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嶺,傅進友,呂耀欣
(本文編輯:潘雪飛; 英文編輯:王建東)
正畸治療過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牙合墊來解除咬合干擾,以便正確粘結托槽,常給患者帶來發音及飲食上的不便,且有時因為患者的不配合,造成托槽的頻繁脫落,以致延長治療的時間。近幾年來隨著粘結材料的進步,有作者[1-3]提出在牙面上粘結玻璃離子水門汀來取代活動式塑料牙合墊。也有學者認為玻璃離子水門汀硬度不高,耐磨性差[4]。本文通過在體外測試并比較自凝塑料和玻璃離子水門汀的硬度,來判斷玻璃離子水門汀能否適用于制作固定式牙合墊,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實驗材料 自凝塑料材料采用上海二醫張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液體劑型批號:081007;粉劑劑型批號:200908);玻璃離子粘固粉、液均采用上海榮祥齒科材料有限公司(批號:100501);顯微硬度儀(型號:MH-5)由上海恒一電子測試公司生產。
1.2 實驗方法
1.2.1 分組方法 本試驗將兩種材料做的試件分別命名為自凝塑料粘固粉組(簡稱自凝塑料組)與玻璃離子水門汀組(簡稱玻璃離子組)。
1.2.2 試件的制作方法 在室溫20℃下利用一次性吸管制作自凝塑料和玻璃離子的圓柱體試件各10個,直徑10 mm,高度4 mm,待其硬固2天后,將試件浸泡于生理鹽水中,進行變溫實驗,溫度為5~55℃,重復500次后進行測試。
1.2.3 試件硬度的測試[5]使用顯微硬度儀測試試樣的維氏硬度,在試件的中心區域,每隔0.5 mm測試硬度,壓力為25 g。每個試樣各獲90個數據。另對感興趣處單獨進行硬度測試。
1.3 統計學處理 兩組試件的維氏硬度值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使用SPSS 11.1軟件包行兩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及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牙合墊材料硬度比較 玻璃離子組試樣的硬度為33.89~221.36(68.98±35.5)HV;自凝塑料組的硬度為45.22~75.63(60.71±8.24)HV,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值為1.281,P<0.05),表明玻璃離子組的硬度高于自凝塑料組。
2.2 兩組牙合墊材料的硬度分布比較 玻璃離子組R值為0.8824高于自凝塑料值 0.3019,兩組比較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玻璃離子組硬度分布較離散,見表1。

表1 兩組牙合墊材料的硬度(HV)分布比較(個)
2.3 兩組牙合墊材料截面的形貌比較 玻璃離子水門汀質地不均勻,可見白色物質顯現試件表面,其硬度約為200~300 HV(圖1);自凝塑料的表面質地均勻,僅有少許微小氣泡(圖2)。

圖1 玻璃離子試件放大400倍照片

圖2 自凝塑料試件放大照片
玻璃離子水門汀是臨床上常見的牙體充填材料,它價格低廉,操作簡便,椅旁操作時間短,如果玻璃離子水門汀和自凝塑料的硬度相似,則可用它制作微型固定式牙合墊來取代自凝塑料制作的活動式牙合墊在臨床的應用。
本試驗結果表明玻璃離子的平均硬度大于自凝塑料,且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認為玻璃離子體粘固粉制作的固定式牙合墊在硬度上能滿足臨床的需要[6-7]。但是玻璃離子的硬度差別較大,而自凝塑料的表面質地均勻。
本實驗結果提示,玻璃離子水門汀的平均硬度大于自凝塑料,已能滿足咬合力的要求[8];只要有足夠多的后牙粘結固定牙合墊,在應用過程中就不會造成咬合創傷[9];在使用時要嚴格按照玻璃離子水門汀的要求進行調制,才可以獲得足夠的硬度。玻璃離子水門汀可以取代自凝塑料制作固定式牙合墊,具有操作簡便,椅旁時間短,價格低廉,安全可靠等優點。
[1]周 斌.玻璃離子牙合墊的臨床應用[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7,23(3):352.
[2]劉紅亮,武廣增.粘結式牙合墊在矯治個別牙反牙合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實用醫藥雜志,2007,2(9):41-42.
[3]陳治清.口腔材料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2.
[4]鄧動梅,俞 暢,高學軍.玻璃離子體水門汀用于ART的臨床磨耗評價[J]. 廣東牙病防治,1999,7(2):105-106.
[5]朱娟芳,何惠明,劉 方,等.鑄造純鈦激光焊接熔焊區的組織結構研究.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6,24(6):499-501.
[6]高秀芳,張連云,李長義.牙科材料磨損的機制及其評價方法[J].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08,35(1):83-84、93.
[7]陳治清.口腔材料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35.
[8]Gibbs CH,Maham PE,Lundeen HL,et al.Occlusal forces during chewing and swallowing as measured by sourd trans mission [J].J Prosthet Dent,1981,46(4):443-449.
[9]華詠梅,陳 捷,李俊彥.安氏Ⅱ類Ⅰ分類錯牙合咬合功能的研究[J].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7,23(3):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