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蔭呂爭
股東賬簿查閱權,又稱為賬簿記錄檢查權,是指股東在滿足法定條件之后,可以要求本公司提供各種制作財務會計報告所需的基礎資料以供檢查、瀏覽、復印和抄錄的權利。根據我國《公司法》第34條第2款規定: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由于公司會計賬簿這一定義較為籠統,因此容易存在范圍上的爭議:有觀點認為應包括原始憑證等資料,有觀點則認為僅指狹義上的公司會計賬簿。筆者認為,從股東賬簿查閱權的立法本意是為了保護股東的知情權,確保股東全面、真實地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從而實現對公司的監督和對自身權益的保護。因此,在司法實踐中不應僅局限于字面意義去理解會計賬簿的范圍并就此對會計賬簿的范圍設限,應結合我國現實情況,對會計賬簿的范圍作擴大化解釋,這樣才能確實保障股東的知情權。
首先,會計賬簿存在造假的可能。會計賬簿造假是非常常見的財務造假手法之一,對于會計賬簿造假公司往往會將相關會計賬簿通過篡改數據等方式設立兩套或者多套不同形式的賬簿,針對不同的需要而對外提供不同版本的會計賬簿。由于目前針對財政、稅務、銀行及股東等不同的對象,并不存在統一的財務數據采集比對平臺,因此,如果股東依據被造假的會計賬簿去審閱公司經營情況,如果不查閱原始憑證及其他財務資料,僅憑勾稽關系難以發現問題。
其次,有意或者未意識到選擇了錯誤的核算方法。這會導致會計賬簿本身邏輯計算正確,但數據所反映的企業實際會計信息失實。
最后,原始憑證造假。原始憑證造假在公司的費用發生上較為常見,除了包括以不合規的白條入賬,還包括違規的報銷憑證甚至假發票等等。對于這方面的費用,在財務賬簿中一般在費用類科目的某二級科目中核算。對于這些二級科目,一般在會計賬簿的摘要中記載的并不會太詳細。
在實踐中,如果公司發生對小股東的利益損害,往往在發生侵害的同時,財務舞弊也同時在進行了。因此必須給予股東更大的范圍去行使賬簿查閱權,這樣才能幫助股東有效避免財務舞弊帶來的風險,從而實現立法賦予股東監督公司經營的本意。
除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可以依據《公司法》的規定查閱公司賬簿,可以查閱公司賬簿的還有以下幾類主體:
在我國的《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和《會計法》以及會計相關的法規、規章中都有明確規定,各個單位必須要保障其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及其它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財政部門有權利和義務去監督各單位執行。具體監督檢查的內容包括:各單位是否及時對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各單位填制的會計憑證、登記的會計賬簿、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是否與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相符。是否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證相符、賬表相符;各單位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等。
各企事業單位的賬務資料都應依照《審計法》的規定接受審計監督。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稅務機關有權對各單位(納稅人)應納稅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到納稅人的生產、經營場所和貨物存放地點進行核實和檢查。并對各單位與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經營情況及納稅人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有關資料進行監督檢查。
上述幾類可能查閱公司會計賬簿主體的查閱范圍中,除了會計賬簿,還包括了會計憑證、會計報表及其他與查閱目的相關的一切會計資料。這說明,要達到檢查監督公司財務的目的,必須包括會計賬簿、會計憑證在內的一切會計資料,股東賬簿查閱權的行使范圍也不應例外。從股東賬簿查閱權的代理人行使等角度考慮,為了提高查閱效率,還應包括審計公司年度會計報表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底稿等其他會計資料。
因此,基于目前普遍的企業管理現狀以及出于真正通過查閱公司會計賬簿落實股東對公司財務進行監督、保障股東權益的目的,有必要擴大賬簿查閱權的范圍,將包括原始憑證在內的大部分財務資料都列入賬簿查閱權的法定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