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黔云,李 冰
(云南省中醫醫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決定糖尿病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因此積極有效治療DN可以延緩腎功能損害的進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本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丹紅注射液聯合厄貝沙坦治療DN收到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入選條件:①確切的糖尿病史;②多次24 h尿白蛋白定量0.03~0.3 g。排除標準:①其他疾病導致的腎臟病變;②年齡在18歲以下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③不合作者;④有嚴重的心、腦、肝并發癥,或合并其他嚴重原發疾病和精神病患者;⑤有糖尿病酮癥,酮癥酸中毒以及感染者;⑥未滿規定療程而中斷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者;⑦血鉀>5.6 mmol/L;⑧近兩周內尿蛋白改變幅度>50%。符合以上條件本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52~82歲,平均年齡(60±6)歲;糖尿病病程 5~32 a,平均(8.8±0.9)a。對照組40例,男 27例,女 13例;年齡 50~84歲,平均年齡(59±7)歲;糖尿病病程6~35 a,平均(8.6±1.1)a。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厄貝沙坦150 mg,1次/日;如果血壓不達標≥130/80 mmHg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1次/日降血壓。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由陜西步長集團生產,國藥準字批號 Z33020177)40 mL/日,加入250 mL生理鹽水,1次/d,靜脈滴注連用 10 d為1療程,間隔20 d后再行第2療程,共治療6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末測定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療程結束后2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變化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比較(n=40,±s)
表1 2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比較(n=40,±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尿蛋白定量/mg?24h-1血肌酐/umol?L-1血清胱抑素/mg?L-1治療組 治療前 1108±726.9 189.6±65.8 2.88±0.72治療后 626±332.5*△ 98.9±45.7*△ 1.56±0.42*△對照組 治療前 1112±719.4 187.3±67.4 2.92±0.68治療后 834±587.6* 132±50.8* 1.89±0.58*
近年研究表明,腎小球的高灌注和高濾過,腎小球系膜細胞和系膜基質增生及腎小球基底膜的增厚是DN發生和發展的主要原因。大量循證醫學已證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通過調節蛋白激酶C、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減少DN尿蛋白的排出,減慢腎病進展速度[1]。本臨床觀察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厄貝沙坦合丹紅注射液治療糖尿病腎病取得滿意療效。丹紅注射液是中藥丹參和紅花按科學配方提取的復方制劑,其主要成分有丹參酮、丹參酸、紅花黃色素、紅花苷和兒茶醛等,具有保護血管內皮、促進血管再生、抗凝、抗氧化等作用。本研究顯示丹紅注射液合厄貝沙坦治療DN發揮不同作用機制,對D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均明顯下降療效顯著,優于單用厄貝沙坦。值得臨床推廣。
[1]曹佳懿.糖尿病腎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綜合臨床,2002,18(5):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