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可人
商業地產升溫帶有規避政策的投機色彩,而非真正建立在商業繁榮發展的基礎之上
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冰火兩重天”。一方面,住宅房地產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冰點;另一方面,商業地產則悄然紅火,這一狀況已經反映在今年以來的商品房新開工面積數據變化上。
2011年1-8月,全省累計非住房施工面89 86.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5%,高于同期累計住房施工面積增長10.2個百分點。從趨勢看,今年前8個月以來,累計非住房施工面積增速呈現波動上升態勢,1-8月份達到最高;而累計住房施工面積增速則恰好相反,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增速下降。
住宅限購、信貸緊縮,強有力的調控政策使住宅房地產市場成交下行、庫存上升、觀望氣氛日趨濃重。目前,浙江11市已有8個實行“限購”政策,全省樓市逐漸成為一個區域限購市場。以杭州為例,一方面,住宅成交量創近5年新低。“十一黃金周”杭州主城區僅成交住宅僅7 8套。另一方面,住宅庫存創新高。前三季度,杭州主城區住宅庫存2 2459套,比1月1日上升了65.1%,比去年4月中旬的最低點(46 70套)增長達3 81%。
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商業地產開發規模、投資規模趁勢而上,以新業態M a l l為代表的城市綜合體正在席卷一二三線城市。1-8月,全省非住宅類房屋施工面積89 86.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66 7.5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9.5%和2 7.8%,均為6年以來最高增速,且大大高于同期住宅施工面積(29.3%)和竣工面積(14.1%)的增速。而百貨商場、購物中心業績連年較快增長,又進一步提振商業地產開發的投資熱情。根據杭州市貿易局監測數據,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期間,各大商場業績增長最猛,7天賺了5億元。
在當前住宅房地產相對冷淡的情況下,商業地產已被視為住宅房地產之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商業地產能否真的如開發商和投資客們期望的那樣,取代住宅地產在資金鏈條上的地位呢?筆者認為,尚存在較大的懸念。
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購物中心數量將達到2542家。預計2015年底,全國購物中心數量將達到3 8 85家。按此計算,2001-2015年的15年間,全國購物中心增長率高達89 3%,根據中購聯研究的104個一二三四線城市、累計開業購物中心2 795家,二線城市獨占1400家以上。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的城市綜合體,雖外表華麗,但不少遭遇慘淡經營的困境。一些傳統的商業鬧市區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發展基礎和品牌效應,開發總體比較成功,而另一些沒有商業優勢、沒有足夠的客流、沒有商業鏈條支撐的地區,則呈現“門前冷落車馬稀”的蕭條景象。同時,商業地產租金售價過快上漲,擠壓了商業盈利乃至生存的空間。而房地產開發商假道商業地產增加融資渠道的道路可能走不通。
當下的商業地產升溫,某種程度上帶有規避政策的投機色彩,而非真正建立在商業繁榮發展的基礎之上,根基不穩。與住宅房地產不同,商業地產的泡沫在受到市場壓力的情況下,會相對來得“立竿見影”。如果內需不跟上,消費不提升,商業地產終將逐步降溫、回歸理性,與商業發展在合理范圍內實現同步。

(供稿: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