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英
江西省吉水縣人民醫院護理部,江西 吉水 331600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糜爛,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包括不穩定心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臨床病征[1]。ACS是冠心病中的急重癥,急診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是目前主要治療手段。隨著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的改善越來越引起臨床的重視。有研究表明,ACS患者心理焦慮和抑郁狀態持續存在可明顯影響其生活質量[2]。因此,臨床護理應將改善ACS患者心理狀態應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本文筆者在ACS患者護理中采用音樂運動干預,明顯改善了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5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60 例,其中,男 36 例,女 24 例,平均年齡(46.5±14.2)歲;全部患者均診斷為ACS,符合2000年美國心臟病學會診斷標準;均于發病12 h內入院,意識清醒,可良好溝通,無嚴重的心臟或其他器官合并癥。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研究組給予音樂運動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行急診經皮介入治療,住院中給予常規基礎護理及臨床護理,包括健康教育、飲食護理、運動指導、心理疏導、用藥指導及出院時的生活保健知識教育。
研究組:本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音樂運動護理。①音樂運動處方制定:將放松性音樂與康復運動進行節奏合拍,音樂可根據患者喜好選擇古典音樂、輕音樂、流行音樂、鋼琴曲、小提琴曲等,運動可根據患者年齡、病情、心功能等制定,排除并發心力衰竭、不穩定心絞痛、心律失常、冠狀動脈內膜撕裂和夾層及急性血管閉塞的患者。②干預方法:患者入院治療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音樂運動干預,3次/d,每次15~20 min,采用放松運動,盡量使活動速率與音樂、步調、呼吸相統一,運動以患者感覺舒適、次日清晨無疲勞感為適量,強度以運動時呼吸輕度加快但不影響運動為適宜。
護理干預前及護理干預后2周,采用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左室射血分數;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患者焦慮狀態,分數越高則焦慮越嚴重;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抑郁狀態,分數越高越則抑郁越嚴重;采用健康調查簡表36(SF-36)評價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包括軀體功能、活力、疼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性角色受限、生理性角色受限、總體健康項目,分數越高則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左室射血分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左室射血分數均較干預前提高,且研究組提高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左室射血分數比較(,%)

表1 干預前后兩組左室射血分數比較(,%)
?
音樂運動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心理狀態明顯優于對照組,其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干預后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分)

表2 干預后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分)
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組別 例數3030 SAS 44.56±5.3151.13±4.026.824<0.01 SDS 0.52±0.070.63±0.065.937<0.05
音樂運動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總體生存質量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ACS是一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ACS患者心肌脆弱、心電活動不穩、心肌供氧和耗氧矛盾突出,因此,對于該類患者應盡可能的減低心肌耗氧量[3]。通過臨床手段緩解或消除癥狀并不是治療的最終目的,現代醫學模式要求,盡應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狀態等。音樂療法作為一種治療手段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研究表明,音樂治療具有提高患者的情緒狀態、緩解疼痛以及鎮靜作用[4]。
表3 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3 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組別 軀體功能 活力情感性角色受限 生理性角色受限 總體健康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66.21±14.9659.89±11.322.146<0.0573.13±9.2168.07±6.922.353<0.05疼痛59.84±15.1353.17±18.042.537<0.05社會功能77.89±10.0569.76±15.272.719<0.05精神健康70.31±14.9861.76±14.623.024<0.0553.04±17.7240.25±10.374.436<0.0130.24±15.3123.04±16.732.472<0.0553.17±11.8946.03±13.892.817<0.05
有研究表明,音樂聲波作用于大腦,可提高神經興奮性,促進有利于人體健康的激素分泌,減慢心率,延長心室周期,增加心肌供血[5]。此外,音樂還可以使患者放松,通過神經體液調節,擴張外周血管,減少回心血量,降低血壓,穩定循環系統。而適當的康復運動鍛煉,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做功量和運動耐量,提高左室射血分數[6]。因此,音樂療法與運動的有機結合可以較好地維持患者血壓及心率的正常水平,利于患者康復。本文研究組音樂運動干預2周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ACS的發生除與疾病本身的病理基礎有關外,還與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關。患者焦慮時,交感神經興奮,血中兒茶酚胺增多,冠狀動脈痙攣,進一步加重心肌缺血[7]。患者處于負性情緒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血小板激活,全血粘度增高,容易導致急性心肌梗死[8]。因此,良好的心理狀態對減少疾病復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音樂治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患者產生生理、心理效應,促進患者感情宣泄、情緒放松。本文研究組采用音樂干預2周后,患者心理狀態穩定,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整體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音樂運動干預既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又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ACS患者康復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王永,方五旺.ADP受體抑制劑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應用中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0,16(20):3171-3173.
[2]Duke D,Datka W,Lwek MS,et al.The quality of life related to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after successful coronary angioplasty:one-year follow up[J].Psychiatr POL,2007,41(2):229-242.
[3]徐穎,馬文林,李美婧,等.急性冠脈綜合征后抑郁情緒對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2):132-134.
[4]李鳳娣,藏傳蘭,李彩珍.音樂療法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1):6-8.
[5]李亞靜.音樂療法在臨床中的應用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3):225-227.
[6]唐春蓮.急性心肌梗死患并溶栓治療后早期康復護理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6,13(6):48-49.
[7]蘇倬杰,黃碧宏,汪花香.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焦慮抑郁狀況的心理干預效果分析[J].現代醫院,2007,7(12):146-148.
[8]楊箱賢.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焦慮或抑郁時的診斷與治療[J].國外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2002,29(2):66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