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芬,黎建華,吳小梅,吳云珍,吳柏帆,黃小蘭
廣東省恩平市計劃生育服務站,廣東恩平 529400
生殖健康狀況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對和諧社會、和諧家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開展計劃生育健康優質服務,了解恩平市農村已婚婦女生殖健康狀況,由恩平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局組織,在各鄉鎮計劃生育隊配合下,恩平市計劃生育服務站于2009年2月~2010年12月,對7860例已婚婦女進行了婦科病查治,并對其生殖健康狀況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2009年2月~2010年12月,恩平市計生服務站組織醫務人員到各鄉鎮免費進行已婚婦女(除孕期、經期、產褥期)婦科病普查7860例。年齡20~59歲。
由醫務人員詢問病史,填寫婦科病普查記錄表,全部資料由專人審核后保管,每10歲為1個年齡組,共分4組。檢查項目包括:婦科雙合診、白帶常規檢查、盆腔B超、選擇性宮頸刮片(宮頸刮片現場處理后送廣州市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檢測)及陰道鏡檢查。疾病類型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宮頸疾病、盆腔炎癥、婦科腫瘤(包括卵巢腫瘤、子宮肌瘤)。
以第6版《婦產科學》[1]為依據,作為臨床診斷標準。
普查人數共7860例,患各種婦科疾病5282例,總患病率為67.20%。其中,宮頸疾病2865例,陰道疾病1639例,盆腔炎556例,婦科腫瘤183例,外陰疾病39例,患病率分別為36.45%、20.85%、7.07%、2.33%和0.50%。不同年齡組婦女患病率不同,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婦女患病情況
宮頸和陰道疾病的患病人數最高,其中,宮頸疾病包括:宮頸糜爛2077例,宮頸肥大446例,宮頸腺囊腫187例,宮頸息肉155例,患病率分別為26.43%、5.67%、2.38%和1.97%。陰道疾病包括:細菌性陰道炎755例,霉菌性陰道炎562例,滴蟲性陰道炎269例,淋菌性陰道炎53例,患病率分別為9.61%、7.15%、3.42%和0.67%。
宮頸癌1例,宮頸上皮內瘤變8例,外陰白色病變8例,尖銳濕疣11例,外陰癌1例。
本次婦科病普查結果表明恩平市農村婦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較高(67.20%),其中,宮頸疾病的患病率最高,尤以宮頸糜爛為主,患病率為26.43%。30~39歲年齡組各種疾病患病率最高,其次為20~29歲和40~49歲年齡組,這與其他研究結果相符[2]。本次普查發現宮頸上皮內瘤變8例,宮頸癌1例,其中,宮頸癌患者年齡42歲,宮頸外觀中度糜爛,有性生活接觸性出血,宮頸液基細胞檢測為宮頸原位癌,已行子宮切除術,現生存狀態較好。目前,宮頸癌仍是女性生殖器腫瘤致死的主要原因,感染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1]。宮頸癌的發生是一個漸變過程,從不典型增生到宮頸癌發生需要10年左右時間,早期宮頸病變的治療效果優于宮頸浸潤癌,據報道宮頸浸潤癌的存活率為67%,早期宮頸癌的存活率為90%~92%,而宮頸原位癌存活率可達100%。也有資料表明,宮頸糜爛與宮頸癌的發生關系密切,宮頸糜爛婦女患宮頸癌的幾率較無宮頸糜爛婦女高10倍[3]。因此,宮頸癌前病變即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的早期篩查和合理干預是防治宮頸癌的重要環節[4]。及時治療宮頸糜爛、定期做宮頸細胞學檢查和高危型HPV-DNA檢測可做到宮頸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筆者建議宮頸糜爛Ⅱ度以上者做微波或電灼治療,治療前行宮頸液基細胞檢測或陰道鏡檢查,是早期發現宮頸癌的有效方法[5]。
陰道炎和盆腔炎也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其中,30~40歲年齡組婦女為高發病群體,這與農村婦女的不良生活習慣、不潔衛生用品及不潔性生活方式有關;與經濟狀況較差,不愿或無力治療有關;也與婦女缺乏衛生知識,感染后羞于就診,或者誤認為婚后許多婦女都患有陰道炎,以致病后治療不積極或性伴侶相互感染有關[6];還與頻繁沖洗陰道,破壞了陰道的自潔作用有關。同時不當的陰道沖洗和經期性生活又會增加盆腔炎的發病危險性,經常做婦科手術,如上環、換環、人工流產、引產、分娩等,也會導致疾病發生。而這些感染,也給宮頸糜爛提供了“溫床”。因此,對農村婦女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提倡性生活衛生、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避免反復流產、正確清洗外陰、調整月經周期和杜絕婚外性生活才是遠離生殖道感染、防治宮頸糜爛的根本途徑。
本次婦科病普查檢出疑似外陰癌1例,年齡48歲,有多年外陰結節及瘙癢史,近半年結節增大呈乳頭狀,到醫院行組織活體檢查證實為外陰癌,現已行手術切除,身體恢復良好。婦科腫瘤(子宮肌瘤、卵巢腫瘤)也有較高的患病率,可能與工作壓力大和精神緊張導致內分泌紊亂等因素有關。
農村婦女衛生保健意識薄弱、對婦科疾病羞于診治、忽視預防保健工作,是導致其婦科疾病病患病率高的原因。因此,不但要重視農村婦女的疾病普查工作,更要重視普查后的普治工作,發現疾病后能夠進行及時、系統地治療,只有做到普查普治相結合,才能降低農村婦女疾病的發生率[7]。我們應利用計劃生育部門的網絡優勢,采用多途徑、多形式的宣傳方式,加大婦科病普查工作的宣傳力度,進行經常性或每年1次的婦科病普查防治工作,提高廣大婦女認識疾病和預防疾病的能力,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把婦科病普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的理念灌輸給每一位婦女,使其懂得婦科病普查的意義和作用,從而降低生殖道疾病的發病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1]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263.
[2]楊成玉,陳和珍,付麗.6658例已婚婦女生殖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7):2402-2403.
[3]保毓書,周樹森,趙樹芬,等.婦女勞動衛生學[M].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5:178.
[4]德英.重視宮頸癌前病變篩查的質量管理控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7):497.
[5]佟麗,房立琴,趙曉娟,等.宮頸癌的預防及早期診斷[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112-113.
[6]章欣榮,楊里,何暉,等.馬鞍山市郊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生殖健康基線調查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8,16(11):675.
[7]何淑萍,王小燕.1477例婦科疾病普查結果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