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剛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如表1所示,中國近10年來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從2001年的719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3624億美元,持續創造歷史新高,其中在2007年的增幅最大,同比增長高達30.85%。但我國的服務貿易情況并不樂觀,最近10年里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狀態,從2001年的61億美元擴大到2010年的220億美元。這說明我國的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還比較低,存在很大缺陷。

表1 中國近10年服務貿易進出口額 單位:百萬美元
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可以用一國某產業的出口總額除以世界該產業的出口總額來表示。它能夠反映出一國某產業出口的整體競爭力。
從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國服務貿易近10年國際市場占有率的整體走勢呈遞增趨勢。但是總體的比重過小,尤其是在2001—2005年之間,一直徘徊在2%到3%之間,國際競爭力差距明顯;2010年提高到4.65%。要想繼續增加就應該努力擴大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特別是出口方面的貿易實力。

表2 中國服務貿易近10年國際市場占有率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i國j商品出口額/i國全部產品出口額)/(世界j商品出口總額/世界全部產品出口總額)],該指數是反映某類產業出口國際競爭力大小的指標。它剔除了國家總量的波動和世界總量波動的影響,較好地反映了該產業的相對優勢。一般來說,當RCA<1時,表明該國在該產業或產品上處于相對劣勢地位;當RCA>1時,表明該國在該產業或產品上處于比較優勢地位;當RCA>2.5時,表明該國在該產業或產品上具有極強的比較優勢。
從表3的RCA指數可以看出,我國的RCA指數近10年來一直小于1,甚至超過0.5的時候都比較少,這充分說明我國服務貿易在國際市場上處于相對劣勢地位,而且國際競爭力很弱。這與我國的國際地位明顯不對稱。

表3 中國服務貿易近10年RCA指數
我國在參與國際服務貿易分工的過程中,出口的服務型產品大都集中于一些傳統服務業,比如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而像保險、咨詢、通訊、數據處理、廣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這樣的現代服務業的出口比例相對較少(見表4)。而在當今服務貿易領域,能夠創造巨大價值的恰恰就是這些現代服務業部門。與傳統服務業部門相比,這些現代服務業部門的發展潛力也是有優勢的。

表4 2005—2009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項目表 單位:億美元,%
目前我國對服務業的投資力度是不夠的。2009年,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224598.8億美元,但是其中用于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投資非常少。在招商引資方面,尤其是在吸引外商投資方面,對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投資比重也很小。而且我國吸引高技術人才的力度還很不夠。
對服務貿易投資的匱乏從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如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對資金和高技術人才的要求特別高,其前期研發更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技術支持,沒有則根本無法發展。
在對服務貿易的管理方面,政府的作用是無可替代。在規范管理服務貿易方面,我國政府做的還很不夠。比如在服務貿易比較發達的美國,早在1974年就出臺了《外貿法》,提出國際貿易包括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兩大類。到1988年,又出臺了《綜合貿易法》,將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并列作為擴大出口的兩項內容。1994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在《國會出口戰略實施報告》中指出,美國政府將集中支持國內服務業的發展,從美國國內經濟和就業增長出發,優先支持環保、信息、能源、交通運輸、衛生保健以及金融等服務業,以增強這些服務部門的競爭力。
此外,在服務貿易統計方面,我國有關服務貿易的統計指標、數據庫建設和完善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
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地域分布,大都集中于歐洲、美國、日本等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而對那些發展中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的出口相對較少。這就局限著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出口地域范圍小導致市場狹小,進而很難長久的取得成功。而且在這些成熟的服務貿易市場里,競爭較激烈,壓力也較大。所以合理地規劃我國服務貿易的出口地域地理分布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也是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截至2006年末,我國服務業已經按照WTO的約定,進入全面開放時期。雖然這樣,我國仍然還有很大一部分服務業領域沒有全面開放。比如鐵路、通信、保險、民航、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教育等,壟斷導致這些行業的競爭力低下,從而影響了我國服務貿易的整體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比如我國的電信行業,幾大電信商構成寡頭壟斷。從全球的角度來看,我國的移動電話的收費標準是比較高的,特別是跟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移動電話費用非常昂貴。這樣的壟斷企業習慣了被保護的環境,進入國際市場,根本就適應不了國際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也毫無比較優勢可言。
針對我國傳統服務貿易比重偏大的特點,我國應積極發展現代服務貿易,縮小傳統服務貿易的發展比重,擴大現代服務貿易的發展比重。國家可以重點扶持服務業中的幼稚產業,待其成熟了便將其推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創造財富。比如可以積極地鼓勵和刺激金融、保險等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不要過度地依賴于傳統服務業的發展。因為傳統服務業的發展前景是有限的,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而且現代服務業也可以創造比傳統服務業大得多的利潤和價值。
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的支持,我國服務業發展緩慢。應該加大對服務業的資金投入力度和人才引進力度。如可以制定期的人才引進計劃,對有意愿的“海歸”或者名牌高校的畢業生,可以向其拋“橄欖枝”。此外,在每年的政府財政預算里,要擴大對服務業的預算比例,增加預算,可以極大地鼓勵服務業的迅速發展,積極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在服務貿易管理模式缺陷方面,政府應積極的“有作為”。應出臺一些與服務貿易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其法律制度。這樣才可以合理合法地規范服務貿易市場行為和貿易秩序,而且也符合我國依法治國的基本國策。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時候,也要向國際看齊,與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接軌,避免任何的沖突和矛盾。
在數據統計等方面,應做到詳盡準確。在統計方法和統計標準方面,也應該真正的做到與國際接軌,統一口徑。從而真正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以目前國際服務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發達國家的市場已基本飽和??梢远嚓P注一些新興市場,比如“金磚四國(BRICS)”中的其他三國的市場。雖然俄羅斯、印度、巴西都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其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此外,中亞一些國家的市場也值得開發,比如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等這些產油國的服務市場,也很有潛力。因為這些國家依靠原油的出口賺取巨額利潤,但是其服務業市場的發展緩慢。所以我國可以趁機進入,開拓市場,從而增強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在原有開放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擴大電信、鐵路、民航等一系列壟斷行業的開放力度,從而擴大服務業的整體開放程度。讓這些行業中的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高其單個企業國際競爭力,而不是讓其生存在壟斷的環境里,適者生存才是硬道理。如果這些企業能在惡劣的競爭環境中“茁壯成長”,那么這樣的企業才是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進而從整體上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1]張莉.“十二五”時期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及我國的對策[J].國際貿易,2011(1).
[2]趙放,馮曉玲.中美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7(9).
[3]衛旭東,胡君茹.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J].國際商務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