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艷,羅頌平,曾 蕾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婦科,廣東 廣州 510405)
黃體功能不足(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指排卵后黃體形成不全,分泌孕酮不足,或黃體過早退化,或子宮內膜對孕酮反應性降低,以致子宮內膜分泌反應不良,而發生月經失調、反復早期自然流產和不孕等病癥。筆者采用歸腎丸加減治療 LPD,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于本院2008年7月~2010年10月婦科門診就診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2組患者年齡、病程經統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不孕與不育》[1]黃體功能不全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中醫腎虛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辨證。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黃體功能不足診斷標準;②中醫辨證為腎虛證;③年齡為20~40歲。
1.4 排除標準 ①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垂體腫瘤引起的月經不調者;②避孕藥、上環、外傷或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引起月經不調者;③合并由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1 治療組 采用加味歸腎丸治療,方藥:熟地20 g,山藥15 g,山萸肉 15 g,茯苓 15 g,枸杞子15 g,杜仲 15 g,菟絲子15 g,當歸10 g,仙靈脾10 g,補骨脂10 g,巴戟天15 g;于月經周期第10 d開始服用,水煎服,每日1劑,經期停服,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服用1個療程觀察療效。
2.2 對照組 采用黃體酮膠丸(浙江愛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100 mg/粒),于排卵日開始服用,每次100 mg,每日2次,連續服用14 d,停藥觀察7 d,如月經來潮,則于下1月經周期排卵日重復上法治療,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服用1個療程。如月經未潮,BBT持續高溫相,則繼續服用至妊娠50 d,B超見胎心。
3.1 觀察指標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腎虛證候積分比較;2組患者BBT變化比較,采用著床面積指數法(PNI法)。
3.2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處理均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4.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及《實用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3]擬定。痊愈:不孕癥患者受孕,自然流產患者此次妊娠成功,月經失調患者月經周期、經量、經期恢復正常,癥狀消失,隨訪 3個周期不復發;好轉:雖未受孕,但與本病有關的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有改善;無效:癥狀和體征、BBT及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
4.2 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根據積分法判定中醫證候總療效) 療效指數(n)=(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痊愈:n≥90%;顯效:90%>n≥66.67%;有效:66.67%>n≥33.33%;無效:n<33.33%.
4.3 治療結果
4.3.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2 2組腎虛證候療效比較 2組中醫腎虛證候積分改善情況,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中醫腎虛證候療效比較 例(%)
4.3.3 2組患者BBT變化比較 2組治療后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2組患者經治療后黃體時間均得到明顯改善,見表3。
表3 2組患者BBT情況比較(±s)
表3 2組患者BBT情況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著床面積指數/PN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黃體期時間/d治療組 40 9.07±1.4013.18±1.20*37.20±18.2067.91±20.10*對照組 40 8.89±1.3613.22±1.10*35.82±17.9168.01±19.28*
黃體功能不足的發病機制西醫學認為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任一環節失調、精神、藥物等均可引起,從而導致月經失調、反復自然流產或不孕,因此,防治本病有著積極的意義。西醫學多采用黃體刺激療法或替代療法,常用藥物有HCG、黃體酮等,但停藥后復發率較高,而中藥辨證治療在調經、助孕及安胎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
中醫古籍中無LPD這一病名,根據其癥狀散見于“月經不調”、“不孕”、“胎漏”、“胎動不安”、“滑胎”等章節,認為與腎虛沖任不固關系密切。“經水出諸腎”,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精氣,主生殖。腎氣旺盛,陰陽平衡,沖任通盛,天癸泌泄正常,促使月經正常來潮,而使子宮能攝精成孕。若先天腎氣不足或后天傷及于腎,以使腎虛精少,天癸泌泄不足或紊亂,則沖任失養,血海不充,不能攝精成孕而發生子嗣艱難,故腎虛是黃體功能不足之主要病機。本研究采用加味歸腎丸,該方腎陰陽雙補,又重在益精養血滋補腎氣之方,為明代張景岳所創,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滋腎精而養肝血;菟絲子、杜仲平補腎之陰陽而益腎氣;山藥、茯苓健脾和中而顧后天;當歸則養血調經,使沖任得養,月經得調,仙靈脾、補骨脂、巴戟天溫腎助陽。因而對黃體功能不足者采用本方來治療,即通過燮理腎的陰陽,來恢復和支持黃體功能。筆者認為,月經周期中陰陽消長轉化及其卵子的排出均本于腎,黃體發育是卵泡發育的繼續,卵泡發育不良會影響黃體發育,故在卵泡期就開始治療,結果表明,加味歸腎丸用于治療黃體功能不足臨床總有效率為92.5%,且在改善腎虛證侯方面明顯優于黃體酮膠丸組,改善和支持黃體功能方面與黃體酮相當。
[1]羅麗蘭.不孕與不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81.
[2]ZY/T001.1~00.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3]余瑾.實用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