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本文中稱新企業所得稅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研究新企業所得稅法對于企業納稅籌劃的途徑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納稅籌劃又稱為稅收籌劃或者稅務籌劃,是指納稅人在國家現行的稅法和法律允許的條件下,通過對企業內部的籌資或者投資等經營活動進行的事前籌劃,目的在于獲得使其承擔的稅負最小,實現最大利益的節稅,屬于納稅人的一種正常的理財行為。
企業所得稅是企業稅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僅次于增值稅的一個較大的稅種,因此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籌劃對于企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實力,增強企業競爭力提供較多的資金支持,有利于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籌劃涉及企業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因此為了做到科學的納稅籌劃,企業需要對各個環節進行統一管理,通過各個環節的配合,才能實現有效的納稅籌劃。
在市場經濟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納稅籌劃是一種正常的、普遍的經濟現象,但是企業作為國家內部經濟的主要實體,所得稅關系著企業和國家兩個主體,因此企業的納稅行為如何保證兩個主體同時收益,且保證企業納稅行為不存在違法現象,是企業納稅籌劃重點關注的問題。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前提在于遵守國家稅法規定,新企業所得稅法中能夠涉及納稅籌劃的關鍵因素在于納稅人的認定、稅率、稅前扣除和優惠政策,因此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途徑主要有:
首先,充分利用新企業所得稅中認定的納稅人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新企業所得稅中對于納稅人的認定有幾方面的內容:一是新企業所得稅法中的納稅單位是法人,鑒于此,企業所得稅的籌劃途徑可以有:一方面,企業在設立分支機構時,如果設立的是分公司則可以匯總納稅,但是如果設立的是子公司,則需要單獨納稅,因此如果企業子公司中存在虧損的企業集團,可以通過變子公司為分公司的方式進行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這樣做的依據主要是各個分公司之間的收入、成本均可以相互彌補,尤其對于存在長期虧損分公司的企業集團而言,通過匯總交納稅收,使企業當期可扣除的成本費用有很大的提高,從而幫助企業實現虧損不納稅、盈利少納稅的目的。另一方面,新企業所得稅將法人規范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其中,居民企業需要承擔全面的納稅義務,非居民企業只承擔有限的納稅義務。這個認定對于外資企業有一定的影響,外資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做到不符合“實際管理控制地標準”選擇非居民企業的納稅身份,從而降低企業所得稅。
其次,依靠企業的稅前扣除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稅前扣除的納稅籌劃是立足于企業的成本費用應得到最大的計算。新企業所得稅中關于稅前扣除有明確的說明:第一,新企業所得稅法取消了計稅工資制度,將企業真實、合法的工資支出給予扣除;第二,新企業所得稅對企業的公益性捐贈扣除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也給予扣除;第三,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允許企業中的確需要進行加速折舊的固定資產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因此這些規定可以成為企業制定財務制定的依據,企業通過準確把握新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制定相對完善的財務制度,從而可以實現最大化的扣除企業的成本費用等,進而減少企業所得稅。
再次,稅收優惠政策也是企業進行所得稅納稅籌劃的關鍵因素。在新企業所得稅中明確規定對于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如從事農、林、牧、漁的企業可以得到減免所得稅的優惠,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5%的稅收優惠,并且對于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的費用可以加計扣除。因此企業可以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對于優惠政策要求的款項和認定條件,進行適當調整,爭取享受稅收政策的優惠。
同時,除了以上明確的稅收優惠政策外,新企業所得稅法為了鼓勵殘疾人就業,對于企業中安置殘疾人員或者其他國家鼓勵安置的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可以實行加計扣除。對于創業投資國家重點支持產業的企業也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并且為了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等,新企業所得稅法中都有一定的稅額抵免說明。因此企業可以據此通過各種方法如結合崗位需要適當安排殘疾人員等,從而享受所得稅的減少或者抵免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所得稅。
稅收籌劃是企業維護自身權益的一種復雜的決策過程,與政府、稅務機關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企業應從總體上系統地進行考慮,真正做到合理避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