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共德 西安市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助理

主持人:
經過十年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曲江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曲江模式”,打造了“文化內核+價值傳播+新城市主義”的曲江發展實質。但就是在這種發展實質的引導下,曲江又引發了一系列周邊效應,同時也飽受了諸多的爭議。曲江在面臨著新形勢與新挑戰時該怎么做呢?下面我們就請各位領導專家,梳理文化曲江模式的形成與發展,并對文化曲江的精神啟示及發展路徑進行全方位的探討,希望能為曲江的二次創業提供可行之言。
2002年以來,西安市曲江新區堅持實施“文化立區、旅游興區”的方針,以打造國際一流文化產業園區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城市文化價值、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全國矚目的成績。
曲江作為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者、文化產業增加值的貢獻者,以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最重要的責任。曲江目前區內核心區域面積40.97平方公里,同時輻射帶動大明宮遺址保護區、法門寺文化景區、臨潼國家旅游休閑度假區和樓觀臺道文化展示區等區域,發展區域總面積近150平方公里。已有文化企業單位904家,其中中小文化企業達383家。2010年,曲江景區共接待市民游客3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76億元,占西安文化產業總量的比重已超過40%。
核心區域面積40.97平方公里,輻射帶動大明宮遺址保護區、法門寺文化景區、臨潼國家旅游休閑度假區和樓觀臺道文化展示區等區域,發展區域總面積近150平方公里。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以復興盛唐文化為發端的“西安曲江模式”,已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西安曲江模式”的實質,就是“文化+旅游+城市”。即依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旅游景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促進城市價值的兌現和提升,并反哺文化產業發展。曲江新區繼300億元完成系列唐文化工程之后,投資近100億元打造的大秦文化系列工程已全面發軔。
“十二五”期間,曲江新區將按照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宏偉規劃,突出“世界城市、文化之都”發展主題,以文化、旅游、商業立體化、融合發展為突破口,制定了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主功能區規劃。同時,建設出版、傳媒、創意、動漫等6大文化產業聚集園區,從而使文化旅游產業用地規模達800公頃以上,率先實現景區國際化、產業園區化、重大產業項目集群化,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文化旅游產業高地。
曲江新區將實施“全產業鏈”發展戰略,通過與國際知名品牌合作,縮短文化產業發展周期,做大做強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曲江文商旅產業組團、西安文化商務區組團、杜陵都市生態休閑區、雁翔路文化創意組團、大明宮文商旅組團、臨潼國際休閑旅游組團、樓觀山水人文旅游組團、法門寺佛文化旅游組團等8大產業組團和產業集群,構筑起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全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