?、免費電子圖書網站、網絡資源獲取軟件之外,還適當地介紹了漢字轉換拼音的網站,以配合留學生必修的對外漢語課程,在幫助他們盡快度過語言難關的同時,也幫助他們樹立了信息檢索意識。
(4)在實習題的設計中,除了要對課堂講授的內容進行練習之外,還采用情境模式設置了綜合性題目以培養留學生綜合利用各類數據庫和網絡資源進行信息檢索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其中一題為“suppose your supervisor recommends you to read the abstract of article named ‘面向事件的智能化電網調度運行日志管理系統’ written by 顧飛飛、唐隴軍、孫勇、楊林 and published on 《電力系統自動化》. You have got some information, such as ISSN 10001026,
從教學反饋結果來看,這種以實踐性為導向的教學內容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很多有科研經歷的學生會就論文格式、文章發表要求、原文獲取途徑、網絡免費資源獲取方式等內容提出問題,并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此外,由于碩、博學歷留學生課程是2010年開設的,因此之前幾屆的留學生沒有選過該課。但在授課的過程中發現,不斷有2009級甚至2008級的留學生參與進來,不僅聽課,還與授課教師探討信息檢索方面的問題。這表明,留學生對信息檢索指導的需求度高;以實踐性為導向的教學內容的確能夠解決留學生在信息檢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而提高他們的信息素質。
2.3.1 展示已畢業學歷留學生的學位論文
由于授課教師和留學生的母語都不是英語,在講授畢業要求、流程、論文格式及參考文獻著錄等內容時,極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并最終導致留學生的畢業論文不符合規范。為避免這一問題,我們將已畢業學歷留學生的學位論文拿到課堂展示,使學生通過直觀感受減少理解偏差。同時,已畢業學歷留學生的論文還能夠對他們產生激勵作用,促進他們更好地利用這段留學時間,不虛度光陰。
2.3.2 多媒體教學
目前,哈爾濱工程大學信息檢索課全部采用PPT演示教學,尤其是在抽象內容的講授過程中,使用PPT動畫演示可以幫助留學生增強理解,盡快掌握所學內容。這種方法在留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國家背景不同,有的學生在本國很少接觸PPT,因此對這種教學方式十分感興趣。此外,我們還采用了截取英文視頻、屏幕錄像等多媒體手段進行授課,在教學中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3.3 網絡資源的融入
網絡資源是留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網絡資源具有靈活性、多變性,這部分教學如果僅停留在介紹層面則無法真正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融入了一些網絡資源的使用方法。
(1)Google Translate的應用 在教學中穿插使用Google Translate,尤其是在講解中文數據庫時,能夠幫助留學生緩解語言不通的問題,但在使用的同時要說明Google Translate只能作為參考,其翻譯的水平和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有時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2)E-mail自動回復的應用 在實習課時,我們將實習題設置成授課教師電子郵箱自動回復中的內容,留學生使用自己的電子郵箱給教師發送郵件后即可獲得實習題。一方面,這種方法簡單有效,即使是網絡應用水平不高的留學生也可以使用;另一方面,該方法不僅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還能夠建立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
(3)網絡硬盤的應用 目前,國內外有很多網站推出了網絡硬盤功能,人們可以隨意上傳、下載大型文件。我們選取了國外的網絡硬盤網站Divshare,將課件等資源上傳至該網站,以方便留學生隨時下載學習資料。在使用網絡硬盤的過程中,留學生既掌握了方便、實用的信息傳遞方法,同時也對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加深了印象。
首先,雖然在留學生信息素質教育過程中采用的是全英文教學,但對語言的理解不同還是比較常見的問題。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而言,英語都不是母語,因此在使用時都會受到本國語言習慣的影響,導致語言理解偏差。例如,在講授期刊論文格式時,有的學生會認為article(論文)和journal(期刊)是同義詞。此外,有些性格內向的留學生本身不善于表達,再加上語言溝通不暢,他們即使遇到問題也不愿意提出來,這給他們信息素質的提高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對于這類問題,教師首先要關注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反饋,如果留學生對專用詞匯感到困惑,則要通過各種實例進一步闡釋;如果是語言習慣造成的問題,則需要師生雙方達成共識,找到理解一致的詞匯并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用。此外,還要關注留學生在實習課上的表現,遇到不善于表達而又明顯有檢索困難的學生,要主動為其講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使他們能夠進行獨立檢索,從而提高其信息素質。
其次,在我國使用網絡的人群主要是中國人,因此很多網絡資源默認中國人為受眾對象,即便是由國外公司開發的一些網站,在輸入網址后仍然會根據IP設置自動跳轉到漢化界面(如在輸入www.google.com時常會自動跳轉至www.google.com.hk簡體中文界面),這給不懂漢語的留學生的信息檢索帶來了很大困難。從圖3中可以看出,有些留學生的母語屬于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阿非羅語系等,與漢藏語系完全不同,因此在面對漢語界面的網站時常常覺得茫然,無從入手,即便該類網絡資源是他們在科研過程中所需要的,在心理上他們也會拒絕去嘗試瀏覽網站。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建議留學生首先使用Google Translate中的網站翻譯功能,將目標網站的語言翻譯成他們可識別的語言,然后再對具體內容進行操作。這種間接的方法能緩解留學生在信息檢索初期遇到的語言困難,增強他們的信心,也從另一個角度提升了他們的信息檢索能力。
由于我館外文資源采購渠道和經費有限,圖書館館藏英文文獻資源尤其是外文專業文獻遠不如中文文獻資源豐富,這對留學生信息素質的提高十分不利。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一方面向留學生介紹已購買的外文電子圖書數據庫,同時推薦他們使用Google Books、Gigapedia等免費外文圖書網站,以彌補專業外文文獻資源的不足;另一方面,讓留學生參與在圖書館舉辦的外文書展,鼓勵他們在書展上向圖書館推薦購買自己專業的外文文獻,以此來擴充專業外文文獻的館藏。但需要注意的是,當留學生讀者薦購的圖書到館時,圖書館一定要及時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通知其本人,否則不僅失去了最佳閱讀時機,還有可能造成薦購的圖書無人問津的情況。
近年來,媒體、網絡科技快速發展,網絡資源獲取日益簡便、快捷,這給信息檢索課程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很多學生認為掌握了網頁搜索就等于掌握了信息檢索,只有已經開始進行科研活動的學生才會正確認識到信息檢索課程的意義和重要性。通過對中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的聽課狀況、實習情況、教學效果、信息反饋等進行比較可以發現,無論是中國學生還是外國留學生,其信息意識都與科研經歷成正比,而信息檢索技能則與信息環境和檢索指導有關。因此,未來的信息素質教育可以定位為保障科研活動的實踐性教育,教育內容首先應從培養信息意識開始,可以介紹參與科研活動的方式、論文撰寫的格式、文章投稿的方式、不同類型期刊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各類數據庫和網絡資源使用技巧的講授,注重學生在實習課中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對知識進行檢索、分析、評價、判斷的能力。同時,在教學中適當融入對各種科技手段和實用的網絡資源的應用,將信息檢索課打造成一門開放的多元化課程。
留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使其在發表文章、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能夠廣開視野、開闊思路,撰寫出高質量的文章,進而整體提升研究型大學留學生的培養水平;而且有助于增強他們的信心,避免由于語言不通、信息閉塞等障礙而形成心理問題。此外,留學生信息素質教育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揚、中外文化交流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對比中國學生與留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過程和效果,可以得出很多寶貴的經驗,幫助我們更好地提升中國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因此,對留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研究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重要的研究價值。
注 釋:
①學歷留學生是指進入各學校接受各層次學歷(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外國留學生。
[1]趙麗光. 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教學改革研究[J]. 情報科學,2009(10):1480.
[2]教育部:2009年全國來華留學生人數首次突破23萬[EB/OL].[2011-03-14]. http://www.gov.cn/gzdt/2010-03/22/content_1562026.htm.
[3]教育部統計:06年接待來華留學生人數創歷史新高[EB/OL].[2011-03-14].http://www.gov.cn/jrzg/2007-05/28/content_628456.htm.
[4]教育部:2007年來華留學生數量保持快速增長勢頭[EB/OL].[2011-03-14]. http://www.gov.cn/jrzg/2008-03/13/content_919387.htm.
[5]留學中國計劃[N].中國教育報, 2010-09-30(2).
[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EB/OL].[2011-03-14]. http://www.gov.cn/zwgk/2011-01/12/content_1783332.htm.
[7]王英杰. 高校留學生用戶圖書館信息需求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1(2):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