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雯,鄧繼紅,馬麗莎,安紅梅
(昆明市婦幼保健院 婦科,云南 昆明 650031)
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作為宮頸癌的篩查方法,已有50多年的歷史,它的運用明顯降低了宮頸癌的死亡率。我們應用此方法進行宮頸篩查共32,800例,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2008年8月~2011年2月隨機選擇在我院婦科門診及宮頸門診就診的病人共32,800人次采用巴氏涂片法進行宮頸篩查,篩查對象均為有性生活的、非妊娠期、無子宮全切除病史的患者,年齡18~61歲,平均34.5歲。
標本采集及處理:先用棉簽拭去宮頸上分泌物,再用鏟形刮板刮取宮頸鱗柱上皮移行區細胞,迅速涂抹在玻片上,立刻置于95%的酒精內固定20~30min后送病理科行巴氏染色后讀片。
細胞學診斷標準:采用TBS分級系統[1],即正常范圍(NILM)、意義不明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LSIL)、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腺上皮不正常為意義不明的不典型腺細胞(AGUS) 和腺癌。除正常范圍外,其余診斷均為細胞學陽性。
細胞學陽性的病例于月經干凈2~7d內,行陰道鏡檢查,鏡下病變部位進行活檢;對于陰道鏡檢查正常的病例,在宮頸移行帶區約3、6、9、12點處活檢。
細胞學檢查正常(NILM)共30,734例,占總病例的93.7%,細胞學陽性的病例共2,066例,占總病例的6.3%。在陽性病例中,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 1,969例(6.003%),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 67例(0.204%),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 25例(0.076%),鱗狀細胞癌(SCC) 4例(0.012%),不典型腺上皮細胞(AGC) 1例(0.003%)。詳見表1。

表1 32800例細胞學檢查結果
陰道鏡下組織病理活檢對照:2,066例細胞學陽性者行陰道鏡組織病理活檢,細胞學結果與病檢結果對比,其符合率為:ASC 41.2%,LSIL53.7%,HSIL88.0%,SCC100%,AGC100%其符合率見表2。

表2 細胞學陽性病例與陰道鏡組織病理活檢對照結果
世界范圍內統計每年大約有50萬左右的宮頸癌新發病例。我國20世紀50年代開展普查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宮頸癌病死率由20世紀70年代10.28/(10萬) 到90年代3.25/(10萬),已下降了約69%[2],但每年仍有新發病例約13.15萬[3],占世界新發病例28.8%[4]。近年來宮頸癌發病趨勢年輕化且每年增加,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目前眾多學者所公認的是宮頸癌有一個相對長的癌前病變階段,通常由于宮頸內瘤樣病變(CIN) (輕—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的連續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大約是10年,在此階段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阻斷宮頸癌發病的關鍵。
子宮頸易于暴露,故能進行直接檢視,細胞學涂片及細胞學檢查及組織病理學等檢查。所以,子宮頸病變較易早發現和早診治[5]。自巴氏涂片1941年問世以來,宮頸癌早期病變檢出率增加,全球宮頸癌發病率下降了80%[6]。現在,宮頸疾病篩查的方法很多,如宮頸脫落細胞涂片(TCT,CCT),HPV-DNA檢測(HC-II)等,但價格昂貴,設備及技術要求比較高,用在偏遠貧困地區搞大范圍篩查很難實行。而貧窮地區宮頸癌發病率比城市高,更迫切需要宮頸病變和早期宮頸癌篩查。
通過本研究數據分析不難看出,巴氏涂片對宮頸疾病篩查有著積極和有效的作用,且病變級別越高,其與病理檢查符合率就越高。巴氏涂片作為一種基本的篩查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大面積人群普查,對降低宮頸癌的死亡率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其價格便宜、操作簡單,在經濟落后地區對宮頸癌前篩查工作仍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院采用巴氏涂片作為宮頸疾病篩查工作的基礎,讓廣大婦女都有機會獲得篩查,擴大了篩查范圍;同時用陰道鏡及組織活檢作為必要的補充,讓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出率得到了很大地提高。我省地處邊疆經濟技術不發達地區,而宮頸疾病的篩查工作需要強大地經濟后盾,這使得巴氏涂片這一并不完美的宮頸疾病篩查方法顯得尤為重要。今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工作重點將由治療轉向篩查,篩查的敏感性、準確性及衛生經濟學應因地制宜、因人而宜考慮。而建立相應的研究組織,加強信息科學和公眾教育,加強衛生保健教育應成為婦科醫生的一項重要任務。
[1]劉樹范.淺析巴氏五級分類法與TBS描述性診斷報告方式[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3003,19(3):135-137.
[2]李立明.流行病學進展[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89-105.
[3]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749.
[4]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 Association with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Food,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a global perspective[M].Menasha: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1997:301-308.
[5]史鵬,高淑紅,張友忠.細胞學、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價值的探討[J].廣西醫學,2004,26(3):357-358.
[6]郎景和.宮頸病變的診治[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5,14(5):34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