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國 陳祥平 范小敏 柯皓天
(1.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31;2.江油市蠶桑技術研究所,四川 江油 621700)
桑葉是家蠶最好的天然飼料,故選育和栽培桑樹良種是增加蠶業經濟效益最基本的高效措施。近30年來,我國桑樹育種研究已取得顯著的成就,其中新近育成的若干多倍體高產品種引起栽培者的關注。四川蠶區大多利用非良田沃土栽培,又缺自流澆水條件,故選用桑品種,除具備優質高產特性外,還對抗逆性有較高的要求。
1998年以來,我們從全國有關育種單位引進一批高產多倍體桑品種,在農村作了多年的中試比較,其中有豐田5號等桑品種達到選拔目標[1]。在此基礎上參加了四川省南充市桑樹品種區域性鑒定試驗。現報道江油區試點的主要鑒定成績。
1.1 供試桑品種
豐田5號,人工四倍體,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育成;塔桑,二倍體;農桑14號,二倍體;豐田10號,三倍體;對照種是國家指定的荷葉白。
1.2 品試桑園設計
2004—2009年,在江油市蠶桑技術研究所(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蠶桑基地)建立品試桑園。試驗地系丘陵旱地,土層深厚,肥力較低但分布均勻。2003年按1.5m×0.5m的行株距栽桑,采用完全隨機區組排,小區面積38m2,四周設保護行。2004年1月每株嫁接2芽,當年養成主干和一級支干,3a~4a春伐,5a~6a夏伐,按常規一致進行肥培管理。
1.3 鑒定項目及調查方法
按《全國農作物 (桑樹)審定標準》和《四川省桑品種鑒定工作細則》的要求,調查產葉量,養蠶成績和抗逆性等有關性狀的項目。
2.1 主要農藝性狀
正常條件下,豐田5號春季發芽期在3月中旬,比對照種荷葉白早5d~7d,具早生偏早特性;發芽率較高;秋葉硬化期在10月中旬,約比荷葉白遲15d;發條數和枝條長勢中等;葉片肥大,米條葉產量高,收獲系數高為其顯著特點 (表1)。
2.2 桑葉產量
從第3a(2006年)起,連續4a對桑品種的產葉量進行調查,兩種剪伐形式的平均產葉量列于表2所示,豐田5號全年平均667m2產葉量比對照種荷葉白增產27.3%、32.0%,其中春葉的增幅達41.3%~46.8%,這對多養春蠶有利。又與同地塔桑、豐田10號和農桑14號相比,豐田5號的桑葉產量提高8.4% ~17.2%(塔桑)。由此表明,豐田5號具有顯著的增產能力。

表1 豐田5號的主要農藝性狀
2.3 桑葉質量
豐田5號桑葉用于絲繭育的生物鑒定,2a四期的平均成績列于表3所示。

表2 豐田5號的產葉量 (kg/667m2)
蠶品種:春為871×872,秋為洞·庭×碧·波。每個品種三次重復,每小區300頭5齡蠶豐田5號桑葉飼育5齡蠶的成績,與荷葉白的實數相比,萬蠶產繭量提高6.2%,萬蠶繭層量提高4.3%,100kg桑產繭量提高5.7%。
2.4 抗性表現
經過6a田間黑枯細菌病發病率,紅蜘蛛被害率和干旱時黃落葉率等,抗性調查表明 (表4),豐田5號具有高抗黑枯細菌病,中抗紅蜘蛛和耐害性強的多抗特性,但在夏秋多雨季節,有時會發生少量的褐斑病。

表3 豐田5號絲繭育的養蠶成績 (單位:kg)

表4 豐田5 號的田間抗病耐旱性調查
3.1 據育種單位資料,豐田5號是采用多倍體育種技術,用秋水仙堿誘導二倍體 (塔桑×農桑14號)F1實生幼苗的染色體加倍,經無性固定育成的人工四倍體品種 (2nZ4×256)。由于二倍體F1實生苗雜種優勢的存在[2],又經染色體組加倍,致使調控某些經濟性狀的基因劑量加大,從而表現出四倍體桑葉質較優,枝條粗壯,葉片肥大和米條葉強高等典型特性[1],這對春伐采片葉收獲而言,除高產外,還可明顯提高采葉工效。
3.2 豐田5號葉大高產,每667m2產葉2136.6kg,比對照種荷葉白的1661.9kg(生產上的中等產量)增產29.7%;還具高抗黑枯細菌病,中抗小型害蟲,耐旱性強等多抗特性。這種既高產又抗病耐旱的特點在現行桑品種是不多見的。故對立地條件較差的四川蠶區,栽培該品種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3 該品種屬大葉高產型品種,須加強肥培管理才能獲得增收效果。因樹形開展,發條數和長勢中等,推薦每667m2栽植750~1000株,低干或低干偏低養成為宜;并控制留條數,蠶后每枝上部應留葉5~7片,以發揮葉形大,米條葉產量高的增產優勢。
[1]唐華倫,張正國,何川.桑四倍體品種豐田5號 (新塔桑)的應用實驗 [J].中國蠶業,2006,(2):27-29.
[2]楊今后,桑樹四倍體的誘導及其應用 [J].蠶業科學,2004,3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