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
曾經認為現代的城市和城市之間并沒有太大區別,無非高樓林立,車流如水,甚至連街上男女穿的衣服都大同小異。當我和朋友行走在古色古香的芙蓉街上,才發現濟南自有屬于它的世俗和優雅。
芙蓉街南起泉城路,北通府學文廟,是濟南的老商業街。這里的建筑比京城的清秀,比江南的拙樸,最具濟南風情,《老殘游記》里描繪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景致也集中在這一帶。
街口古樸典雅的門樓上寫著“芙蓉街”三個大字,街口是老殘聽書的銅像,黑妞正說得聲情并茂,老殘聽得如醉如癡,那個倒茶的伙計也沉迷其中,茶水溢出了還渾然不覺。這個情節我們都曾在課本中熟諳。
從車水馬龍的泉城路進入芙蓉街,恍如走進了另一個時代: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狹窄的街道,熙攘的人群,一家接一家的老字號店鋪,店鋪前不時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石雕……明清時期,芙蓉街曾是以經營文房四寶、樂器、古玩字畫等為主的文化商業街,后來曾一度衰落,冷清。近些年進行了修復改造,芙蓉街又恢復了繁華,只是變成了風味小吃街,雖然也有經營古玩古董、傳統服飾、手工藝品的商鋪,卻不再是主流。我和朋友悠閑地行走在世俗的溫暖里,緩緩走入時光深處。小酒館的招牌非常古樸,忍不住想走進去,要一壺濁酒,慢慢品嘗舊時滋味。
芙蓉街上曾誕生過濟南第一家眼鏡行、第一家洋行、第一家冰糕店、第一家圖書社,也曾是文人墨客飲酒賦詩的地方。百年塵埃落定,商甲富戶和文人墨客風流云散,曾經的院落里住的已多是為生計奔波的小民。街邊,兩扇破舊的門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門虛掩著,寫有“松柏千秋綠,桑梓萬代青”的對聯,對聯是印上去的,已褪成很淺淡的顏色,門扇下面已經變成朽木,一點點脫落,門檻中間幾乎被踏平了,多少次開門關門進進出出才會變成這樣啊!一扇門,關得住不同的人生,關不住歲月的流淌。
芙蓉街盡頭,有一家叫玉謙旗袍店的小店,是百年老字號,據說始于同治年間,墻壁上鐫刻著“門前圣水芙蓉泉,旗袍世家數百年”,旗袍店的對面就是芙蓉泉,芙蓉街因芙蓉泉而得名。清代詩人董蕓在《芙蓉泉寓居》中這樣寫到:“老屋蒼臺半畝居,石梁浮動上游魚。一池新綠芙蓉水,矮幾花陰坐著書。”真的看到芙蓉泉時,難免有些失望,只是一個小小的泉池,里面黑藻浮塵,像一池死水,已不復舊時模樣。
濟南離我僅僅幾百里之遙,想重走芙蓉街,當然不是什么難事。下次去時,它應該古樸繁華依舊,不知我又會是怎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