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迎平 ,楊 林
1.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江蘇 鹽城 224001;2.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江蘇 鹽城 224001
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是一種以中老年為高發人群,因小腦或腦干供血不足,腦、心及周圍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導致以眩暈為主,伴有惡心、嘔吐、四肢無力等臨床癥狀的綜合征[1]。近年來,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中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等。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本院76例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所致眩暈患者的治療效果,以探討銀杏酮酯分散片聯合丁咯地爾在該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11月~2011年4月于我院神經內科經彩色經顱多普勒超聲確診的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所致眩暈的患者76例,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齡為38~73歲,平均51.5歲,病程4~49年。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入院時血液流變學指標、腦血流圖及臨床體征等基線信息經調整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①對丁咯地爾或倍他司汀過敏者;②有肝、腎功能障礙及心血管系統器質性病變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者;④研究開始前1個月以內服用其他藥物或進行相關治療者;⑤具有其他原因不適合納入研究者。
兩組均采用鎮靜、胞二磷膽堿、氟桂利嗪等常規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給予丁咯地爾(湖南迪諾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93257,規格為 5 ml:100 mg)0.2 g 加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銀杏酮酯分散片(江蘇神龍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90763,規格:0.15 g)每次 1 片,3 次/d,口服。對照組給予鹽酸倍他司汀片(上海科興實驗室設備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00375-200903,規格:100 mg)每次 1 片,2次/d,口服及生理鹽水250 ml,兩組療程均為2周。分析兩組患者臨床體征、腦血流圖、血液流變學指標、不良反應情況。
根據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所致眩暈的治療標準[2],將療效分為①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消失或完全緩解,腦血流圖檢查正常,血液流變學指標基本正常或明顯改善;②顯著進步:臨床癥狀基本得到緩解,腦血流圖檢查有顯著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顯著改善;③進步:臨床癥狀有所減輕或緩解,腦血流圖檢查有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不明顯;④無效:臨床癥狀、腦血流圖檢查和血液流變學檢查均無改變。總有效率=(臨床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100%。
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5%,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79,P<0.05)。 見表 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治療組的血液流變情況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治療組治療期間出現頭痛、頭昏1例,皮膚刺痛灼熱感2例,未發現胃部不適,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9%(3/38),均可耐受。對照組治療期間發現食欲不振3例,惡心嘔吐1例,無其他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0.5%(4/38),均可耐受。
表2 兩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組對照組t值P值組別 例數 全血低切黏度(mPa·s)38386.78±1.018.92±1.5711.452<0.01全血高切黏度(mPa·s)5.01±0.626.97±0.937.164<0.01血漿比黏度(mPa·s)1.71±0.331.89±0.184.104<0.05纖維蛋白原(mmol/L)3.08±0.914.92±1.027.825<0.01紅細胞壓積(L)0.47±0.020.46±0.054.263<0.05
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所致眩暈高發于患有動脈硬化或有頸椎病病史的中老年人,其治療方法較多,且藥物種類繁多[3]。有研究發現,銀杏酮酯分散片是一種銀杏葉提取物,具有增加腦血流量,保護腦細胞,擴張冠狀動脈,改善血液動力學參數的作用[4-5],近年來,常與丁咯地爾等西藥聯合應用治療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丁咯地爾為臨床常用的α-腎上腺素能受體抑制劑,可用于周圍血管疾病及慢性腦血管供血不足癥狀的治療[6]。
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治療組的血液流變情況較對照組明顯改善,提示銀杏酮酯分散片聯合丁咯地爾在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的治療過中療效顯著優于倍他司汀,且療效更為穩定。同時,本研究發現,治療組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所致眩暈的安全性更高,患者耐受性更好,有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銀杏酮酯分散片聯合丁咯地爾應用于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所致眩暈的治療,具有療效顯著、穩定、安全、耐受性佳等優勢,較倍他司汀對該病的治療具有更顯著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
[1]李雨.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研究進展[J].吉林中醫藥,2009,29(1):86-88.
[2]Spinnewyn B,Blavet N,Clostre F.Effects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on a cerebral ischemia model in gerbils [J].Annals of clinical psychiatry,2003,15(2):109-119.
[3]羅瑛.銀杏磷脂復合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27(6):813-815.
[4]Deng Y,Zhu HP,Deng GB,et al.A clin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Yinxing Damo combined with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on 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ischemic vertigo [J].Chinese journal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5,11(3):229-231.
[5]車法亮,丁天才,陳偉鋒,等.倍他司汀與丁咯地爾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6,9(4):134-136.
[6]張絨,王敬卿.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中西醫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09,31(10):1586-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