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盛 管尹華 曹小林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高等職業教育會計教學實行工學結合不僅能大幅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而且可以由此帶動整個專業建設,引導課程改革。《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在整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屬于核心課程,其課程改革勢必會影響到其他課程的改革,在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下處于核心地位。
《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作為會計與審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職業技能課程,是將會計基礎理論和核算方法與企業實際經濟業務相結合的、應用性與實用性較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與學,要求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正確分析和解決會計核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基于工學結合的課程改革與實施,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工作任務法和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充分體現教中學、學中做,融“教學做”為一體,以達到職業技能培養的目的,實現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
1.按工學結合要求制定《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具體規定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實施建議及評價建議,體現該課程期望學生達到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與傳統的教學大綱雖然是指向同一對象,但不同稱謂所蘊含的涵義是有所不同的。課程標準從課程實施的進程出發,充分重視教的主體和學的主體在課程實施中的地位,它不僅規定了學習者認知水平的發展要求,而且還對學習者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提出了要求,促進學習者的全面發展。在課程評價階段課程標準注重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的統一,重視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在工學結合《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改革過程中,首先應該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按照會計行業和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制定課程標準,明確該課程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為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綱領性文件。
2.按照會計工作崗位重構《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學習領域
傳統《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內容一共有十幾章,主要涉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會計要素的相關核算,以及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和特殊會計業務的處理等。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熟練掌握各項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但對于會計各工作崗位及其內容比較模糊,不能將所學知識與具體會計崗位聯系起來,只能孤立的掌握會計核算方法,無法達到崗位勝任能力的要求。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將課程內容重構為出納崗位核算、往來結算崗位核算、存貨崗位核算、資產崗位核算、職工薪酬崗位核算、資金崗位核算、財務成果崗位核算和主管會計崗位核算等八個會計崗位。然后把憑證的編制、賬簿的登記和財務報表的編制等工作任務融合到具體崗位中,做到“課崗融合”,根據會計工作崗位來組織教學。這種課程內容的重構既滿足了學生學習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和核算方法的需要,又強化了學生領會會計崗位工作過程,更好的培養學生會計崗位勝任能力。
3.建立會計分崗位實訓室和模擬財務室,進行工學結合的會計仿真教學
按會計工作崗位重構課程教學內容后,為保證工學結合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學校要建立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會計分崗位實訓室和模擬財務室,引進出納崗位軟件模擬系統、電子報稅軟件模擬系統及會計分崗位軟件模擬系統,讓所有會計崗位的業務操作都能在會計崗位實訓室和軟件模擬系統上實現,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組織的需要對各會計崗位和會計業務進行整合,為學生提供一個高度仿真的會計實訓環境。學生可根據仿真的原始憑證和票據、會計賬簿、各種報表等經濟業務資料,分別以財務主管、出納、材料會計、成本會計、銷售會計、往來會計等會計身份進行模擬操作,也可以財務經理、稅務、銀行、審計等不同身份進行模擬訓練。在會計實訓過程中,還應注意手工模擬實訓與電算化模擬實訓的有效結合,培養學生全方位進行會計業務處理的能力。為了增強實訓的仿真性和權威性,可以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聘請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會計師到校現場指導實訓,培養學生較強的會計崗位勝任能力。
4.成立會計咨詢公司,開展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模式是為了協助學生較快掌握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通過模擬現實企業會計工作環境組建情境組織,形成工學結合,并借用情境組織平臺所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形式。重構后的課程內容以會計工作崗位為主,將瑣碎的會計基礎理論知識融入到具體會計工作崗位中,成立會計咨詢公司是實現情境教學的最佳途徑。具體實施方案是:學校提供教學辦公場地,聯系實際從事代理記賬業務的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到學校實地辦公,由會計教師和校外公司人員共同指導會計學生進行頂崗操作。在教學組織上首先將課程內容所涉及的八個會計工作崗位設計成八個學習情境,代理記賬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提供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企業會計資料,先由專業教師指導會計學生了解所涉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熟悉企業整個會計工作流程,翻閱企業的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檔案資料,然后讓學生邊學邊做完成整個會計工作流程。等學生完全熟練之后,再由學生獨立完成憑證編制、賬簿登記、報表編制和納稅申報等工作流程,最后會計專業教師負責把關。在這種合作模式下,代理記賬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使用學校免費提供的辦公場所,節約了公司辦公費用,而學生不用走出校門就能進行頂崗訓練,提高了會計職業能力,真正實現了學校、企業與學生三方的互惠共贏。
5.建立校外實訓和實習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會計感性實習
除了建立校內會計分崗位實訓室和成立會計咨詢公司外,還必須在校外建立一定數量的會計實訓和實習基地,主要滿足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工學結合的會計感性實習,條件允許的企業可以進行會計頂崗實踐。學生到企業后,可以在企業會計人員的指導下,翻閱有關會計資料,參觀企業會計工作流程,聽取企業財務人員的會計工作過程介紹,讓學生對會計工作環境及工作流程有一個感性認識。由于大規模的會計頂崗實踐在實際企業中操作難度較大,所以在實際組織中應以一周以內的短期感性實習為主,可以讓學生參與簡單的憑證編制和賬簿登記工作。
1.培養目標問題
工學結合模式下的課程開發與實施,不再單純強調會計理論知識和核算能力的培養,而是將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會計崗位能力的培養和會計職業道德修養的形成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的。即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課崗融合”問題,要把會計理論知識和核算技能落實到具體會計崗位中去,強化學生崗位意識,明確會計各崗位職責要求。
2.師資問題
工學結合課程方案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積極研究就業市場對會計人才需求的變化,探索教學改革的新方法。其次,教師還要注重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會計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較強的會計實踐能力,并隨著我國會計制度的改革不斷的更新。在提高會計教師的素質方面,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積極推進“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不斷充實自己,了解最新會計的發展動態,使自己既是“講師”,又是“會計師”。二是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企業會計實踐,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學校要創造條件安排會計教師輪流到企業從事會計工作,以強化教師的會計實踐能力,同時培養教師具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
3.教材問題
要實現以實際工作中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設計教學內容,首先必須要對現有教材體系進行重組,以解決各教學模塊涉及的會計理論知識和實際會計崗位的銜接問題。工學結合《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內容重構要以新會計準則為綱,充分體現典型工作任務引領、實踐導向的課程設計思想。教材建設與選用也要充分體現工作任務引領和實踐導向的思想。
4.教學內容設計問題
教學內容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知識性與操作性的融合,突出會計崗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避免將職業能力培養單純理解為簡單重復操作。要按實際工作中會計崗位的工作任務設計教學內容,針對某一會計崗位建立獨立的教學情境,將某一教學情境涉及的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使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直接針對某一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完成學習任務,做到理論知識為工作實踐服務,工作實踐可以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5.實訓室問題
考慮到會計工作的特殊性,各院校在開發一定校外實訓基地的基礎上,更應加大校內實訓室的建設力度。學校要建立會計仿真模擬實訓室,建立會計分崗位實訓室和模擬財務處,實訓室內的布局要完全仿真,備有單位內部自制的和來自外單位的各種原始憑證,配有應有的辦公設備及用品,包括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另外要求在墻壁上張貼一些企業經濟業務流程圖和各會計崗位職責等,使學生仿佛進入真正的企業財務部門,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對自己實際會計工作環境具有感性認識,同時也對會計用品及會計工作流程具有感性認識,強化學生的會計職業意識。
6.課程考核問題
由于采用了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組織模式,《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的評價考核不能再以簡單的卷面考試來評定學生的成績,而應采用“三結合”的考核評價模式,通過三個方面相結合綜合評價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即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課程考核與崗位技能鑒定相結合,課程成績考核評定標準應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高職會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對高職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在不大幅度提高辦學成本的情況下培養畢業即可頂崗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是評價會計專業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而工學結合《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采用工作任務導向、會計崗位、情境模擬等教學方法,就是探索會計理論教育與實景教育相結合的典型模式,通過建立校內會計分崗位實訓室和模擬財務室,引進會計崗位模擬系統,成立會計咨詢公司,讓學生有機會以企業會計人員的身份進行會計業務處理,體會會計工作的真實感受,實現學生角色的轉換與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