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陳建明 王存香
(解放軍第59中心醫院脊柱外科,云南開遠 661600)
頸椎損傷患者行顱骨牽引的觀察與護理
周艷 陳建明 王存香
(解放軍第59中心醫院脊柱外科,云南開遠 661600)
頸椎損傷 顱骨牽引 護理
頸椎損傷是一種常見的急、危、重疾病,特別是頸椎骨折伴有關節脫臼導致的脊髓損傷,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和高位截癱的可能。1933年Crutchfield首次使用了顱骨牽引術,1938年進行改進后沿用至今。顱骨牽引術可提供較為嚴格的制動及復位作用,常作為頸椎損傷非手術治療的重要方法,也是術前、術中牽引復位的重要手段。我科2000年1月~2010年6月行顱骨牽引治療頸椎損傷患者186例,經及時準確的治療和精心護理,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86例,其中男158例,女28例。年齡18~67歲,平均43.7歲。高位頸椎(C1~C2)損傷 45例;低位頸椎(C3~C7)損傷141例,其中完全性四肢癱56例,不完全四肢癱130例。
1.2 結果 本組牽引時間2~14 d,其中9例由于創傷嚴重,入院后1~5 d內死亡,其余177例患者經過顱骨牽引病情基本平穩,痊愈出院。
2.1.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突然致傷,且受傷部位發生于頸椎,因此,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容易產生恐懼、焦慮、悲觀等心理反應。護士應了解病人的病情,并根據其年齡、職業和文化層次,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并說明顱骨牽引的原理和意義,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1.2 牽引前的準備 牽引前理凈患者的頭發,因頸椎損傷患者頭頸轉動不便,可保留枕部頭發,但術區頭發必須剃除,以防感染,患者家屬及其他陪護應離開病房。用0.02%高錳酸鉀溶液擦洗頭部,再常規消毒,范圍包括除枕部外的整個頭皮,鋪無菌單,選擇大小合適的顱骨牽引弓行顱骨牽引。注意操作中勿過度搬動患者頭部以免加重損傷,無菌巾覆蓋面部時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通暢。
2.2.1 牽引重量 顱骨牽引要求從小重量開始,牽引重量視不同的損傷平面而定(表1),并在連續X線觀察下,逐漸增大至合適的牽引重量,牽引復位后,減輕重量維持牽引。直接用大重量牽引復位時,必須每15 min攝片一次或床旁X線機透視觀察一次,直至滿意后,減小牽引重量,維持復位。臨床工作人員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無嚴密觀察的大重量牽引是不適當的,造成頸椎過牽非常危險[1]。

表1 頸椎不同損傷平面的牽引重量(kg)
2.2.2 牽引體位 患者體位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牽引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醫生做好護理。一般情況下,屈曲型損傷時使頭頸保持輕度仰伸位;過伸型損傷則相反。小關節交鎖的復位時,可先在輕度屈曲位牽引,透視下見關節突松開后再調整至中立位或輕度仰伸位牽引維持。如對損傷機制判斷不明,皆可先行中立位牽引。牽引過程中抬高床頭15~30 cm,始終保持牽引繩、頭、頸和軀干成一直線,保持牽引繩在滑槽內,防止牽引弓抵住滑輪或床頭,牽引秤砣應懸空,防止著地或抵觸床欄,避免牽引繩受壓,患者頸部兩側分別放置1 kg的沙袋或食用鹽1袋以固定頸部。
2.2.3 牽引針眼處的護理 開始牽引后,由于骨釘對骨孔周圍骨質的壓力,造成局部骨質的缺血壞死,雖然破壞區域非常小,但也足以造成牽引弓的松動,甚至滑出。因而在最初的數日,需每隔1~2 d緊一下牽引弓上的固定螺釘,以后每隔1~2周擰緊固定螺釘1圈,以防牽引弓松脫。一旦牽引弓滑出,應重新消毒局部和牽引弓后再安裝。牽引針眼處,用75%酒精消毒,4次/d,更換敷料,1次/d,并觀察有無滲液、紅腫,避免感染的發生。
2.2.4 密切觀察病情 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特別是呼吸情況和血氧飽和度,頸椎損傷患者多伴呼吸肌麻痹,要做到勤巡視多觀察,注意觀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環和感覺情況。
2.2.5 飲食護理 脊髓損傷后免疫功能抑制是導致創傷后感染的主要原因,護理人員應正確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飲食營養知識,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由于患者臥床時間較長,胃腸蠕動減慢,大量進食易引起腹脹,故患者入院后囑其少吃甜食和產氣食物,進食時應少量多餐、細嚼慢咽,并注意觀察有無嗆咳、吞咽無力等情況,必要時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排氣,輔助靜脈營養。
2.2.6 積極預防各種并發癥 (1)褥瘡:保持床單位清潔、整齊,患者骶尾部墊氣墊圈或海綿墊,由于患者頭部要求制動,所以不宜采取大幅度的翻身方法,可定時(一般不超過 2h)采取15°~30°角小翻身,并墊棉墊或小毛巾,對易發生褥瘡的骨突處給予按摩5~10 min,特別是枕部。翻身時應去掉牽引秤砣,一人手扶頭頸,一人手托肩背,要保持患者頭、頸、肩、軀干呈一條直線;(2)肺部感染:長期臥床患者,易因肺不張而繼發感染,應鼓勵患者多做深呼吸,指導有效咳嗽,翻身時護士手掌呈杯狀,由下向上、由外向內叩擊患者背部,同時囑患者用力咳出痰液,痰液粘稠時可給予祛痰劑、霧化吸入;(3)泌尿系統感染:長期留置尿管患者,易并發尿路感染,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留置導尿,膀胱沖洗及更換尿袋,1次/d,尿道口護理,2次/d,更換尿管,1次/周,尿管夾管定期開放,以鍛煉患者膀胱功能,并注意觀察尿液的顏色、性質和量的變化,定期行尿常規化驗;(4)腹脹及便秘:長期臥床患者易出現腹脹和便秘,應鼓勵患者多飲水,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粗糧等,指導家屬順時針按摩患者腹部,在病情許可下積極鼓勵和協助患者進行主動和被動鍛煉,刺激腸蠕動。必要時予肛門塞入開塞露、肥皂水灌腸通便或人工肛門取便;(5)關節僵硬和肌肉攣縮:指導患者進行未癱瘓肢體的肌肉舒縮及關節的屈伸運動,如上肢可握鋼球,捏握橡皮球等,下肢可做直腿抬高、伸屈等。對喪失運動功能的部位和肢體進行按摩和輕度的肢體活動,以防止肌萎縮及關節僵硬。鍛煉時應循序漸進,切勿使患者頸部震動或扭曲。
頸椎損傷是一種嚴重的創傷性損傷,傷情嚴重而復雜,致殘率高。對患者生活和心理上造成極大的影響和打擊,使其產生消極心理,對生活和治療失去信心。對于頸椎損傷行顱骨牽引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做好耐心細致的護理,牽引中、牽引后認真細致觀察病情,精心護理,防治各種并發癥是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的關鍵。
[1]賈連順,袁文.頸椎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50.
Spine cervical injury Skull traction Nursing
周艷(1978-),女,四川新津,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3.6
B
1002-6975(2011)16-1533-02
201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