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才林, 徐濟進
(1.上海電氣核電設備有限公司,上海210306;2.上海交通大學,上海200240)
上海電氣核電設備有限公司承制的秦山一期30萬千瓦反應堆壓力容器更換頂蓋工程,為了分析水壓試驗過程中的高應力區的變形情況,需要在頂蓋R區實時測量應變與壓力的關系,分析水壓試驗對頂蓋應力集中區域應變的影響。
按照阿?,m設備規格書,秦山一期頂蓋是按30年壽期設計的,屬應力分析設計[1-3]。根據分包技術規范,水壓試驗過程中需要對頂蓋高應力區作應變測量,測出的數據將驗證設計方的應力分析計算。水壓試驗升、降壓過程中,需要測量出應力集中區的環、縱向應變隨水壓壓力的變化曲線,判斷該應變屬于塑性應變還是彈性應變,應力集中區域在內壓的作用下所遭受的應力是拉應力還是壓應力、工作壓力與應變的關系是線性還是非線性、應力集中區域受力是否均勻等技術數據結果,這些數據最終將用于阿海琺更新設備應力分析報告,以指導設備在役參數的設定。
要解決上述這些問題,只有通過靜態應變測量的方法,但應變測量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同時,要正確區分雙向測量的問題;因此,測量系統布置了溫度補償,采用了雙向應變儀,運用計算機采集數據,結合回歸方程分析壓力與應變的關系。
應變測量點共3點,在頂蓋應力集中的區域,其分布見圖1。

圖1 測點分布
應變測量采用的是東華測試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DH3816靜態應變測試儀,測量誤差為0.01με,精度滿足工程計算要求[4]。每次采樣時間為20 s。應變片為上海應變計廠生產的雙向應變片。圖2是粘貼好的應變片,圖3是溫度平衡補償片。

圖2 粘貼好的應變片

圖3 溫度平衡補償片
水壓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① 水壓試驗前先檢查頂蓋和整個水壓回路;②設備充水并密封;③ 溫度穩定后,增壓最大特定速度為1.5 MPa·s-1,直到試驗最小壓力21.5 MPa;④ 升至試驗壓力21.5 MPa,保壓30 min;⑤ 降壓至設計壓力17.16 MPa;⑥ 在設計壓力階段保壓1 h后進行泄露檢查;⑦ 以不超過1.5 MPa·s-1的速度降壓至0,系統排水。
在水壓試驗過程中,采用壓力傳感器測量水壓,并記錄了不同時刻的水壓(見圖4)。

圖4 壓力-時間曲線
由于試驗壓力采用每分鐘1次的人工讀數,存在明顯的誤差(見圖5),造成分析上的困難。表1是各典型時間的水壓與測點應變數據表。考慮到2#測點的環向測點應變在試驗后回到了零點,表明該測向未發生塑性變形;因此,可以利用實測壓力與該測向應變的相關性,重建過程壓力。按表1中的實測水壓和1-4(2#測點環向)應變數據組,得圖6,利用線性回歸,得到回歸方程[5]:

式中,Y為計算試驗壓力;X為2#測點環向實測應變。

圖5 水壓試驗過程實測試驗壓力與各測點環向應變的過程曲線

圖6 應用2#測點環向應變所獲得的應變-試驗壓力方程

表1 各典型時間的水壓與測點應變
圖7是水壓試驗過程中應用計算試驗壓力與各測點環向應變的過程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試驗壓力與環向應變是1個線性關系,說明水壓試驗過程中,環向應變在彈性范圍內變化。
圖8是水壓試驗過程中應用計算試驗壓力與各測點徑向應變的過程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當試驗水壓大于15 MPa時,徑向發生了塑性變形,且試驗壓力和徑向應變是非線性的。
圖9(a)和(b)分別是3點環向和徑向應變之間的比較。從圖中可以看出,3點的環向和徑向應變比較接近,說明頂蓋應力集中區域受力比較均勻。

圖7 水壓試驗過程中應用計算試驗壓力與各測點環向應變的過程曲線
圖10(a)和(b)分別是3個測點環向和徑向應變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從圖10(a)中可以看出,環向應變為拉應變,并且隨著壓力的增加而增加,其變化是1個線性過程,說明環向應變的變化在彈性范圍內,當水壓卸載后,環向應變基本恢復為零。

圖8 水壓試驗過程應用計算試驗壓力與各測點徑向應變的過程曲線

圖9 3點的應變比較
從圖10(b)中可以看出,當水壓在工作壓力范圍內,徑向應變基本上為零,水壓超過工作壓力之后,頂蓋應力集中區域發生塑性變形,產生徑向收縮,導致徑向產生壓應變;當水壓從試驗壓力降低到工作壓力時,頂蓋應力集中區域進一步發生徑向收縮,產生更大的壓應變;當水壓從工作壓力降低到零時,頂蓋應力集中區域進一步發生徑向收縮,產生更大的壓應變。

圖10 水壓試驗過程的應變變化
(1)測量的3點的應變比較接近,說明頂蓋應力集中區域受力比較均勻[1]。
(2)按計算的試驗壓力分析,3個測點的環向應變與壓力呈線性關系,3個測點的徑向應變與壓力呈非線性關系。
(3)通過測量的應變數據可以看出,環向應變為拉應變,隨著水壓的增加在彈性范圍內變化;而徑向在水壓超過工作壓力時產生塑性變形,產生壓應變,塑性應變量約100με,小于500με為正常許可范圍。
[1] 阿海法公司.設備規格書equipment specification NEPMR DC 187秦山一期PRV更換規格書[S].夏龍:阿海法公司,2005.
[2]ASME Code.2001 Edition,Section III,Division 1 Subsection NB[S].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1998.
[3] 阿海法公司.分包技術規范subcontracting specification BUHSQINCC1000秦山一期PRV更換頂蓋[S].夏龍:阿海法公司,2005.
[4] 童淑敏,韓 峰.工程測試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5] 張紅星.復雜應力狀態下應變測量和數據處理方法探析[J].中國測試技術,2000,3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