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霞
穩定、良好、嚴格的行政單位財務工作內部控制效果依賴于完善制度體系的強化支持,雖然我國早在2001年便頒布了內部財務控制的法律規范,然而實際上卻是針對一些企業單位進行的制度規定,沒有充分依據行政事業單位的特點制定與其運營制度相適應的法律規范,沒有充分體現行政單位在各項財務支出、資金流轉與經費管理運行環節中的特殊性,行政事業單位的收支兩條線、財務預算管理、政府集中采購和國庫授權支付等,均表現出與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差異性。隨著財務制度的創新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實現了從最早的會計管理、財務科管理向財務核算及國庫集中管理、單位自行核算管理的深刻轉變,一些行政單位就此撤銷了財務科部門設置。同時受到編制數量的限制,行政單位的內部財務管理體現出人才短缺、往往一人多崗、財務人員相關崗位責任不清晰、管理漏洞較多、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目前,在各大行政事業單位中往往由一名財務人員兼任多項財務職能、既擔負會計處理責任同時又行使出納權利,這導致了行政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不協調性與隱含弊端性,很容易給財務人員造成徇私枉法、貪污受賄的可乘之機。因此在編制充足的條件下,我們應盡可能的保證有一名合格的、業務熟練、責任心強的會計人員擔當會計要職,同時還應至少配備兩名各負其責的會計人員,其中一人為財務工作的總負責人。依據不同的責任制定權責分明的各項崗位管理制度。力爭實現賬目、資金管理的有效分離,并形成一種內部的合理牽制機制,杜絕舞弊行為的發生。在財務內部控制中我們應嚴格杜絕同一人保管多項印章、多項支票的不良現狀,采取分層、分項管理的控制機制,從而構建一種有力的內部制約,杜絕一名財務人員辦理資金支付的整個過程。在銀行存款的管理環節我們應嚴格履行科學的財務流程,先由出納人員填寫相關的支票信息及計算憑證,而后交由會計人員進行全面審核,沒有偏差疏漏后再加蓋單位的財務專用章并由出納加蓋審核章后方可辦理,同時出納還應對每筆存款進行詳細的登記處理。每個月末相關審核會計人員應對銀行存款賬目及對賬單進行細致的逐筆核對,發現偏差與疏漏現象及時查明原因,杜絕出納人員參與審核對賬的各個環節。
在行政單位現金存放的控制管理中,應遵循相關核定的標準庫存現金額度進行儲備、存放現金,不能為了使用上的便利便動輒將過萬、甚至是過十萬的現金大量存放于保險柜中,防止被盜、被挪用、被貪污的可能性。另外出納人員還應依據行政單位的日常現金使用數量合理的計算應提取的具體數額,同時上報審核人員進行會計審核并履行提取現金的權責。同時我們還應完善的建立相配套的單位內部現金庫存清查制度,相關會計人員對單位的庫存現金量進行定期檢查及不定期抽查清點,同時科學的編制現金清查報告與記錄單,填寫賬目存儲數量與實際存儲數量的對比情況,當發現不一致時應責令出納人員說明原因,并進行相關的處理,及時回籠賬目資金。對有價證券的管理主要包括行政單位享有的國庫券及承兌銀行匯票等,雖然這些票據不具備現金的管理特點,但由于其貼現迅速的便利依然具有違規獲利的風險,因此體現了難于管理的特點。在實踐中我們應在收到相關銀行的承兌匯票后立即進行備案登記,同時令出納在備案登記簿上進行核對簽字,交由相關的會計人員保管,并依據兌付期限進行兌付管理。
行政單位的往來收據管理包括對行政性質的款項收費收據管理及內部收據的管理等。收據應由出納進行購買及保管,當行政單位日常管理中每發生一次收款業務后,便應由出納進行制單,同時經會計審核后加蓋財務用章履行收款職責。同時出納還應在每月末將收據的存根記錄交給會計進行核對審查,以杜絕收款不入賬等舞弊現象的發生。當每本收據使用完畢后,出納應將所有收據存根交由會計并與相關財務部門進行核銷處理。由于行政性收費采用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模式,因此出納不必收取現金,只需等待交款部門將款項劃撥或交到行政單位后再開取收據即可。同時為了有效的避免出納與會計串通舞弊的不良行為,我們還應履行必要的行政單位會計監督管理機制,促進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管理的強效聯合,既體現有針對性的監督,同時又接受來自財政部門、設計單位的外部監督,采用預算執行審計、專項審計、任中審計等多重方式的強力結合發揮對行政單位會計人員的嚴格監督效能,從根本上杜絕行政單位會計人員舞弊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