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花
1.財務管理觀念淡薄,對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認識不足。許多施工企業比較重視施工任務的承攬、施工進度的完成和工程質量的提高,認為抓好生產是關鍵,忽視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企業各項管理的優劣成敗,最終都體現為不同的財務成果。
2.財務管理體制不夠健全,財務監督職能較弱。往往側重于成本費用支出審批程序等會計基礎工作,但預算管理、收入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重要職能均不能充分體現。有的施工企業管理層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使得財務的監督職能弱化,給企業經濟造成了一定損失。
3.組織機構和人員素質問題。基建業務分散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對項目全過程的監督控制。加上長期以來,有些企業領導認為基建財務是臨時的,配不配備專職基建會計人員無關緊要,或者由其他財會人員、其他專業人員代兼基建會計。
4.企業融資困難,周轉資金嚴重不足。從債權融資途徑來看,由于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使得施工企業的債務不斷增大,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施工企業既無法在市場上融資,又難得到銀行貸款,融資難成為施工企業的普遍現象。
5.資金管理薄弱,缺乏統一管理。施工企業的特點是流動頻繁,高度分散,造成企業資金分散,影響了資金的籌集、調配和使用效率。一方面,個別單位多頭開戶,資金閑置,沉淀嚴重;另一方面,一些單位卻為籌集急需的小額資金而為難。有的內部單位經營狀況好的時候自行其是,總想擺脫公司總部的監督、控制,當經營狀況惡化時,又回過頭來尋求公司總部資金的支持。
6.項目成本控制力不強,企業效益難以保證。
1.制定符合公司實際的財務會計管理規程。為了貫徹執行好國家的會計準則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以及國家的財稅政策,實現公司及下屬各內部單位在會計科目使用、經濟業務處理、財務報告編制等方面的規范統一,真實、完整地提供更有價值、更快捷的會計信息,公司應結合實際情況,根據本單位的經營管理目標、管理理念,組織業務骨干,制定符合公司經營特點的財務管理制度及管理辦法,以及相關的配套制度,規范和統一公司及所屬單位的會計核算,為公司財務人員提供一本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工作指南。
2.加強基建財會隊伍建設。首先,要選擇有專業知識、責任心的基建財會人員;其次,企業應有計劃地組織基建財會人員經常參加業務培訓,到其他單位學習交流,保證企業基建財務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3.設立專門機構。建議對大中型建設項目設立專門的基建管理機構,包括基建計劃部門、概預決算部門、會計核算部門。例如,針對企業財務會計總賬中的“在建工程”,設立一個專門的核算機構,指定專人負責基建財務工作,根據項目建設實際,詳細核算在企業“在建工程”項下列支的“基建工程支出”“更改工程支出”“大修理工程支出”等各項內容。期末將明細核算后匯總的“在建工程”余額并入企業總賬。
4.財務預算與責任會計相結合。現代責任會計的管理原理是以責任中心為核算對象,對其分工負責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并考評的一種內部控制體系。其優點是職責清晰、責權對等、業績量化、便于考核。
5.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施工企業內部各單位要根據施工計劃,本著量入為出的原則,合理地編制年度資金收支計劃和月度預算。施工企業成立資金結算中心,加強對資金的統一管理已成為共識。一方面提高了企業內部資金的利用效果,減少了資金閑置;另一方面有效地監控了企業內部各單位的經營運作,確保了其經營行為的規范、安全和高效。同時,要重視清欠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措施,對歷史遺留的老賬、呆賬進行清理,及時清理債權、債務,避免新的呆壞賬的發生,保證資金安全和現金流通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6.強化項目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工程項目是施工企業生產和管理的基點,也是經濟效益的源泉。首先,健全完善施工現場的管理機制,抓好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在施工現場形成一個施工管理與財務核算、經濟與技術有機結合的管理組織;其次,落實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責任,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管理班子,設立預算、財務、材料、質量、安全和工程技術等職能部門或專職人員,全面履行工程項目的成本責任,對成本定期進行計劃、控制、核算、分析,以完整的組織,合理的人、財、物投入,實現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