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伏虹瑾
處理好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一般產業的關系、科技人力資源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系,實現轉型發展
(一)
杭州開發區目前的產業結構以“四優四新”產業為基礎。“四優”產業已經形成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生物醫藥、食品飲料四大主導產業,產值比重達63.5%。電子信息,主要有東芝、摩托羅拉(手機裝配)、富士康、士蘭(集成電路)等47家企業,產值比重達20.8%;裝備制造,主要有松下(家用電器)、神鋼(挖掘機)、西門子(高壓開關)等103家企業,產值比重達24.4%;食品飲料,主要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康師傅、娃哈哈、王老吉、丘比食品等27家企業,產值比重達15.9%,是長三角重要的食品飲料生產基地;生物醫藥,主要有泰爾茂、中肽、艾博生物、康萊特、旭化成等18家企業,產值比重達2.5%,是浙江省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四新”產業將著力發展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汽車產業,以整車和新能源汽車為重點,在江東前進工業園區重點發展青年汽車、眾泰等龍頭骨干企業,與江北汽車零部件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十二五”發展目標是實現600億元的產值規模。新能源產業,以太陽能光伏、光熱整機為重點,鼓勵發展超白玻璃、硅錠硅片、風機零部件、智能電網設備等產業,目前主要有龍焱科技、天裕光能等企業,江東前進工業園區“十二五”發展目標是實現26億元的產值規模。新材料產業,主要以LED、先進儲能、先進電池材料為重點,輔助發展有機硅、半導體材料,目前主要有龍馳幕墻、CIGS等企業,江東前進工業園區“十二五”發展目標是實現12億元的產值規模。物聯網產業,主要依托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和優勢,通過扶持吸納現有企業整合提升和新項目培育引進,重點發展無線通信、計算機控制、光通信、自動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動物聯網及其相關產品、服務的產業化,目前主要有士蘭明芯、百富電子等企業,“十二五”發展目標是實現20億元的產值規模。
(二)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應從產業發展推動主體和技術進步的視角,理清其培育和發展路徑,應處理好“四優”產業與“四新”產業間的關系,將重點放在自主創新上。
市場主導的內生路徑和政府作用下的外推路徑相結合。市場機制雖然有效率,但存在失靈的情況;政府推動作用雖然強大,但缺乏內生動力機制。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應在市場主導和政府推動的協同作用下培育和發展。一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應遵循市場主導下的內生發展路徑,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激勵功能,有效促進技術創新和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另一方面,政府應保有一定的控制權,發揮其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初期,技術亟待突破,市場競爭力不強,政府強有力的扶持尤顯重要。
內源式發展和外源式發展相結合。內源式發展可獲得技術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掌控技術命脈,但研發成本較高,且存在技術風險。外源式發展成本低,引進成本通常是自主研發的1/3至1/5,且引進技術風險較小,但難以獲得自主知識產權。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過程中,應遵循內源式發展和外源式發展相結合的路徑。一方面,走內源式發展道路,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在引進基礎上通過自主研發,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進步目標。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技術合作,自主創新,技術引進。對于新興產業技術重在自主創新,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進則重在引進。
(三)
財政措施的專項支撐。對“四新”產業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開發區財政進一步優化現有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重點支持關鍵技術研發、產業化示范工程、創新能力建設、產業鏈和產業基地培育等。
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引導商業銀行調整優化信貸結構,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等新模式。每年篩選一批重點項目、重點產業鏈和重點產業基地,搞好與金融機構的對接,爭取對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物聯網產業提供更多的信貸資金扶持。
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上市步伐,支持自主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四優”產業企業到“三板”上市。鼓勵非上市企業充分利用場外交易市場進行股權交易,推動“四新”產業中具有高科技、高成長、尚不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在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交易,為進入“三板”打好基礎。
積極拓展新興產業市場空間。制定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推廣應用計劃,有序開展新產品應用試點示范。發揮政府采購的拉動作用,調整政府采購目錄,優先采購龍焱科技、天裕光能等節能減排、清潔環保的新興產業新產品。及時發布國際市場需求變化信息,引導企業主動規避貿易壁壘、匯率波動等風險。
創新官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強區校合作、校企合作,扶持應用型科研院所轉換機制,主動與企業建立緊密的經濟、科技合作關系,加強杭州開發區大學科創園、新加坡杭州科技園建設,興辦研發機構成果轉化基地,采取技術入股等方式,聯合興辦創新型企業,形成資源共享、技術共創、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新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