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芳,趙鳳娥,李 浪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新會醫院手外科,廣東 江門 529100
護理文書是指護士在臨床護理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全部文字、符號、圖表等資料的總和,是護士在觀察、評估、判斷患者護理問題,為解決問題而執行醫囑、護囑或實施護理行為過程的記錄,是護理人員為患者實施護理行為的記錄,是解決爭議過程中的重要舉證材料[1]。持續質量改進改變了傳統的事后管理的回顧性個案分析方式,而是采用持續的針對具體過程問題的質量評估方法進行質量改進,從而提高質量[2]。《醫療事故處理條例》[3]規定,在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患者有權復印客觀性資料。而體溫單、醫囑單、護理記錄單客觀記載患者病情及檢查、治療結果等情況的資料,屬于客觀性資料。為了應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分析護理文書中存在的缺陷,提高書寫質量,我科護理病歷從2009年3月開始實行護理文書三級質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從我科2009年3月以前歸檔病歷中隨機抽取300份作為對照組,2009年3月~2010年8月歸檔病歷中隨機抽取300份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病歷缺陷情況。
1.2.1 觀察組 ①成立科室護理質量小組,成員為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師和護理組長組成。定期組織全科護理人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學習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臨床護理文書規范(專科篇)》、《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基礎篇)》和《護理文書質量評價表》,使每一位護理人員明確護理文書書寫的基本要求、書寫規范、評分標準和所應擔負的法律責任,并制訂專科書寫模板,以確保護理文書質量,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文書的重視程度。②建立責任護士、護理組長、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師)三級護理文書質控體系,實施護理工作過程的動態質控。一級質控是科室每位護士不僅參與所分管患者的治療護理,還參與文書書寫和質控,實行自查與互查相結合;二級質控是病區的三名護理組長,主要負責二級護理查房及審閱初級責任護士的護理文書,做好現病歷質控;三級質控是由高級責任護師或護士長每周對現病歷進行抽查,并對出院病歷進行終末質量控制,每月對病歷質控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存在的問題,討論整改措施,并追蹤檢查,達到持續質量改進,使全科護理人員重視文書質量的目的,從而形成人人都是質控員,齊齊參與質量管理的良好氛圍。③按我院2010年重新制訂《住院病歷護理文書質控表》的要求,進行自控、科控。護理組長、高級責任護師和護士長有針對性的審閱體溫單、醫囑單、首次護理記錄單、護理記錄單。
1.2.2 對照組 采用我科傳統的質控方法,主要是責任護士全程跟進,出院后由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師對病歷進行終末質控。
兩組文書均以《臨床護理文書規范(專科篇)》和《住院病歷護理文書質控表》要求及相關評分標準作為評價標準。
采用SPSS 17.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病歷缺陷比較表明,觀察組缺陷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一級質控側重于護理文書的真實性、及時性,對一般性問題,如漏測體重、執行醫囑漏簽名等及時得到改進,減少缺陷發生,并且一級質控時未發現的,在二級質控中得到糾正。二級質控側重于對護理評估連續性及護理措施有效性,護理組長從專科角度分析、評估措施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質量分析、審核修正,將存在缺陷消滅在萌芽狀態。三級質控側重于對現病歷進行抽查,解決問題,指導培訓,并對出院病歷進行終末質量控制,了解文書書寫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措施。我科于2010年6月實行護理包干責任制,管床護士和管組組長能夠全面、動態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更有利于護理文書實時、動態記錄,文書質量實行層層把關,環環相扣。
不同年資的護士的護理文書書寫能力掌握深淺不一,參差不齊,年輕護士缺乏書寫的基本技能和觀察病情的能力,影響文書質量。三級質控的實施,對護理文書中共性問題進行系統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反饋信息,及時糾正,各層次人員也從中得到學習,從量變到質變,是書寫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表1 兩組病歷護理文書書寫缺陷發生次數比較(次)
護理病情記錄是住院患者醫療文件記錄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記載了患者治療護理的過程,反應了患者病情的演變,對確保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應[4]。護理病情記錄真實、全面地記載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實施的護理和治療措施[5]。護理人員書寫護理文書必須規范化,并持續改進,貫穿于護理文書質量控制的全過程,同時注重文書內涵質量的提高,避免由于護理文書書寫的缺陷而引發醫療糾紛,必須能夠經受起隨時封存病歷的考驗。
病案是醫療行為的載體,是證據。護理人員要樹立證據意識。護理管理者應對護士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定期召開護理不良事件分析會,分析護理文書中的法律隱患,分享護理不良事件個案,引以為鑒,及時提醒護士如何識別和規避護理風險。護士應在日常工作中規范自己的護理行為,充分認識到護理文書作為法律文書的重要性。在人們維權意識日益增強的形勢下,護士的每一次護理行為都有可能成為有利或不利的證據[6],護士應懂得如何運用法律進行自我保護,達到自覺維護護患雙方權益的目的。
總之,只重視終末質控而不重視環節質控,增加護士工作量、浪費人力資源,最終導致護理服務質量滑坡。只有環節質控與終末質控的有機結合,變結果管理為因素管理、過程管理,將護理質控貫穿于整個護理行為過程并持續改進,才能避免因護理文書書寫缺陷引起的法律糾紛。通過對護士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組織護理文書書寫規范培訓,嚴格質量監控,加強醫護溝通,達到醫療護理記錄的一致,使護理文書內容逐步完善,書寫質量逐步提高,最大限度地減少護理文書書寫缺陷的發生[7],同時也有利于護士素質的提高,有效減少因護理文書而引發的不必要的醫療糾紛[8],假如發生醫療糾紛時,護理人員也能處于主動地位,從而全面提升醫院的醫療、護理水平。
[1]顏坤.護理病歷中存在的問題及防范對策明[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4):149-150.
[2]廣東省衛生廳.臨床護理文書規范(專科篇)[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1-5.
[3]醫療機構病歷管理委員會.醫療事故處理條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65.
[4]楊巧玲,鄧家忠.住院病人醫療文件記錄在產科工作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3):209.
[5]林風若,楊襯.提高護理病歷質量的對策[J].現代護理,2001,7(2):4.
[6]萬曉娥,張紅艷,潘夢冬.護理文書缺陷分析及環節質量管理[J].全科護士,2009,(3):252-253.
[7]剛海菊,黃莉,張華清.護理記錄書寫質量控制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0,8(1A):61-62.
[8]趙瓊.危重病人護理記錄缺陷分析及對策探討[J].全科護理,2010,8(5C):1378-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