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文
魯國有一戶姓施的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愛學仁義之術,小兒子愛學軍事。大兒子用他所學的仁義思想去游說齊王,得到齊王的賞識,聘請他為太子的老師。二兒子到楚國去,用他所學的軍事思想游說楚王,楚王聽了很高興,覺得他是個軍事人才,就封他為楚國的軍事長官。這樣施家就很快富裕起來了,他倆的顯赫地位使親戚朋友也感覺到榮耀。
施家的鄰居姓孟,也有兩個兒子,學識也差不多。大兒子好學仁義之術,二兒子愛學兵法之術。兩家的兄弟還曾在一起討論學問,研究兵法。孟家為貧窮所困擾,生活很艱難,看到施家這兩年發跡起來,很是羨慕,于是就向施家請教。施家兄弟就把自己的經歷如實地告訴了他們。
孟家兄弟聽后,覺得是個門路,就如法實施。
孟老大用仁義學說游說秦王,講得口若懸河、頭頭是道。秦王說:“要使國家富強,只有靠實力。如果光靠仁義治理國家,就只有死路一條。”秦王想:這個人雖然有才能,但他的治國思想就是想要我國不練兵打仗,不積糧食,不富裕,這能行嗎?于是秦王對他施以酷刑,然后,趕出了秦國。
孟家老二到了衛國后,用發展軍事的學說游說衛王。衛王聽后說:“我們衛國是弱小國家,夾在大國之間。你提的軍事治國的主張固然不錯,但如果依靠我國的區區兵力與周圍的強國較量,無疑是以卵擊石?!毙l王想:這個人不能放,如果他到鄰國宣傳他的主張,鄰國軍事力量就更強大了,我國不就要遭殃了嗎?于是衛王派人砍斷了他的雙腳,押送回魯國。
孟家兄弟都殘疾了,全家人感到又悲又恨,找到施家責問。施家人說:“不論做什么事,順應時勢就會成功,違背時勢就會失敗。雖然你們的學識與我們相同,但選擇的對象不同,這就違背了時勢,效果當然就完全不同了。你們吃虧就吃虧在生搬硬套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