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琴
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江蘇昆山 215300
隨著醫學科技的迅猛發展,在臨床中用靜脈滴注的方法達到治療、檢查、診斷疾病的目的已經非常普遍。在靜脈滴注的過程中,各種新特藥的應用,在藥品的配伍、配制、操作、靜脈滴注觀察等諸多環節中,問題的不斷出現,都給患者的靜脈滴注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1-2]。目前由于護理人員的人力資源配備嚴重不足,加之門急診靜脈滴注室患者較多,常常發生部分靜脈滴注患者的病情得不到及時觀察的情況,甚至直至發生嚴重變化時才得以發現,診治的時機往往已經延誤,患者的靜脈滴注安全缺乏有力的保障措施[3]。近年來,我院規范管理了靜脈滴注的操作步驟,針對不同的病情,對患者采取不同的用藥,并用不同的標記進行區別。這種方式使我院明顯降低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滿意度[4]。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1~6月我院門急診需要靜脈滴注的患者365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試驗組(發燒58例,輸注刺激性藥品42例,需要關注靜脈滴速85例)和對照組(發燒60例,輸注刺激性藥品40例,需要關注靜脈滴速8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制作靜脈滴注標記牌的步驟 制作3種顏色的圓形小牌,分別為紅、綠、藍3種顏色,圓牌的材料采用質地較硬的1~10 cm的塑料板,制作完成后,在圓牌上鉆一個孔并系上一條10 cm的繩子,用不銹鋼夾子夾住輸液卡。
1.2.2 靜脈滴注標記牌的使用方法 對照組不使用任何標記,試驗組對患者進行標記牌區分。針對不同的病情,對患者采取不同的用藥。在輸液前對患者的姓名、年齡進行詢問,對比觀察和輸液卡上的藥物名稱、姓名、疾病名稱是否相符[5]。本研究中發燒患者用紅色作為標記,輸注刺激性藥品(如碳酸氫鈉)用綠色作為標記,需要注意滴速的患者(如靜脈滴注液體為硝酸甘油、甘露醇,或如肺炎患者等其他需要控制滴速的情況)用藍色作為標記。巡回護士對患者姓名、藥名、劑量再次進行核實,看是否與輸液卡保持一致。
1.2.3 護理到位評價標準[6]按照衛生部的護理要求,靜脈滴注后30 min復測體溫為發燒患者的護理到位要求;以藥品不外滲或滲漏范圍<2.5 cm×2.5 cm為輸注刺激性藥品患者的護理到位要求;以20 min后重新數滴速符合規定為對注意滴速者的護理到位要求。靜脈滴注巡回護理人員為同一組護理人員,統一要求其對規定患者不要隨意調節滴速,告訴患者滴速太快的危險,告訴患者用藥及其副作用,如有不適,立即告訴護理人員。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與對照組針對發燒患者、靜脈滴注刺激性藥品和觀察滴速的患者得到的護理試驗情況進行數據統計。見表l。

表l 試驗組與對照組護理試驗數據統計(例)
靜脈滴注標記牌方便護士觀察病情,由于醫院門急診靜脈滴注室的患者較多,病情復雜,多個科室的患者都匯聚到這里,加之護士數量的嚴重不足,極易造成輸液當中的差錯事故[7-8]。因此,對輸液患者進行不同情況的區別顯得尤為重要。臨床上,我院規范管理了靜脈滴注的操作步驟,病情不同,患者用藥不同,并采用不同的標記進行區別,明顯降低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滿意度。巡回護士對患者姓名、藥名、劑量再次進行核實,看是否與輸液卡保持一致[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當前護士數量明顯不足的情況下,采用靜脈滴注標注牌的方法,使患者得到更好地觀察,更有效地保證了患者的靜脈滴注安全。
[1]張萍,李紅艷.警示性靜脈滴注吊牌在兒科靜脈滴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9,16(8):44.
[2]蘇娟夏,楊艷.自制標記在ICU中的應用[J].2009,22(12):274.
[3]李秀玲.門診輸液的護理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4):45-47.
[4]梁建玲,龍莉文.綜合性“三甲”中醫醫院門診護理管理工作體會[J].現代醫院,2004,(7):73-74.
[5]孫新宇.門診護理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07(04Z):89.
[6]李青,段華汛.標記管理在靜脈滴注標記卡制作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8,14(10):73.
[7]趙升陽,李明利,王朵,等.門診處方中存在的問題與杜絕方法[J].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02,24(11):46.
[8]吳緒鋒,馬麗莉.門診輸液室的風險識別及預防[J].實用醫藥雜志,2005,22(12):1152.
[9]周雪芬.運用PDOA循環法提高門診護理安全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1(10):67-68.
[10]樂美芬.輸液患者的服務過程管理初探[J].護理管理雜志,2008,1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