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之外”凸顯空氣之憂

空氣質量排名,依靠的標準是什么?秋冬之際很多城市連日大霧,杭州也沒能幸免。更攪動人心的是,最近一直在網絡熱傳的一份各國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排名。這份空氣質量排名由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一共1100個城市,排名的依據是空氣中PM 10的濃度,以此標準,杭州位列空氣質量排名中第1002名。這一排名受到杭州有關環保專家的駁斥,稱其所應用的材料不僅以偏蓋全,而且還是2009年的過時數值。
2011年12月7日,杭州市環保局召開了媒體座談會,環保局污染控制處、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處、環境監測中心站、環境科學院的專家們一起到場,回答有關杭州空氣質量的問題。

環保部門認為,這主要是由杭州的地理和氣象條件決定。杭州三面環山,從氣象擴散條件上來說,就比同等規模城市、沿海城市要差很多。這幾年杭州的機動車保有量增長迅猛,也是影響空氣質量的一個主要原因。截至2010年末,整個大杭州機動車為184.04萬輛,而到了2011年10月底,市區又新增22.24萬輛機動車。車多了,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懸浮顆粒物排放量就大幅上升。另外,杭州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造紙、印染等污染行業,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為主,也使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
說實話,對比全國其他城市來說,杭州有山有水,綠化覆蓋率高,這些年自然環境整合得不錯,也無愧于“天堂”和“花園城市”的稱號。
其實,對于世衛組織的這個排名,我們在據理力爭、予以澄清的同時,也不妨大度點。杭州的“宜居”、“花園”城市名聲,也不是世衛組織一次排名就能否定得了的,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桿秤。怎么個“大度”法?就是趁著這個排名,一方面,主動找差距,把全年灰霾天氣的天數降下去,使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升上去;另一方面,“亡羊補牢”,把影響空氣質量的根本問題解決好。節能減排和汽車尾氣排放的治理是關鍵。


據有關資料顯示,2011年5月份時,杭州已經建立了7個PM 2.5監測點。其中主城區有5個,分別在朝暉、下沙、杭鋼、植物園和西溪濕地,蕭山和余杭也各有1個。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和云棲國控點位的2個監測點建立也在計劃中。這些監測點可全天候實時對PM 2.5進行監測。屆時環保部門會根據國家統一安排,對外公布杭州的PM 2.5數值。
2011年11月16日,國家環保部開始就《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版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出將PM 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并收緊了PM 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這份標準預計2016年開始執行。
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臺,無疑讓我們對未來的生活環境有了更多美好的期待。
(本欄目責編: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