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飛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湖北武漢 430011)
設計與傳統的繪畫有一定的區別,對其的審美也不能完全按照傳統的美學觀念來評價,如果說傳統繪畫是表達內心世界為主的話,設計就是生活的化妝師。
功能主義在一段時間影響著我們的審美觀點。實用、簡單的設計之風在一段時間盛行,創造了前工業時期的歷史現象——市場里充滿了功能主義的種種產品,在生產有限的條件下,“功能第一”發揮了它最大限度的能量,滿足了人們當時的實際需求,在美感上又狡黠地把基本的美學原理照顧到了,消費者們在這批量生產的廉價產品中,生活需求的實用性也得到了極大滿足,何樂而不為?
流行之風形成了一種風格模式時,它給人產生的審美觀念也模式化。功能主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 “功能至上”,在設計中的理念就是“任何設計都必須保障產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體現,其次才是產品的審美感覺”,這一原則下要求設計師不能單純的以設計隨想而來考慮,更多的要考慮成本問題:如何去滿足工業大生產,如何為下層人們所需要的價格便宜,東西耐用,質量高等需求,主導的理念就是簡樸和節約。
現代設計,大體源于18世紀西方的工業革命,現代設計作為工業革命的響應,開始走上歷史舞臺。而后,作為一種文化運動,并且對今天仍然有著極強理論指導意義,在現代仍然有廣泛影響的是20世紀初期以來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美國頗有建樹的經濟學家索斯坦.魏伯倫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即他認為人們花費巨資來購買許多器物諸如車子、房子、家具、別墅等等,往往不是出于必然的需要,而這樣消費的目的,只是為了博得關注與尊敬。他發明了“博取關注的消費”一詞,以及這一詞匯的孿生詞“博取關注的休閑”。世界變遷,物換星移,展示財富的習慣經久不衰,并漸有光大之勢。一場歌劇的開幕式,那些富豪決不錯過表現自己的機會,他們所選擇的座位往往不是最適宜觀看,但卻最能向觀眾亮相。接著媒體會及時透出某某富豪觀看該演出的消息,并配發一些他們漂亮的、無所事事的太太的玉照。另一些無所事事的有錢閑人則玩味那些照片上的衣飾、項鏈、鉆石等,并效仿著也買上一件并及時的展示給“那個圈子”中的人,以博取心情愉快的關注。
設計如何成為可以“博取關注”的精品?
隨著生產能力變的的越來越強,人民不再滿足僅僅是“用”的簡單需求了。消費的理念從簡單的實用功能,開始活躍與新的能讓人“關注”元素來引領生活的趣味和時尚,冷冰冰的機器生產讓市場的銷量逐漸冷落。功能主義的信條“少就是多”也變成了“乏味”的代言詞。
隨著不斷的社會前進的腳步,后現代主義的張揚,把內心的狂熱和激情淋漓盡致的體現和宣泄發揮了出來,市場也從簡單變得五光十色、光怪陸離。但一路看過來,我們也理解了生活需要變化和激情才能不斷的引發我門的創造性思維,才能推動時代的進步,設計在不斷的創新中才能找到市場,才能讓消費者心動。
消費者主宰著市場,這群有著無數情感的男男女女,他們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中,追求著有情調的生活氛圍,要享受生,要有著多彩的人生體驗,情感需要的宣泄,需要別人的關注。好用、廉價和流行這種單純追求功能的產品使生活充滿了冷漠,在有選擇能力的情況下眼睛所看到的是更具有新奇、美感、帶來快樂和愉悅的設計元素的產品。
讓我們再來看看積淀了數千年的歐洲文化,對現代設計產生的影響,并不亞于對現代藝術的影響,它的標志性參照物就是倫敦的水晶宮、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和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漫步在香榭里舍大道,你可以感受到古典與現代、豪華與氣派、高雅與華美、顯貴與樸實、喧囂與幽靜、人文與自然的魅力。在歐洲,巴黎算是它的城市文化與藝術的形象代表,在巴黎,目不暇接的各種藝術展覽、服裝設計大賽、五花八門的藝術節……使人們隨時感受到現代社會的物質文明;盡情領略到文化與藝術的精神面貌。
我們回過頭,先來看看設計師們對設計的理解:
我們都是極具創造力的,都是與眾不同的。我們讓彼此更加完整。——Dolce & Gabbana
設計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
我對于時尚的理解是讓人們以更加自我的方式去追尋生活的真締。 ——Christian Lacroix
設計就是創新。如果缺少發明,設計就失去價值;如果缺少創造,產品就失去生命。——劉東利
工業設計是滿足人類物質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開發活動。設計不是個人的表現,設計師的任務不是保持現狀,而是設法改變它。——亞瑟.普洛斯
如果與自然科學的研究比較一下,可以看到設計與科研在靈魂上基本一致,那就是創新。設計之美的第一要義就是“創新”。對于“新”我們會有著不同的層次的理解,它能夠是是改良性的,也能夠是首次造性的,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的是,只有“新”才會閃爍出與眾不同的光芒。
科學可以不斷積累和進步,而設計卻只承認天才。
[1]尋勝蘭《藝術和設計》 [J] 2002.6.
[2]韓文濤《設計的表現》.第一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