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玲,蓋煉煉
廣東醫學院附屬深圳南山醫院婦科,廣東 深圳 518052
由于西方性觀念及影視的傳播,未成年的性觀點發生了很大轉變,加上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及對避孕措施的一知半解,導致近年來未成年少女懷孕的發生有明顯增加趨勢。但因年齡較小,思想及身體均未成熟,且受家庭、傳統習俗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當了解到懷孕及引產所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極容易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和精神壓力[1]。筆者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按“以人為本”的原則,對30例未成年少女中期引產采取了心理護理,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障礙,實行人性化、舒適化的干預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廣東醫學院附屬深圳南山醫院婦科2010年3月~2011年10月住院中孕引產未成年少女,共58例,年齡13~17歲,平均(15.1±1.7)歲。 其中,對照組28例,觀察組30例。 對照組合并霉菌性陰道炎1例,觀察組合并尿路感染1例。兩組間年齡、體重、孕期、文化水平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引產方法均采用利凡諾4 ml羊膜腔內注射術。
患者入院及出院時由責任護士對其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AS 的標準分正常值為50分以下,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其以上為重度焦慮。出院時按照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層次對護理質量進行滿意度評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干預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術前護理 術前應熱情接待患者,營造舒適的就醫環境,加強心理疏導。未成年懷孕少女受家庭和社會的指責和嘲諷,常常有緊張恐懼、焦慮不安、壓抑悲觀等綜合因素存在,心理表現復雜,對醫護人員的態度和語言非常敏感[2]。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賦予溫柔體貼的話語和真摯的同情心,充分尊重她們的感受,以同情理解的態度去安慰患者,為其保護隱私,給她們以安全感。首先將她們安置于舒適的病房,耐心解答她們的疑問,消除由陌生環境帶來的緊張、抵觸情緒;以姐妹般或者以母女般的關切之情,富有愛心、同情心與之交談、細心開導,耐心傾聽她們的傾訴,對其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同時承諾不泄露她們的隱私以取得信任;用安慰性語言進行正面引導和宣教;在其床頭卡只標明床號、姓名,盡量避免引起周遭他人言語引起的壓力。向她們講解羊膜腔內注射前后的準備工作、中期引產術的注意事項、引產起效時間、排胎全過程的經過[3],進行放松訓練[4];對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耐心解釋,通過發放健康教育卡片和健康宣教減輕了她們的心理壓力。鼓勵親情陪護,提供心理支持,與伴隨的親友進行交流溝通,取得家人的配合,鼓勵家人提供未成年懷孕少女精神的安慰,而不是指責;允許未成年孕婦的女性親屬參與查房,以提供更準確的病情。
1.2.2 術中護理 術中醫護人員的主動問候及觸摸患者額部、手部等部位能有效減輕恐懼情緒;尋找一些快樂的回憶,分散注意力,讓患者感到溫暖輕松;減少暴露部位,保護隱私;宮縮出現時指導患者進行呼吸技巧的訓練,宮縮間歇指導其適當進食及排空膀胱[5]。
1.2.3 術后護理 不要在患者面前提及胎兒,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密切觀察陰道流血及子宮收縮情況,防治產后大出血;指導產婦保持外陰清潔,勤換衛生護墊,預防產后感染;對她們進行正面教育,解釋引產對人體的危害性,使其認識到要愛惜自己的身體,為個人長遠利益考慮;勸導她們自尊、自愛,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使其增強自我約束力;指導出院后應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注意外陰部衛生;告知患者科室聯系電話,需要時進行健康咨詢。
由護長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對基本臨床情況、SAS評分、孕婦及家屬滿意度進行調查。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58例引產者在胎兒娩出后48 h均行B超檢查,對照組13例行清宮術,觀察組15例行清宮術;無一例發生感染或產后出血、產道損傷等并發癥;對照組住院(6.9±2.1)d;觀察組住院(7.1±2.2)d。以上各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0.05)。
入院時兩組間SAS評分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90,P>0.05);出院時觀察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5.710,P<0.01)。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量表SAS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焦慮量表SAS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1
組別 例數2830對照組觀察組入院時62.60±7.3861.50±6.88出院時46.70±6.3937.10±5.85*
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90,P<0.05)。 見表 2。
健康是人類共同的追求,醫療服務以人為本。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已成為醫療服務中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一種創造性的、個體化的、整體的、有效的護理模式,以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為核心,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均恢復健康。心理護理是護理人員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在執行護理過程中,以人際交往和行為來影響和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進其康復的方法和手段[2]。

表2 兩組間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未成年少女引產是對身體及心理的摧殘,護理人員應加強心理疏導及全方位關懷。其中很大部分是學生,由于害怕被社會、學校知道后受到譴責、處分,擔心手術的風險性等種種壓力,其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的癥狀較明顯;其痛閾更低、痛覺更高,并且她們大多會對引產、清宮手術過程感到恐懼。護士作為心理護理的主體,只有掌握每位引產者的具體情況及心理特點,通過給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勸解、保證、疏導、暗示和環境調整,降低患者的恐懼、焦慮、抑郁的情緒,增強患者對精神應激的防御能力,幫助患者重建心理平衡,才能做好全面護理,為未成年少女引產者的康復打下良好的基礎。筆者在實際工作中,通過指導觀察組少女學習孕產知識減輕焦慮程度、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引導其進行放松訓練;鼓勵家屬或朋友陪伴;除語言安慰外,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如觸摸額頭或手臂、微笑等也有利于消除護患之間的距離感及給予心理支持。產程及清宮中密切觀察病程的進展,產后注意生命體征、宮縮及陰道流血變化,保持局部清潔,預防感染;指導她們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忌食生冷、硬、刺激性食物,避免飲用過多湯類滋補飲食。未成年懷孕少女大部分缺乏對早孕及避孕的認知,應強調避孕知識及健康教育;幫助她們吸取教訓,引導她們把精力放到工作及學習上。本研究結果提示經過對未成年少女中期引產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干預,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安慰和鼓勵,勸導自尊、自愛及遵紀守法,提高道德修養等綜合處理,有助于使她們主動配合醫療護理全過程及心理康復及提高護理質量,與其他相關學者報道一致[5-6],其效果待在臨床實踐工作中進一步推廣及觀察。
總之,做好未成年少女引產的心理護理,除需要護理人員有扎實的醫學業務技術外,同時還需要通曉醫學心理學及人文科學等科學知識。未成年少女中期妊娠引產患者的心理有各自的特點,也有其共同的規律。醫護人員應該從她們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出發,做到對癥護理、科學護理。對未成年中期引產少女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可降低焦慮分數,有助于心理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
[1]堯曉云.584例住院引產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家庭護士,2007,5(2):29.
[2]戴曉陽.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28-130.
[3]李曉琳,李勝女.未成年少女中期引產的護理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08,3(17):176-177.
[4]丁霞.放松訓練在中孕引產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安徽醫藥,2006,10(6):477.
[5]李凌.全程陪產對產科質量的影響[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8,25(4):377.
[6]王玉瓊,陳靜,郭秀靜.產前心理干預對產褥期婦女應對方式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7):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