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健
深 圳錦繡中華的創建,開了我國主題公園建設之先河。進入新世紀以后,隨著桂林《印象·劉三姐》、西安《大唐芙蓉園》策劃建設、經營運作取得極大成功,各地政府和民間投資主體對創建文化產業園寄予了厚望,掀起了文化產業園建設的熱潮。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更增強了各地加大文化產業園建設投入的信心。筆者認為,創建精品文化產業園,要深刻理解文化與旅游的內在聯系,方能取得圓滿成功。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業已成為文化界、旅游界廣大工作者的共識。把握文化與旅游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確定文化產業園建設正確的創意思維、營銷思維的前提。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價值,旅游是文化的外在表現。旅游的核心就是體驗文化、弘揚文化、感受文化。人文旅游資源,如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建設設施,非物質形態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等,其底蘊與內涵就是文化。由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如桂林漓江、杭州西湖、安徽黃山、江西廬山、山東泰山等,表面上看不屬于文化范疇,但它們都是千百年來經過人們鑒賞吟詠、描繪創作、科學解讀、開發利用、四處傳播,才由潛在的資源轉變為人間勝景,這種鑒賞、開發和傳播就是文化行為。可以說,旅游的過程就是追尋文化差異、享受文化樂趣的過程。文化則通過旅游這個媒介得到了發展和創新,其蘊含的內容也通過旅游者的鑒賞得到傳播與發展。文化與旅游的有機結合,文化的價值獲得充分體現,并實現兩者協調共進。
——文化是旅游興旺發達的活水之源,旅游是文化張顯魅力的重要途徑。文化部部長蔡武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旅游是一種文化活動,是一種文化消費,是一種文化鑒賞。人的需求是多層次、多方面的,而旅游享受就屬于較高層次的文化需求。人們對充滿異國他鄉情調的城市文明、田園風光、民俗風情,滿懷著好奇心,這是人類求異心理的典型反映;人們總希望在風光無限的山岳景觀中獲得美的感受,在壯麗雄偉的江河中獲得美的熏陶,這是人類審美意識的喚醒與律動;人們總期待著在大自然中獲得靈感,在人類文明河床上獲得智慧,這是人類求知和啟智需求的體現;人們希望通過投身自然忘卻煩惱,獲得快樂,通過參與樂趣無窮的民俗活動放松身心,獲得愉悅,這是人類追求快樂人生的需要;人們期望通過跋山涉水,回歸自然,欣賞自然,強身健體,消除疲勞,這是人類健身養生的需要。上述需求的滿足都需要文化的參與。
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品味文化內涵,感受文化魅力。文化積淀深厚和豐富的地方往往成為旅游熱點之地。《印象·劉三姐》的紅火,就在于作品對桂林山水文化和人文文化的高度提煉和系統優化,是熔鑄于山水人文景觀中的又一嶄新的文化景觀。旅游促進區域之間、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溝通,優秀民族文化獲得傳播,各民族的文化魅力得到張顯。早在600年前,正是因為有了《馬可·波羅游記》,才使得中國民族文化、風味小吃、名勝古跡在歐洲諸國得到傳揚,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傳播文化。這決定了文化與旅游具有很強的融合性,可以在融合中獲得提升和共贏,產生1+1>2的放大效應。
從國內經營運作成功的文化產業園的共性分析,其共同點就是走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之路,樹立精品意識,開創精品項目。只有出精品,才會有市場;只有出精品,才會有游客。具體地說,要做到“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挖掘文化內涵。文化是記錄人類活動的符號,具有明顯的區域性、民族性。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文化內涵是不一樣的。作為旅游演藝界的龍頭,《宋城·千古情》10多年常演不衰,且觀眾(游客)逐年上升,2010年的游客已近300萬人次,其真諦就在于她詮釋了杭州文化,把良諸文化、梁祝傳說、白蛇悲情、南宋文化、岳飛抗金、美麗西湖、和諧杭州等融為一體,讓游客(觀眾)在觀賞節目中領略到杭州文化。挖掘文化內涵,也是文化產業具備特色的核心所在。
二是堅持推進資源創新。傳統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資源,現代文化也是重要資源。傳統文化經千百年來的傳揚,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容易領會,也易于挖掘。而對現代文化,則需要有更多的有識之士去發現其中的養分,為培植文化產業這棵參天大樹提供現代文化養料。同時,“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創作更多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發展和開發新的文化資源。
三是堅持市場營銷觀念。只有被市場接受和認可的文化產業園才可以成為精品文化產業園。在創建文化產業園之初,必須深入對當地市場環境、產業現狀、發展趨勢、主導文化產品市場半徑、消費者構成和特性等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創意設計和產品定位。同時,還要十分注重營銷宣傳,運用多種媒介、多種方式、多種手段推介文化產業園,并以特色精品引領市場。
四是堅持營造祥和環境。文化產業園區不同于工業園區,在文化產業園建設和營運更多的是精神產品,聚集的是人氣。必須致力于營造寬松祥和的環境:作為工作環境,這將有利于在此工作的文化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激發創意,創造更多的成果,同時也有利于人才的引進;作為游憩環境,這將有利于游客放松身心,體驗令人愉悅的文化之旅。
五是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在文化產業園創建和發展中,要不斷吸取新的養分,要借助于科技進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以優秀文化精品《宋城·千古情》為例,十多年來作品每年都有創新,都有變化,每當聲、光、電、舞臺設計等方面有新成果出現,《宋城·千古情》總能做到及時吸收消化。《宋城·千古情》演藝展現富有現代感,聲、光、電先進技術齊備,場景宏偉,氣勢磅礴,極具震憾力。

金庸是浙江現代文化名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化名人。他于1955年至1972年間創作的17部武俠小說,在華人世界長盛不衰風行至今,奠定了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領域泰斗的地位。從中國香港到海峽兩岸,到新加坡,到東亞各國,到北美、歐洲等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必定有金庸小說。金庸小說超越了“雅”、“俗”的界限,在各行業、各層次讀者中得到廣泛流傳。金庸武俠小說被翻拍成無數版本的電影、連續劇,神雕俠侶14個版本,射雕英雄傳13個,天龍八部7個,倚天屠龍記9個,笑傲江湖11個……
武俠文化已經走向世界,對武俠文化產品的需求也早已存在,武俠文化產業急需產業整合和規模發展,形成集聚效應。市場需求昭示和呼喚營造“武俠文化產業創意園”。
遠見旅游發展機構經過大量的前期工作,終于完善了《中華武俠文化創意產業園》構想,經與金庸故鄉——海寧市領導和相關部門、鄉鎮協商,確定遠見旅游發展機構與海寧市有關方面共同投資建設,打造新的文化景觀,為推進浙江文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