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漢東
(作者為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看外貿出口增速放緩
文/張漢東
制約外貿出口的因素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解決,部分因素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多種因素疊加對外貿出口企業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2011年以來,浙江外貿運行總體平穩,但后續運行壓力增大,形勢不容樂觀,外貿出口增速將進一步趨緩。
2011年1-10月,浙江外貿進出口總額2548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其中出口1785.9億美元,增長21%,絕對值接近2010年全年1804億美元的水平,超過上海54.4億美元,位居廣東、江蘇之后,暫列全國第三;進口762.1億美元,同比增長29.9%。
單從數據來看,出口絕對額和增幅表現還是不錯的,但這當中有出口成本增加導致的價格上升因素,有人民幣匯率上升導致的一美元計價的出口額增加,這兩種因素影響外貿出口在10個點左右。
更重要的是,從月度走勢來看,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近幾個月浙江出口增幅呈現逐月下降的局面。最近三個月出口月度增幅分別為29.2%、18.7%和14.7%。10月份當月出口166.8億美元,比上月有較大下滑,僅僅解釋為這主要是由于10月份黃金周長假影響是不夠的。
外貿出口增幅的下滑在2011年秋季的廣交會上即有征兆。廣交會素來有中國外貿風向標之稱。2011年秋季的110屆廣交會累計到會采購商209175人,比第109屆(今年春交會)同期增長1%,比第108屆(去年秋交會)同期增長4.97%。出口成交379億美元,比第109屆(下同)增長3%。根據大會組委會發布的官方消息,結合對出口企業的調研,可以發現出口成交主要有這么幾個特點:

一是歐美市場成交下滑明顯,新興市場成交相對活躍。歐美到會采購商有所增長,但觀望詢價較多,實際成交分別下降19%和24%。日本震后需求釋放,到會采購商和成交分別增長29%和28%。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成交增長9%。非洲、亞洲、拉美等潛力市場成交增長39%。
二是從成交產品來看,必需品成交有所增長,非剛性需求出現下降。餐廚用具、醫藥品、日用品等必需品成交分別增長29%、30%和37%;禮品、電子消費品、陶瓷等非必需品成交分別下降9%、11%和15%,反映國外消費信心不足。
三是從訂單類型來看,中短單占比居高不下,長單比重仍然偏低。6個月以內的中、短訂單占比達到88%。這反映了國際市場預期謹慎,不敢下長單;國內企業擔心原材料價格、匯率波動,不敢接長單。
出口增幅的回落在浙江省商務部門的監測分析中也有反映。據浙江省外經貿運行監測系統數據顯示,10月份重點聯系企業中出口訂單同比增長及持平的比重為70.3%,比9月份回落3個百分點。雖然從總體上看仍處于正常區間,但如果從全年走勢來看,自二季度以來出口訂單同比增長和持平的企業占比逐月回落,10月份占比比4月已經下降10.1個百分點,創下金融危機之后的新低。
從外圍經濟數據來看也有佐證。2011年10月,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6.5億元,同比增長7.7%,增幅比9月回落1.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呈個位數增長,在全國僅高于上海、北京;銷售產值4626億元,增長14.8%,增幅比9月回落3.2個百分點。1-10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864億元,同比增長11.0%,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回落1.9和1.1個百分點。作為外貿出口的先行指標之一,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912.6億元,同比增長7.5%,增幅比9月份回落3.8個百分點。從變動情況看,工業出口增速從5月、6月的15.5%、14.8%下滑到9月份的11.3%,10月份快速擊穿兩位數的平臺,出現個位數增長。

12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業聯合會公布的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 I)報收49%,環比回落1.4個百分點,這是PM I指數33個月內首次回落到50%以下。其中,新訂單指數較上月回落2.7個百分點至47.8%,新出口訂單指數比上月下降3.0個百分點至45.6%,回落幅度較大。PM I是宏觀經濟的重要先行指標,理論上50%是制造業經濟擴張收縮的臨界點,反映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回調,而出口指數的大幅回落則顯示出口更加困難。
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經濟增長仍然乏力,歐債危機有可能繼續升級,未來一個時期將有更多歐美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在歐債危機尚未明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前提下,國際市場的需求容量可能進一步下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傾向也值得警惕。IM F2011年11月初發布的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分別下調0.3%及0.5%,均降至4%水平。美國2011年經濟增速遭下調幅度最大,由6月時預期的2.5%降至1.5%,而2012年經濟增速也由2.7%降至1.8%。美聯儲2011年11月2日對經濟前景的看法更加悲觀,其下調了美國經濟增長預期,最新預計2011年的經濟增速僅為1.6%至1.7%。
從內部環境來看,企業總體經營環境趨緊,特別是民營企業經營壓力進一步增大。一是融資難度加大。在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偏緊的形勢下,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資金短缺問題尤為突出。半數以上的企業表示融資出現困難。
二是招工用工困難。IT等用工量較大的行業缺工問題比較突出,同時缺工現象向欠發達的地區蔓延,部分企業開工不足,企業不但對接大單、長單持謹慎態度,連在手訂單也面臨不能按時交貨的風險。大部分企業反映勞動用工成本上升較大,過去三年制造業普通用工成本幾乎上漲一倍,而且流動性上升,目前企業職工的月流動率在8%-12%之間,而較為正常的情況則應在4%-7%之間。
三是出口訂單減少。由于發達國家經濟數據不佳,消費下滑,目前客戶進入優先消化庫存的時期,訂單量減少。部分企業反映,往年最繁忙的三季度,2011年卻出現訂單“吃不飽”的情況。出貨量疲軟還導致海運市場萎縮,10月28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報收952點,較前一個月下跌2.5%,集裝箱運輸提前過冬。
四是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仍然較大,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升值的可能性較高。日前在全省各地的調研中發現,外貿企業關心的若干影響出口的重大問題中,人民幣匯率名列榜首,匯率的穩定成為企業的殷切期盼。人民幣升值客觀上提高出口商品價格,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出口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匯率不穩也使得交易雙方預期不明,為防止匯率風險而推遲或減少減小訂單。從近期來看,人民幣確有進一步升值的壓力。
五是“電荒”等問題仍將持續。2010年以來浙江電力供應幾乎沒正常過,2011年夏季用電高峰期,浙江省啟動有序用電C級方案,即全省錯避峰負荷300萬千瓦。到9月初,用電缺口仍達200萬千瓦,眾多中小企業仍處于拉閘限電狀態,“開三限一”、“開五停二”,而被限電最多的就是中小型民企,不少企業反映生產節奏完全被打亂,合同完不成,開工不足工人工資還得照付。據省能源局分析,浙江2012年高峰時段的電力缺口將達到900萬至1000萬千瓦。
六是受大宗原材料高位波動。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反映,2010年棉花價格高企,一度超過36000元/噸,2011年棉價大幅“跳水”,目前僅在22000元/噸左右,令紡織企業損失上升。類似情況也出現于光伏、農產品等行業。
綜合國際國內情況,制約外貿出口的因素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解決,部分因素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多種因素疊加對外貿出口企業帶來非常大的壓力。2011年最后兩個月浙江外貿出口增幅將進一步走低,全年外貿出口增長預計在18%左右。而2012年外貿出口預計將更加困難,增速將比2011年進一步下滑,不排除下降到個位數的可能,政府和企業都要做好迎接困難的思想準備。
(作者為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