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洋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廣東東莞 525000)
相對于現在中國快速發展的藝術文化事業,合唱作為其中的一種正在發展及普及的藝術形式,逐漸成為國家和地方進行文化教育、社會教育、審美教育的重要平臺。并且許多合唱團都成為了城市和單位的一張具有極強藝術感染力的名片,如深圳音協合唱團、中山合唱團、深圳高級中學合唱團、上海百格合唱團、華中天空合唱團等等。隨著合唱事業的蒸蒸日上,對合唱指揮的所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指揮在合唱中至關重要,一個指揮的理念和情感表達可以說決定著這個合唱團的音樂表達性和感染性。合唱指揮作為音樂的創造者,不是一個活體的節拍器,而是一種情感的創造者和傳遞者,通過身體語言來激發著合唱團員們的情感,并與其所演唱的作品內容作到藝術性的融合。下面我就談談本人對合唱指揮中情感運用的一些看法:
當指揮走上舞臺的那時開始就已經進入了指揮狀態,當面對合唱團時就以經和合唱形成了直接的情感交流。指揮的表情、指揮的眼神、預備姿勢等都可以將作品中大體的情感傳達給合唱團員。(筆者認為指揮在肢體的運用上,不光只有兩只手能傳達信息,指揮的眼神、姿態、表情都是指揮肢體的范圍)如在指揮《長江之歌》等之類的比較大氣、磅礴的作品時、指揮的雙手準備時就有相對拉開一些,眼神中要充滿著一種寬闊、兩腳站位相對拉開一些,給合唱團員在情緒和氣息的運用上給于提示。又如在指揮《牧歌》等比較細膩、安靜、具有室內效果的合唱時,抬手預備時就要有氣息感,雙手距離不易過遠,身體相對放松,使所有合唱團的注意力都聚集到手上,營造一種平靜的氣氛以后,在起拍開始演唱。做到在角色中起、在角色中唱。先有情感在發聲音。在指揮如《國歌》這種堅定、剛毅的曲子時,則站立姿勢應該兩腳要有相對有力,做到腳下要有根,表情上要有一種堅定的情緒,跟合唱團員們一種情緒的提示。
預備拍是指揮技術重要的技術環節之一,我國合唱指揮大師嚴良堃就說過“指揮的崗位就是在預備拍上”預備拍是發音拍之前的預備,它不僅預示著作品的力度、速度、呼吸,更為重要的是預示著歌曲發音之前的情感,它讓合唱團員的內心情感在發音時做到完美的體現,并表達出其中的情感特征。在指揮等抒情歌曲時,預備拍則有一種相對柔軟一下,與起呼吸中的情感想配合起來。在指揮歡快跳躍的作品是,預備拍就要相對幅度小一些,做到輕松愉快的情感。當指揮剛強、堅定的曲子時,預備拍則要相對緊張和有力一些。
指揮的圖示,是指揮的運行軌跡,是經過長期實踐后總結出來的的指揮動作的科學性的模式。不同的節奏有著不同的圖示模式,它指示著作品演唱的速度、力度和情感等。那么圖示的運行也和音樂情感有著密切的關系,很多指揮往往只注意了圖示的節奏和運行方位,而往往忽略了與其相應情感的聯系,這樣圖示就會形成一種機械性和不變性,對作品的表達也會形成技術與音樂相脫節的情況。這樣的指揮當然可以做到使合唱團規規矩矩的演唱,但對音樂的情感表達就會形成一定的缺陷。當然,這也不是說指揮不需要規范的圖示,而是要情感體現其中,統一合唱團對歌曲風格的把握,詮釋出相對準確的情感。在指揮抒情的歌曲中,圖示相對來說就可以用一定的曲線來表達,能表達出一種柔美,纏綿和深情。在指揮進行曲風格的作品時,可以相對用直線拍來進行指揮,表現出一種果敢、堅毅、雄偉的精神情緒。指揮活潑、輕快的歌曲時,我們則采用點狀式的圖示結構,給合唱團一種清晰、并賦予青春般的情緒表達。合唱指揮的圖示反應與情感的聯系是極為細致的,所有的指揮圖示都是與作品的表達要求緊密相連的,這都是情感表達的需要,把聲音、節奏、力度等都有一個情感的提示。當我們欣賞書法、圖畫作品時,可以在一筆一劃當中,以及色彩上感受到藝術家門的精神情感,這也可以看出圖示的運行是和人們的情感以及精神狀態是分不開的。
指揮過程中指揮者和合唱團員是情感相互交流的一個過程,指揮按照在合唱作品的大致指導下,形成其情感意識并統一的作用于合唱團員,合唱團員在統一的情況下,形成其情感的主動性來進行其正確的表達。合唱是集體的藝術。但音樂的展現并不是一個集體的簡單相加,它必須根據作品的內容和要求,進行一種情感的再創造。沒個團員有著不同的感情體驗,對作品的理解就不同,著就需要發揮指揮的一種主動性,形成統一,合唱團員在情感上就處在相對被動的一種地位。這就要求指揮在指揮之前分析好作品的內容與作曲家的潛在意思,并對合唱團員作好,演唱前的感情啟迪。如采用聯想、舉例、情感互通等方法。指揮時注意情感收放的提示,如當音樂是娓娓道來時、手上幅度相對就要顯的平靜一些。當作品進入高潮上,指揮就要幫助合唱團員進行情緒的積累和迸發,以其準確的表達其作品,形成情感上的層次,做到感情上的起伏、大小,好似波浪一浪推一浪。
由于指揮所面對的是具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思想、情感、以及對音樂的感受在總的方面和指揮還是有一定的一致性,因此作為指揮也沒有必要、也不能夠把每一個人、每時每刻的情感都掌控在手,指揮除了主要情感如整個情緒是興奮的、是悲傷的、是憂郁的等等告訴給合唱團員,其余的合唱團員會發揮其主動性,形成其自身的情感反饋,在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好每個人的特性,使音樂更為飽滿,更為具有色彩。在指揮時千萬不要從頭到尾打拍子,一定要安排出主動與被動。指揮主動時要幫情緒和音樂的走向清晰的提示給合唱團員,把其意義表示出來,當然,這時合唱團員就處在相對被動的位置之上。其余的要充分地發揮其合唱團員的主動性,留出其空間讓團員進行其合理的創造。這樣形成指揮與團員之間的情感雙向互動,才能更好地表達作品,這和指揮當中的主動與被動拍的理論也是想符合的。
收束拍是指一個作品或一個樂段、樂句結束時的指揮拍。它指令著一個作品或樂句的完結。收束拍不僅是作品在音樂上的收束,也包含著一種感情的收束。一個作品有一個好的感情開始,也必須有想符合的好的感情結束,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心理上的情感滿足。因為歌曲的風格和情感進行方式不同,所以不同的情感收束對收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當在歌曲結束的比較果斷、肯定時那么收束動作就要利用快收、硬收。給合唱團員一種直接、果斷的感受,收拍切忌多余的動作和過程。如收后手的搖晃、以及多個拍點等等。當在結束比較深遠的音樂時、收束拍就要采用軟收和慢收的方法,收拍后,要有一種保持感,好似音隨沒有了,但感情還在延續。總之,收拍的大小,方法要看結束句的感情如何而決定;拍動作的形式也要根據作品的內在表現來定;收拍動作的情感,也要符合于整個音樂作品的情感和風格,做到完整統一,做到收拍的感情準確、簡煉有效,符合音樂形象。
合唱是表達人們內心情感的一門表演性藝術,而指揮則可以說是合唱演繹中的靈魂,指揮要結合其發聲、色彩、以及對作品的理解,才能完全的表達其最為貼切和真摯的感受,情感的表達在作品指揮和演唱時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指揮要善于總結和理會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并在自己的理解下,把其感情傳達給合唱團。要盡量的把自己的指揮語匯與情感的內在體現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合唱團員理解和正確地詮釋作品所表達的意圖,啟迪合唱團具有創造性的去表現其作品。缺乏內在情感支持的指揮動作是一種形式化的、無內容的、僵化的肢體表達,是沒有表現力的。只有具有內在支持的指揮下歌唱,合唱團的演唱的音色和表達才更為真實,更為鮮活、更為貼切,才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做到技術與情感表達完全統一,這才是一個合唱團所需要的真正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