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莉,黃寶玲,陳瑞合(河南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市 462000)
淚道阻塞是眼科常見病、多發病,常見的癥狀是溢淚或(和)溢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感染灶對眼部組織構成潛在的危險性。其治療的方法以手術為主,治療的目的是重建或恢復淚液的引流通路。傳統的鼻淚管阻塞的治療手段是淚囊鼻腔吻合術,它的傷口大、出血多、面部遺留疤痕,近年來逐漸被激光淚道成形術所替代。激光淚道成形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痛苦小、手術時間短、操作相對簡單、面部不留疤痕的優點,且費用低廉,門診治療,隨治隨走,失敗后可再次治療,深受患者的歡迎。
Nd:YAG激光具有峰值功率高、平均功率低的優點,故穿透力強,組織熱效應低,對周圍組織無明顯熱損傷,利于疏通阻塞的管道,恢復淚道本身的管狀結構,但是它有一定的復發率,有再次淚道阻塞的可能。如何提高激光淚道成形術的成功率,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絲裂霉素C是一種細胞周期特異性藥,可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減少瘢痕形成。我們在激光淚道成形術中,添加了絲裂霉素C的應用,觀察其在激光淚道成形術中的治療效果,旨在尋找提高激光淚道成形術成功率的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門診治療的淚道阻塞患者118例(162眼),其中男性56例(72眼),女性62例(90眼);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54±5)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10年。依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試驗組60例(82眼)和對照組58例(80眼);手術由同一醫師完成。均經淚道沖洗確診淚道阻塞,并排除嚴重全身疾病和鼻腔先天和后天解剖異常。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眼部病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脈沖Nd:YAG淚道激光治療儀,設定脈沖頻率40~60 Hz,功率10~15 W,激光激射時間10~15 s。
在淚道沖洗無分泌物情況下行淚道激光治療,方法:患者仰臥于手術臺上,0.5%愛爾卡因淚小點表面麻醉,淚道注入2%利多卡因,淚點擴張器擴張淚小點,淚道探針探查阻塞位置。如為淚小管或淚總管阻塞,將導光纖維順淚小管走行輕輕插入至阻塞位置,對阻塞處連續發射激光燒灼,至阻力消失有落空感后,抽出光導纖維,生理鹽水沖洗淚道,如患者咽喉部或鼻腔有液體,表明淚道通暢;如為鼻淚管阻塞,將套管探針插入至鼻淚管阻塞部位,拔除針芯,引入激光導光纖維至阻塞處,對阻塞處連續發射激光燒灼,至阻力消失有落空感后,抽出光導纖維,生理鹽水沖洗淚道,如患者咽喉部或鼻腔有液體,表明淚道通暢。對試驗組患者將已配好的濃度為0.2 g·L-1絲裂霉素C溶液0.5 mL自下淚小點推注入淚道,邊注藥邊退出探針,并停留5 min,以生理鹽水20 mL充分沖洗淚道及結膜囊。將稍加熱后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裝入1 mL注射器內通過探針注入淚道內,邊推注邊退出探針。對照組則不用絲裂霉素C沖洗淚道,其余治療方法相同。
在激光治療淚道阻塞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形成假道,注意探針進入淚小管時把眼瞼向外側拉開,保持探針與淚小管的走向一致;如為鼻淚管阻塞,讓探針抵達骨壁后再順勢轉向淚囊和鼻淚管方向,確保探針或導光纖維進入到淚囊腔;在治療前額高、眼窩深凹的患者時,要防止探針或導光纖維從淚囊后下方誤入篩竇,還要防止探針或導光纖維從鼻腔側壁的黏膜下直接插入到鼻底。
氧氟沙星眼液點眼,預防感染,呋麻滴鼻液滴鼻,持續1周,以慶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沖洗淚道,每周1次,連續4~6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淚道,每周1次,連續4周。保持眼部衛生。
術后隨訪6~12個月。治愈:溢淚、溢膿癥狀消失,淚道沖洗通暢;好轉:溢淚、溢膿減輕,淚道沖洗通暢或加壓通暢;無效:溢淚、溢膿,且沖洗淚道不通。總有效率=(治愈眼數+好轉眼數)/本組總眼數。
應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眼)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eyes)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7,P<0.05)。
隨訪中未發現絲裂霉素C對結膜、角膜、眼內毒性作用,無鼻黏膜壞死、感染、出血、萎縮等并發癥發生。
因為淚道阻塞多為慢性淚囊炎導致鼻淚管阻塞所致,慢性淚囊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肺炎雙球菌,其次是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摩拉克菌,少數為綠膿桿菌或淋病雙球菌[2]。故我們在手術前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應用抗生素眼液點眼及淚道沖洗,在無分泌物情況下手術。手術后應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妥布霉素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抗菌譜廣,作用于包括銅綠假單胞菌在內的革蘭陰性菌,對葡萄球菌等陽性菌也有效;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減輕水腫、抑制成纖維細胞增生等作用。二者結合不但可有效地抑制淚道內細菌的繁殖,防治感染,減輕炎癥反應,還可減輕術后創面的炎性水腫,抑制纖維組織的增生。
在激光淚道成形術中,我們在應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同時,添加了絲裂霉素C的應用。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絲裂霉素C聯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組總有效率91.5%,大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組總有效率80.0%。表明0.2 g·L-1絲裂霉素C浸潤激光擊穿的阻塞部位,能有效地阻止阻塞部位瘢痕化引起淚道狹窄甚至阻塞,使手術的治愈率明顯提高。
絲裂霉素C已經在眼科臨床廣泛應用,應用于青光眼以減少術后濾泡黏連,應用于翼狀胬肉以減少術后復發[3]。我們在激光淚道成形術中,添加了絲裂霉素C的應用,也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未發現絲裂霉素C對結膜、角膜、眼內毒性作用,無鼻黏膜壞死、感染、出血、萎縮等并發癥發生。可能與我們術中用藥的濃度較低及用藥時間較短,另外就是注入完畢用生理鹽水充分沖洗結膜囊及角膜,減少了藥物殘留有關。也考慮與我們研究的樣本小,觀察期短有關。
激光淚道成形術聯合抗代謝藥絲裂霉素C治療淚道阻塞,手術操作相對較簡單,患者痛苦小,效果好,手術成功率高,并發癥少,醫療費用低,值得臨床推廣。但合適的藥物濃度及合理的用藥時間及大樣本、遠期的并發癥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1] 朱 豫,高永峰,萬光明主編.眼科診療新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65-166.
[2] 戴 青,孫敘清,李 暉.慢性淚囊炎細菌培養及臨床意義[J].中華眼科雜志,1999,35(1):60.
[3] 白淑芬,杜恩光,吳迎春,等.絲裂霉素C在翼狀胬肉手術中應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房,2003,14(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