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
為了規范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財政部于2004年8月8日發布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并要求2005年1月1日起執行。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是由財政部制定,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本制度規定特征的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規范。其特征如下:
1.《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由財政部制定。我國會計制度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
2.《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適用于所有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該制度規定特征的民間非營利組織。這里的民間非營利組織,主要包括依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
3.《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屬于會計法規。民間非營利組織是在中國依法成立的組織,當然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所以,《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特別強調相關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結合本單位的業務活動特點,制定相適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以加強內部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管理水平。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共分為八章七十六條。除了第八章附則,只規范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實施時間外,其余各章均詳細規范了會計核算前提、原則、會計要素和會計報表等的內容。
1.會計核算基本前提。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稱為會計假設或會計公設,是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核算面臨所處的環境所作的合乎邏輯的判斷。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基本前提與企業會計核算一樣,也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等四項內容。
2.會計核算一般原則。民間非營利性組織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與《企業會計制度》所遵循的會計核算一般原則基本相同,其內容主要包括客觀性、相關性、實質重于形式、一貫性、可比性、及時性、可理解性、配比原則、實際成本、謹慎性、劃分費用性和資本性支出及重要性等。
由于民間非營利組織許多資產的取得沒有實際成本,因此在強調實際成本計量原則的同時,對于一些特殊的交易事項引入公允價值等計量基礎。
3.會計要素。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等五要素。考慮到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提供者既不享有所有權,也不從中取得經濟回報,民間非營利組織沒有所有者權益和利潤會計要素。同時,由于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基礎為權責發生制,雖然其業務活動不求較大盈利,但也要求有一定收益,以維持其業務活動的開展,有業務收入,當然也就有業務活動成本,故民間非營利組織也沒有“支出”會計要素。
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要素劃分為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和反映業務活動情況的會計要素。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和凈資產,其會計等式為:資產-負債=凈資產
上述等式既是民間非營利組織設置賬戶的依據,也是民間非營利組織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民間非營利組織反映業務活動會計要素包括收入和費用,其會計等式為:收入-費用=凈資產變動額
它是民間非營利組織編制業務活動情況表的依據。
4.會計報表。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業務活動情況表和現金流量表等。其業務活動情況表相當于企業的利潤表,只不過是企業的利潤表是按多步式編制,而業務活動情況表是按單步式編制。
民間非營利組織是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組織,由民政部門管理。民政部門要與財政部門聯合就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執行和會計人員的教育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一)財政部門應當采取多種措施,貫徹實施《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我們認為,各地財政部門要充分重視《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貫徹和實施,可以利用各種媒體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該制度的宣傳和培訓工作,促使民間非營利組織單位負責人重視該制度的執行,并使廣大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人員全面掌握該制度的各項規定和具體方法。必要時,財政部在適當時候進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師資培訓。
同時,財政部門應當采取必要的方式,要求會計中介機構掌握和熟悉《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在接受執行該制度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委托進行審計服務時,應當以該制度作為會計標準進行審計,提供審計報告。在有關審計報告中,要有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管理評價,以此要求民間非營利組織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不具備條件的,應當委托以批準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二)抓好會計人員管理,穩定非營利組織會計隊伍。民間非營利組織抓管理,穩隊伍,就是在民政部門和財政系統會計管理部門指導下,抓好會計管理工作,確保會計人員工作崗位的穩定,保障會計人員實施職責權限。
一是加強會計基礎規范化建設,強化會計人員管理。民政部門要對所屬非營利組織各單位會計基礎工作做專題調研活動,發現會計基礎工作以及內控制度較差的單位,應加強培訓。通過培訓,指導、幫助其建立和完善各項內部會計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同時,還應加大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會計人員檔案,以制度管人,用合格的財務人員管事,逐步提升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及會計管理工作的總體水平。
二是建立健全會計人員信息資料庫,完善會計人員信息管理系統。民政部門可以協助財政系統會計管理部門對登記注冊的非營利組織各單位會計人員進行考試報名、會計專業知識培訓、一年一度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注冊、變更、調入等工作,并建立專門會計人員信息庫。通過非營利組織會計人員信息庫管理,達到對會計人員實行動態管理,以此穩定會計人員隊伍。
(三)定期檢查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工作質量,以檢查促會計管理水平的提高。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負責。一個單位的會計工作質量如何,一方面要靠會計人員自覺學習,另一方面要靠單位負責人的監督和管理要求。要提高民間非營利組織單位的會計管理水平,民政部門要聯合財政部門共同對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其檢查的法規依據是《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目的是通過檢查,健全民間非營利組織內部各項會計管理制度,規范其核算、記賬、報賬行為,整頓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基礎工作中的違規問題,推進會計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充分發揮會計在民間非營利組織業務活動中的作用。通過檢查,使這些單位科學設立會計崗位和配置業務素質相適應的人員,做到崗位合法,職責明確。同時,可以規范這些單位的會計核算賬目。
(四)建立會計信息質量考核制度,定期發布會計信息。一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信息高低,與其會計機構設置、人員業務素質、會計基礎工作等諸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民間非營利組織,特別是帶有公眾信息特征的組織應該在民政部門指導下,定期公布其資產負債表、業務活動情況表和現金流量表等會計信息。遇到特殊情況時,可以根據情況及時公布公布其資產負債表、業務活動情況表等會計信息,讓大眾了解這些非營利組織,特別是慈善單位資金募集及使用情況,讓信息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