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敏,米春香,黃才惠,吳曉英*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預防保健科,重慶 402160;2.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網絡中心,重慶 402160
傳染病是嚴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疫情監測報告管理在傳染病防治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如何監控醫院傳染病的發生,及時、準確地做好傳染病的上報工作,是每一個傳染病管理者面臨的現實問題。隨著我院信息化建設的全面推進,我院于2010年1月利用現有的計算機網絡建立了醫院傳染病信息管理系統,系統的建立提高了傳染病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優化了工作流程,取得了較好成效,現報道如下:
我院信息系統建設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網絡建設初期,系統功能主要涉及門診收費、住院收費。1996年底,醫院信息化建設進入網絡時代,目前已形成了覆蓋全院各個主要部門的信息管理系統(HIS),收費系統、藥品管理、檢驗系統(LIS)、電子病歷系統(EMR)、網上自動化辦公系統(OA)等都可以通過統一的平臺來實現。2010年1月,為了加強醫院傳染病疫情的管理,我院依托現有的網絡平臺,與重慶中聯公司、日本NEC公司共同研發了高端數字化醫療平臺,傳染病管理為其子系統之一。
在醫院信息管理系統里建立了傳染病管理子系統,增加了傳染病填報、審核、統計、查詢、漏報檢索等功能,信息化傳染病管理流程為:①傳染病疫情報告:臨床醫技人員在醫生工作站中填報疫情卡,保存上傳至醫院預防保健科實現疫情卡的報告,傳染病管理專職人員再實時查詢、審核、導出疫情卡后,通過互聯網上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②傳染病疫情監控:專職人員通過查看全院門診、住院病歷、漏報檢索等途徑了解疫情報告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與醫生溝通處理。2011年 1月,將實施前(2009年 1~12月)、后(2010年 1~12月)1年的傳染病管理質量評價指標進行比較分析。
所有數據均利用SPSS 11.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1年多的實踐,我院傳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信息管理后(2010年)疫情報告率、報告及時率、報告卡片完整率和準確率較實施前(2009年)有明顯提高,經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信息化管理前(2009年)、后(2010年)傳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質量比較(例)
信息系統管理將專職人員從大量繁瑣的病歷資料查閱、審核、統計分析等工作中解脫出來,信息化前2周的工作量,信息化后1 h就能完成,傳染病管理工作效率較信息系統實施前大大提高。
3.1.1 簡化了工作流程,使疫情卡報告及時、方便、快捷 傳染病報告傳統模式為醫師發現傳染病后手工填寫疫情卡,然后人工傳送至預防保健科。信息化管理后,計算機工作站基本遍布每個診療部門,疫情卡報告變為電子填寫、傳遞模式,專職人員進入HIS中的工作站接收、審核疫情卡后通過互聯網上報,使報卡變得及時、方便和快捷。另外,傳染病的統計、分類工作在HIS實施前也很復雜、繁瑣,現在可定期導出數據上報至相關部門,從而保證了統計的簡便性和正確性。從以上流程可以看出,利用HIS系統進行傳染病疫情管理具有操作簡單、方便等特點,使臨床醫師不再把報告傳染病當作一種負擔,從而提高了傳染病報告的及時性,專職人員也可從大量的資料收集、統計分析中解放出來,減輕了工作強度。
3.1.2 規范了疫情卡填報內容 傳染病信息化管理后,醫院設置了電子傳染病報告卡,內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報告卡》一致。醫生在進入傳染病報告卡界面后,系統會自動導入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家庭地址、電話號碼等);選擇患者診斷時單擊目標傳染病名稱即可;填卡日期默認為當前日期,報告醫生默認為醫生工作站的登錄醫生[2]。這樣就保證了傳染病診斷的統一性,解決了醫生常不填寫患者地址或電話號碼等情況,導致該患者無法追蹤;另外,填寫電子版傳染病卡也避免了傳統手工模式字跡不清難以辨認等現象,保證了疫情卡填報內容的完整性、準確性和規范性。
3.1.3 提高了監控效率 信息化管理實施后,傳染病管理專職人員可實時監控門診日志、住院病歷診斷信息,隨時使用傳染病查詢、漏報檢索等功能查看全院傳染病的發生、報告等情況,如有疫情卡片填寫不全或漏報、遲報現象,能夠及時督促醫生完善信息或補報疫情卡,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傳染病漏報,降低了遲報率,同時對發現傳染病,及時采取措施控制傳染病流行有重要意義,監控效率較以前也有明顯提高。信息系統實施后傳染病報告率達到了100.00%,報告及時率也較實施前得到較大提高,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4 提升了管理水平 針對全院每日上千的門診、住院患者,如果每天由專職人員跟蹤了解傳染病報告情況是無法完成的,只能定期定點抽檢。信息化實施前,專職人員每月需查看大量門診和住院患者病歷資料,不僅工作量大,且在翻閱紙質病歷資料時,常受時間和環境限制,必然造成管理上的疏漏。網絡管理就可以節省在大量精力的基礎上,更加全面的監測全院患者傳染病報告情況,如發現問題,可通過系統的QQ聊天功能及時與醫師溝通。暢通的信息渠道,便捷的工作方式,保證了專職人員可以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管理上,有利于提高服務水平,提升管理水平[3-4]。
傳染病信息管理模式雖較傳統管理模式有較多優勢,但在信息化實踐過程中,還是發現一些局限性,如系統未設置預警提示,當有未接收的疫情卡或新報卡時,不具備提醒專職人員接收、審核和上報疫情卡的功能;當專職人員拒絕接收填寫不全的疫情卡,系統對醫生也無任何提示,使醫生無法及時更正該疫情卡。另外,信息系統雖提高了傳染病專職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臨床醫技人員上報疫情卡的積極主動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傳染病專職人員的工作范圍不應局限于網絡,還應做到主動到臨床中,加強與臨床醫技人員的溝通和交流,提高他們主動報告疫情卡的自覺性[3]。
總之,隨著醫院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在以后的工作中應對系統功能逐步完善和提高,使其更好地為醫院各項管理工作服務。傳染病管理的理想狀態是主動、及時、準確的上報疫情,并分析出傳染病流行趨勢,為及早制訂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我院傳染病信息系統的應用,不僅優化了傳染病管理工作流程,同時實現了與臨床一線人員的良好交流與信息反饋[5-8],使傳染病監控、報告工作從被動管理變為了主動控制,提高了疫情卡報告的時效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減少了遲報、錯報、重復報等現象,對提高傳染病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靳桂明,吳凌,王琳,等.醫院應建立健全傳染病監測報告系統[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11):1278-1280.
[2]張中,李梅.醫院傳染病疫情網絡報告與監控的信息化管理[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9,20(6):68-69.
[3]張越巍,巢仰云,曹紅誼,等.醫院感染信息預警監測系統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0):3168-3170.
[4]李冬梅,武迎宏.現代化網絡技術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0):3171-3173.
[5]梅衛玲,周宏宇,楊永豐.醫院感染管理系統在醫院感染管理質量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14-515.
[6]宋穎杰,于明臻.醫院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0):104-104,110.
[7]楊亦軍.關于加強醫院電子信息檔案建設和管理的思考[J].廣西醫學,2010,32(4):495-496.
[8]岑文德.醫療信息系統在醫院的應用體會[J].廣西醫學,2004,26(11):172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