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屹
后危機時期,世界經濟進入“復蘇期”,我國出口貿易所面臨的來自國際上的反傾銷訴訟形勢愈加嚴峻。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我國出口產品結構不盡合理以及我國企業會計信息普遍失真成為“戰爭”不斷蔓延的原因。做好日常會計基礎工作,為應對反傾銷奠定扎實可靠的基礎。
反傾銷應訴與會計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WTO《反傾銷協議》第2條第1款規定:“如一產品自一國出口至另一國的出口價格低于在正常貿易過程中出口國供消費的同類產品的可比價格,即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另一國的商業,則該產品即被認為是傾銷。”可見,“正常價值”是反傾銷調查中雙方爭議的焦點,而“正常價值”的認定則與應訴企業大量的會計信息,諸如成本、費用的構成及計算等密不可分。企業必須提供完整、規范的會計資料,由此來認定正常價值,否則,由進口國政府選定的第三國同類商品的進口價作為替代價確定正常價值肯定對應訴方不利。所以企業應加強財會工作,使企業會計資料符合國際規則,在進口國的反傾銷調查中能夠提供完善且符合規范的有關會計資料。
在反傾銷應訴的工作中,會計要參與配合的主要工作包括填寫市場經濟地位申請表和反傾銷調查問卷、接待調查人員實地核查及提出無損害抗辯意見等。準確及時地填寫調查問卷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也是進行抗辯的最重要的途徑,而調查問卷涵蓋的會計事項包括了資本構成、會計政策、會計實務、財務數據等。調查發起方通過調查問卷等確定被調查商品的正常價值與出口價格,并對其進行公平比較后確定是否存在傾銷及傾銷的幅度。反傾銷訴訟是發生在既定法律程序下的會計制度紛爭,是能否以市場經濟地位提供可采的會計信息進行反傾銷訴訟的會計舉證過程。在整個反傾銷調查程序中全都涉及會計問題,會計工作在反傾銷訴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嚴峻的國際反傾銷形勢,需要企業按國際通行辦法建立反傾銷會計保護機制。出口企業可借鑒歐美企業的經驗,配備專門從事企業反傾銷工作的財務人員或者建立以財務部門為中心的保護機制,從反傾銷訴訟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入手,運用財會知識、反傾銷法知識和國際貿易知識,有針對性地設計成本核算制度,規范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會計資料,整理好公司財務信息記錄。
應對反傾銷的基本原則是提供清晰準確的會計資料并盡可能維護我方利益。反傾銷調查中的實地核查是對出口商、生產商所提交信息和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的核查,以及進一步搜集反傾銷調查所需信息和材料的程序。但是,縱觀歷次反傾銷案件我們發現,很多涉案企業的日常會計核算或出于資本市場融資偏好,或出于納稅目的,蓄意調高或調低利潤。很多企業的會計基礎工作也相當薄弱,財會制度不健全,賬目隨意性較大,憑證填制不規范、不真實合法、不完整甚至根本沒有,成本數據無書面依據而是靠“拍腦袋”求得;賬表、賬證、賬物不相符;會計政策、會計處理方法不一致;財會人員有意無意間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等。因此企業應練好“內功”,從建立規范的會計核算基礎入手。
歐盟認為即使企業使用的會計準則名稱不是IAS,但本著“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只要企業會計所遵循的制度或準則符合IAS的標準,歐盟將予認可;國際會計學界公認的權威著作《國際會計學》認為:“中國新的會計準則是以國際會計準則為基礎的”。對比研究顯示,中國企業會計標準已經基本和國際會計準則“大同”。因此,出口企業完全可以按照我國現有會計準則進行會計核算。
企業應嚴格按照新準則的要求設置賬戶,尤其應重視二級和明細科目的設置和使用。可以根據進口國別、產品型號等分別列示,以便為成本和銷售信息的合理分離提供有效的支撐。例如“生產成本”賬戶的核算目前一般分為料、工、費三項,而歐盟調查問卷則要求增列到20多項,包含應攤入每只產品成本的包裝費、研發費、運費、保險費、廣告費等,甚至上述費用還要繼續細分,這就要求企業做好產品明細核算,依據真實正確完整清晰的原始單據合理地列示各明細項目的數據。
會計資料在反傾銷調查中扮演著“法律證據”的角色,要與被調查的待證事實相關,而不僅僅是達到財務會計上與股東、債權人等的決策有用性相關。而調查強調可追溯性,從財務報表上的銷售入手,追溯每一筆銷售的源頭信息。根據原材料的采購地、采購合同、付款憑證、采購發票等資料判斷采購行為的市場化含量;根據每一張入庫單、工資表、招待發票、廠房機器折舊攤銷政策等分析產品成本構成的合理性,以確定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采性。同時,企業還應特別注意所提交憑證資料的歸屬期的正確性。會計記錄不正確的提早或者延遲都將增加反傾銷調查的準備工作,同時,出現漏洞的內部控制也容易使調查機關對我方提供信息的信任度大打折扣,繼而影響我國申請市場經濟國家待遇。因此,被調查企業提交信息的完整性將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我方提供信息的可信度。這也就對企業平時的資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嚴格按照會計檔案管理要求整理和保管會計資料。
反傾銷調查中雙方爭議的焦點是“正常價值”,而其認定則與企業的成本費用計算密不可分。“成本通常應以被調查的出口商或生產者保存的記錄為基礎進行計算,只要此類記錄符合出口國的公認會計原則并合理反映與被調查的產品有關的生產和銷售成本。主管機關應考慮關于成本適當分攤的所有可獲得的證據,……只要此類分攤方法是出口商或生產者一貫延續使用的”(《反傾銷協定》“2.2.1.1”)。出口產品正常價值的確定并不會直接使用企業報表中的銷售成本,而是強調成本核算流程及組成,出口企業要能對成本構成、費用攤銷等有合理的解釋。因此,反傾銷會計應在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上下功夫。
成本的構成源自三個環節:采購、生產、銷售,如果出口企業在日常的核算中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甚至能對出口產品設立單獨的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核算體系,對出口產品按照出口國、品類型號進行單獨的會計賬簿反映,則大大方便應訴中的資料提取。
1.采購付款活動主要包括請購、簽訂采購合同、驗收入庫、付款或確認記錄負債等,涉及了生產計劃、采購、驗收、倉儲和財務等諸多部門,因此,各部門信息的及時有效溝通有助于財務部門收集整理會計資料。
2.簽訂標準的采購合同并妥善保管,取得正規采購發票,包括購進原材料的增值稅發票、運費單據等。為了滿足可能應對的反傾銷調查要求,應在日常經濟活動中盡可能保證各單據上的數據表述一致,既便于入庫材料成本的歸集,也便于數據相關性的測試。調查機關對從市場經濟國家直接進口的原材料給予較高的信任,因此這類采購的相關原始憑證、合同更需要得到妥善完整的保存,以備在反傾銷調查中增強企業從市場經濟國家采購的證明力。
3.盡可能根據銷售預測或顧客訂單分別設置原材料明細賬。認真做好不同型號產品的領料記錄。
1.財務部門匯集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記錄,包括生產通知單、領料單、工時單、入庫單等,并進行審查核對,并可通過定額管理控制生產用料,及時掌握和反饋生產成本信息。
2.持續記錄原材料轉至在產品再轉至產成品的過程,保持成本核算方法的一貫性,并形成成本差異分析報告。
3.通過制度明確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生產費用與資本支出、福利支出的界限,防止固定性費用被不恰當地在不同產品間分攤,并保持政策制度的一貫性。
4.針對出口產品進行嚴格的登記備案制度,按成本中心、分批生產任務通知單對生產周期所消耗的材料、人工和間接費用進行合理分配和歸集。計提折舊的方法及期限合理且連續,不能隨意更動,各項準備的提取和沖銷符合公認會計準則。在幾種產品間進行共同成本費用的分攤時,能提供合理的制度解釋。
1.為提供正確完整的出口商品銷售量以及價格信息而保存相應的支撐文件,諸如銷售日記賬、銷貨發票、存貨記錄、發運單據等。切實保證銷貨數量與存貨數量的可驗證性,不能僅為滿足納稅或資本市場需要而刻意虛轉銷貨成本,而造成資料之間數據的不相符,以失去在調查中的可采性。
2.為出品產品設立單獨的賬目體系,使用特定的出口產品銷售明細賬,分批分項登記出口產品銷售情況,能及時根據詳細的記錄計算期間損益和批次損益,使出口產品涉及的財務會計報告能夠根據調查所需及時從企業總體產品構成的財務報表中分離,或編制有關出口產品的獨立財務報表,或者是在兩者之間建立可以協調的過渡報表。
[1]萬鋼.把握全球產業調整機遇,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J].求是.2010(1).
[2]楊越.最新內部審計、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防范應對實務.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9月.
[3]孫錚、李琳.應對反傾銷:會計視角下的系統思考[J]會計論壇,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