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宏偉 ,彭 穎
1.湖南省長沙市衛生學校,湖南 長沙 410100;2.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師、護士等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是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也對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從根本上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有重大意義[1]。本文筆者分析了長沙市基層醫療人才隊伍現狀,報道如下:
本次調查對象為長沙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執業醫師、助理醫師、護理人員、各級衛生機構及病床數量,重點是本市基層衛生隊伍。
2009年,長沙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摸底調查中,對各類醫療機構及醫療人才進行了調查登記,并將本市衛生人才狀況與全國及世界水平進行對比分析,找出本市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探討解決措施。
①全科醫師嚴重缺乏:本市全科執業醫師不足200人,僅占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1.26%,低于國際水平(30%~60%)及國內平均水平(3.5%)。②護理人員嚴重不足:本市每千名居民配備注冊護士數(0.82)低于2008年國際平均水平(2.80)及 2009 年國內平均水平(1.39);長沙市 2009 護醫(護理人員/醫師)比例為0.5,低于國際水平(2.9)和2009年國內水平;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病床與護士比低于2008年國際平均水平和世界銀行建議的1∶2比例水平。③各類醫療技師嚴重不足:2009年底,全市社區及鄉鎮衛生院從業人員中,醫生與護技藥之比為1.00∶0.85,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具備檢驗、特種、藥劑等資質的技師不到500人。與衛生部、教育部關于《護理、藥學和醫學相關類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中指出的到2010年醫生與護技藥之比要達到1.0∶1.5,2015年達到1∶2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見表1。
全市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8 700名衛生工作人員中,本科學歷約700名,大、中專學歷約5 500名,無正規學歷約2 400名;高級職稱者約300名,中級職稱約1 300名,初級職稱約4 500名。不具備規定學歷者占28%左右,25.49%(2 566/10 066)的鄉村醫生無執業(助理)醫師資格,1 366個村衛生室工作人員中,90%以上無學歷或僅有中專學歷,無相應技術職稱。

表1 本市各類衛生人員水平與全國及全球水平對比
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的學歷、職稱較高,農村鄉鎮衛生院次之,農村衛生室最低;瀏陽市鄉鎮衛生院的學歷、職稱較高,長沙縣、望城縣次之,寧鄉縣最低。2009年醫改調查數據顯示,由于醫療技術骨干或臨床輔助人員缺乏,有38.46%的衛生院沒有開展手術,有19.66%的衛生院沒有開展生化檢查,有21.37%的衛生院沒有開展3大常規檢查,有43.59%的衛生院出現麻醉機、呼吸機、洗胃機、生化儀、心電圖、B超、X線機等儀器設備閑置現象。
本次調查發現本市除全科醫師缺乏(低于國際及國內水平),護理人員相對不足(每千居民配備護士數低于巴西、南非、泰國等國家[2])。醫護比低于世界銀行建議標準[3]外,基層醫院人才流失現象也需要引起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鄉鎮衛生院難以吸引和穩定人才,主要表現為:①大量醫學本科畢業生到城市社區和農村衛生機構“下不去、留不住”;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缺乏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專業人員;③一些經過培養的優秀人才大都流動到城市大醫院或私立醫院工作;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大批人員無學歷、無執業資格,但又無法分流,嚴重制約了基層衛生事業發展。
本市人才需求情況:依據國家和省醫改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精神,國家醫藥衛生人才發展調查,2009年每千人口衛生人員數、每千人口醫生數、每千人口護士數及醫護比分別為:4.15、1.75、1.39 及 11.00∶0.79[4]。預測各項指標至 2015 年達到 5.21、1.84、2.02、1.0∶1.1,至 2020 年達到 6.26、1.88、2.82、1.0∶1.5。①全科醫師:按照每萬居民配備2~3名全科醫師標準,目前我市僅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至少需要新增3 316名全科醫師。②注冊護士:按照世界銀行建議的醫護比1∶2的標準要求,我市需23 822名注冊護士。目前,我市有20萬老齡人口需要護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健康水平提高,居民壽命延長,老齡人口增多,護理人員需求亦逐漸增大,預計未來20年,平均每年還需增加護理人員1 500名左右。③各種技師:按照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2名檢驗師、2名特種技師、2~3名藥劑師的標準,全市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要新增約2 000名檢驗、特種、藥劑等資質的技師。
3.2.1 基層衛生人員待遇無保障 根據2009年的抽樣調查,有40.17%的衛生院在職人員月均工資低于1 000元,3.84%的月均工資低于600元。地方財政僅給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辦工作人員撥款0.4~1.0萬元/(人·年),離退休生活無保障,與教育等行業相比差距較大。醫學生錄取分數高、學制長、學費高,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后,工資福利待遇低于當地其他事業單位。
3.2.2 缺乏培訓進修的制度保障 目前國家規范化培訓制度尚不完善,基層衛生人才缺乏培訓培養的機會和資源,基層就業的醫學畢業生不能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技能培養,導致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基本功差、動手能力弱、誤診率高、治療效果不理想等,與二級以上醫院衛生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差距不斷拉大,診療水平難以得到居民信任。
3.2.3 缺乏社會保障政策支持 目前,鄉鎮村衛生人員收入低、無社會保障的問題突出,在戶口、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方面也存在制度缺失。
3.2.4 缺乏編制和崗位管理政策支持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編制和崗位設置難以滿足基層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受市場經濟影響,部分區縣(市)基層衛生機構無編制、無財政保障政策支持,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基層單位缺乏用人自主權,“想要的進不來,想出的出不去”,只能通過招聘解決“人員缺乏”問題,但臨時聘用人員流動性大,難以成為單位技術骨干。
3.2.5 基層衛生人員生活條件艱苦 基層工作生活條件艱苦,交通不便,住房無保障,婚姻不理想,子女上學就業難,導致高學歷畢業生、執業醫師、技術骨干不愿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現有的人才也相繼向城市醫院流動。
各級政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財政保障、編制管理和職稱晉升等政策,強調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基層衛生人員素質是我國衛生人才培養教育的重點。
3.3.1 財政保障政策 ①政府負責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國家規定核定基本建設、設備購置、人員經費及公共衛生服務的業務經費。②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與當地事業單位平均工資水平銜接。③對村衛生室采取政府扶持、集體投入、自籌經費等多種形式籌集建設資金,對其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政府給予適當補償。④逐步解決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小戶型公有周轉房建設等問題,使其在社會保障方面無后顧之憂。
3.3.2 編制管理政策 ①按照每萬服務人口配備12~14名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比例,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事業編制性質核編。②全面實行人員聘用制,建立能進能出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務質量和服務數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制度。
3.3.3 職稱管理和對口幫扶政策 ①制定農村衛生技術職稱晉升優惠政策,單獨設置農村衛生中、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序列,使農村衛生技術骨干安心基層醫療衛生工作。②繼續落實城市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生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到農村服務一年的政策,達到為基層帶教骨干的目的。③繼續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從城市三級綜合醫院選派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業務骨干到縣級醫院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從二級以上醫院選派醫務人員到鄉鎮衛生院開展對口幫扶工作。④城市二級以上醫院領辦或對口幫扶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效開發利用衛生資源,完善雙向轉診機制,提高社區診療水平[5]。
3.3.4 繼續醫學教育工作 在政府和相關部門協調組織下,利用現有醫藥院校,培養高中起點的大專層次人才和開展在職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工作,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專層次的人才需求瓶頸問題。①在志愿到基層工作的臨床醫學畢業生和基層在職臨床醫生中招生,采用訂單定向政府免費培養等方式,進行規范化培訓或轉崗培訓1~2年,學習全科醫學課程,加強醫患溝通、團隊合作、健康教育、社區預防保健、衛生服務管理等教育,強化臨床實踐和社區實踐教學,分階段、分步驟地為全市培養一支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相適應的全科醫生隊伍,滿足“小病在基層”的人力資源要求。②面向社會或直接在現有無學歷、無執業資格的在職衛生人員中招生,培養一支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相適應的特種技師隊伍,打牢三級救治網絡的網底基礎,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基本滿足城鄉居民健康檢查需求。③快速培養無學歷、無執業資格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工作人員勝任崗位工作。通過學習、培訓、考試獲得相應學歷和執業資格的基層衛生人員,享受報銷學費、提高工資、調整職稱等待遇;對通過學習、培訓仍不能獲得相應學歷和執業資格的基層衛生人員,實施退出機制,兌現“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6]。
[1]譚瓊,曹永鵬.醫院人才隊伍現狀分析與發展思路[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8(4):45-46.
[2]周巍.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7):685-688.
[3]周曉敏,吳芳,夏迎秋.我國農村基層衛生人力資源現狀與發展探討[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9,20(6):9-12.
[4]黃哲毅,鄒宇華.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7,24(2):120-122.
[5]辛雅菊.康樂縣、鄉(鎮)兩級醫院人力資源現狀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8):120-121.
[6]段勇,孫振球.我國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現狀、問題與對策[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