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徐厚明(1.南京市紅十字醫院,南京市10001;.江蘇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南京市1000)
抗菌藥物是臨床應用范圍最廣、消耗量最大的一類藥物。由于老年人組織器官老化、肝腎功能減退、合并用藥品種較多以及臨床存在不合理用藥問題,使得抗菌藥物致藥品不良反應(ADR)發生率不僅高,而且是導致老年患者嚴重ADR發生的首要原因[1]。本文通過對江蘇省ADR監測中心呈報系統中2 031例老年人抗菌藥物致ADR報告進行統計,旨在分析老年人抗菌藥物致ADR發生的相關因素,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資料來源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江蘇省ADR監測中心呈報系統中經評估認定的2 031例老年人(年齡≥60歲)抗菌藥物致ADR報告。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利用Excel 2007建立數據庫,分別對ADR患者的年齡、性別、給藥途徑、合并用藥情況、涉及藥品種類以及ADR主要臨床表現等情況進行分類統計和分析評價。
江蘇省ADR監測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月呈報系統中錄入5 035例老年人ADR報告,其中抗菌藥物致ADR報告2 031例,占40.34%。根據我國衛生部ADR監測中心制定的ADR因果關系判斷標準,按“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無關、待評價、無法評價”對2 031例ADR報告進行評價,結果“肯定”55例,“很可能”1 813例,“可能”139 例,“可能無關”21例,“待評價”1例,“無法評價”2例。ADR患者好轉1 440例,治愈591例。
2 031例老年患者中,男性1 156例,女性875例,男、女性ADR發生例數比為1.32∶1,男性略大于女性。發生ADR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見表1。

表1 發生ADR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the gender and age ofADR patients
2 031例老年患者中,靜脈滴注致ADR1 740例(85.67%),口服給藥279例(13.74%),其他12例(0.59%)。
2 031例老年患者中,單獨用藥者464例(22.85%),合并使用2~4種藥物者1 532例(75.43%),合并使用4種以上藥物者35例(1.72%),合并用藥與單獨用藥的比例為3.38∶1。
2 031例ADR報告涉及抗菌藥物13大類,87個品種。具體分類情況見表2。
根據國家ADR監測中心編寫的《WHO藥品不良反應術語集》中ADR累及器官或系統進行統計,結果見表3。
嚴重ADR的臨床表現及涉及藥品見表4。
抗菌藥物靜脈滴注導致ADR例數最多,有1 740例(85.67%)。其原因:(1)靜脈滴注起效快、老年患者依從性好,臨床采用靜脈給藥十分普遍。(2)抗菌藥物靜脈給藥血藥濃度高,對機體的刺激較強,而老年患者大多體弱多病,耐受性下降,容易發生ADR。另外,注射劑的滴注速度、雜質、輔料等均可能成為ADR的誘發因素[2]。例如,口服氨芐西林后的皮疹發生率為7.3%,其注射液的發生率卻高達20%以上[3]。因此,抗菌藥物應盡量采用口服給藥,或當病情允許時,采用序貫療法轉換為口服給藥。
2 031例老年患者中,合并用藥引發ADR占77.15%,遠高于單獨用藥。抗菌藥物與其他藥物合用時容易引發或加重ADR[4]。國外相關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合并用藥后藥物相互作用的ADR發生率為7%~20%[5],并且藥物相互作用發生的可能性隨用藥種類的增加而上升。所以抗菌藥物的使用要考慮老年患者的綜合因素,避免無指征聯合用藥和減少合并用藥的種類,以降低合并用藥的風險。
從表2可知,抗菌藥物致ADR發生例數最多的是喹諾酮類,858例(42.25%),其次是頭孢菌素類,487例(23.98%)。喹諾酮類藥物致ADR涉及13個品種,其中左氧氟沙星最多,487例(56.76%)。頭孢菌素類藥物中以第3代頭孢菌素致ADR例數居多,其中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最多,137例(28.13%)。這與國內報道基本一致[6]。其原因與這兩大類抗菌藥物臨床使用頻率過高和不合理用藥有關。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可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如對重要臟器的毒性作用、誘導細菌耐藥性、二重感染等。臨床應高度重視老年人抗菌藥物使用的安全性,加強ADR報告和監測工作,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表2 ADR涉及的藥品種類分布Tab 2 Category distribution of drugs involved inADR cases

表3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分布Tab 3 Organs or systems involved in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表4 嚴重ADR的臨床表現及涉及藥品Tab 4 Clinical symptoms of severeADR and related drugs
從表3可知,喹諾酮類藥物致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損害60例(63.16%),遠多于其他種類的抗菌藥物。國內也有相關報道[7,8],其作用機制尚未闡明。考慮到老年人中樞神經功能退化,對藥物易感,容易發生頭暈、失眠,甚至導致精神異常、誘發癲癇等嚴重ADR,臨床使用時應謹慎。
抗菌藥物引發嚴重ADR71例,其中以靜脈給藥導致過敏性休克最多,34例(47.89%)。由于老年患者在應激狀態下的應對能力減弱,一旦發生休克,難以搶救,臨床應給予高度關注。對于不易觀察到的嚴重ADR,如肝腎功能、血液系統損害等,臨床也應引起重視,避免使用對肝、腎重要臟器有毒性的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萬古霉素等。如有明確應用指征時,應在嚴密觀察下慎用,并在有血藥濃度監測的條件下使用。
[1] 金 丹,楊 樂,楊月明,等.2006年全國老年人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0,2(7):112.
[2] 鄭 策,梅 丹,王 蘭,等.關注制劑中輔料的不良反應[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9):644.
[3] 王懷良,陳鳳榮.臨床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87.
[4] 王淑萍.抗菌藥物與其它藥物合用時引發或加重的不良反應[J].中外醫療,2008,27(26):136.
[5] Passarelli MG,Jacob-Filho W,Figueras A.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an elderly hospitalised population[J].Drugs&Aging,2005,22(9):767.
[6] 齊曉漣,王育琴,王 蕊.我院284例老年人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房,2002,13(11):680.
[7] 秦忠智,馬衣拉,康巴爾.氟喹諾酮類藥物的神經系統不良反應[J].中國綜合臨床,2003,19(11):9 711.
[8] 范 銘.喹諾酮類藥致老年人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藥房,2010,21(18):1 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