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軍 (蘇州市職業大學 江蘇蘇州 215000)
地域性特色依托于城市所處的自然環境以及依靠自然條件建成的綠色空間系統。園林綠地作為城市的重要做成部分,融合了城市所在地域獨特的自然地理結構、地貌特征、地帶性植物及其凝聚而成的地域文化,對于強化城市總體形象、塑造鮮明的城市地域性特色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綠地也成為衡量現代城市地域特色風貌的主要因素。在空間布局上,良好的綠地系統可以引導城市規劃與發展,保護城市各組團特色:在分項規劃上,作為具備自身特色的園林綠地,體現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進而演化成城市的地域性標志。此外,園林綠地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基礎,通過園林綠地系統規劃建設:節約型園林,有利于改變當前資源浪費和地域景觀喪失的建設模式。合理利用當地河流、山川、動植物等自然資源營造城市景觀,避免因過度開發而導致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是塑造地域性特色最為經濟的手段。
利用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的關鍵在于首先對城市的地域特色進行梳理,挖掘、提煉地域特色構成要素,并有效利用這些地域元素,將地域特征融入到園林綠地中,進而轉化為地域特色在物質空間的體現,運用園林綠地系統規劃手段保育與塑造城市地域性特色。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通常是在復雜和微妙的特定地域環境中進行,每個場所的特殊自然條刊也是最可貴的設計源泉。對城市自然環境的尊重與保護足塑造地域性特色的基本前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只有充分發揮自然地理優勢,保護、利用自然然景觀資源,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態基礎設施,將各類綠地、農田、森林、濕地、山體等生態基質進行保護井加以有序規劃,才能保障綠地系統的連續性,并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城市人居環境。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應根據城市的上導風向,系統分析城市功能和生態要求,進行科學規劃,建立合理的生態廊道體系,將城市外圍生態腹地的涼爽、潔凈空氣,引入城市內部,有效地緩解城市內部的熱島效應,同時,強化城市道路及濱水等帶狀綠地,建立通風渠道,促進城市與外圍腹地的物質、能量流動,使生態系統得以恢復和完善,更有益于城市中人和動植物的生存。此外,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建設巾,必須充分重視綠地分布的均勻度,通過構建合理的綠地系統,使各類綠地均勻分布,提高綠地覆蓋率,緩解熱島效應。研究表明,當一個區域綠化覆篇率達到30%時,熱島強度開始出現較明顯的減弱;綠化覆蓋率大于50%時,熱島的緩解現象極其明顯。同時分析結果顯示,規模大于3hm2且綠化覆蓋率達到60%以上的集中綠地,其內部的熱輻射強度有明顯的降低。
地形地貌與水體特征形成一個城市的骨架,它在城市布局上起著至關緊要的作用。平原城市、山地城市與高原城市等在園林綠地中所表現出來的地域特色因地形地貌的巨大差異而存在明顯不同。在綠地系統規劃中,唯有順應地域山水骨架,并加以合理利用,將景觀融入環境之中,才能充分體現自然山水神韻,形成特有的地域風貌。通過“綠脈”及“綠色網絡”的合理布局以及橋梁、道路涵洞的生態設計,恢復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輸入和城內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調節。
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中的植物樹種規劃要選擇適應地域的自然條件的鄉土植物為基調樹種,反映地域特征,增強地域場所感,同時發揮最人的生態效益。在具體的植物配置中要注意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根據地域氣候特點,不同的立地條件以及園林綠地的性質、功能和造景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綠化基礎,合理選用鄉土植物,可以適應當地環境達到最佳景觀效果,同時更有利于營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觀。
地域文化是人們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下,經過世代耕耘經營、創造、演變的結果。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區的特質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傳統和同樣的文化發展脈絡,是被社會群體公認的具有共同價值的文化,其特征表現為文化形態的穩固性和文化認同的一致性。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要通過研究當地的傳統文化、歷史遺跡、民風民俗等,從中挖掘其人文屬性,將其融入設計之中,使城市綠地空間具有地域文化內涵,富有獨特的魅力。
歷史遺跡使城市的地域文化價值得到不斷升華,要使城市富有更鮮明的地域特色,就要在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中引起高度重視,保護和利用好這昨文化遺產,使其在城市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新姿。
在城市地域性特色營造過程中,必須樹立科學的“文化倫理觀念”,充分發掘、保護歷史文化的現代價值,以客觀公正的態度,憑借現代文化詞匯,傳承文化,建設城市,實現文化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形態是一個城市在地域空間上的分布形成的概括描述,反映著城市的整體特色。不同的城市形態與布局,深刻影響著城市內部的功能分區、城市結構和交通路網。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要從城市基本形態與結構布局出發,進一步深化綠地空間特色。
此外,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實質上是一種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間發展規劃,綠地的面積、位置都牽涉到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與社會經濟要素間相互影響與制約。綠地系統規劃布局結構應滿足城市發展需求與經濟產業分布發展方向,使城市綠地與城市發展相輔相成,將綠地空間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納入城市規劃體系;規劃特色生產綠地,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同時,通過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確立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范圍,有效緩解城市無限擴張問題。規劃要實現城市綠地合理的面積比例與分布狀態,達到社會、經濟與環境三者之間平衡、可持續發展。
綜上,城市特色猶如城市的生命,具有獨特個性的城市才具有優勢和競爭力,城市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景觀環境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失去特色等同于失去發展的根基。城市的多樣性雖然不一定是地域性的,但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觀風貌一定是多樣、富于個性的。在塑造與保育城市地域性特色方面,許多國家的城市規劃及設計都為我們做出了典范,如水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文藝復興之鄉佛羅倫薩等等,這些城市之所以往當今世界有著較為突山的位置,很大一個原因是城市具備的鮮明的地域性特色、對自然的尊重及地域文化的傳承。隨著物質文明的逐步高升,人們在精神層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對所居住城市的品味與特色有了較高要求,追求個性、找同家同門屬感成為新的迫切需求。塑造城市特色有利于增強人們的文化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增強城市的凝聚力。
[1]劉純青.市域綠地系統規劃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博士學位論文,2008.
[2]王浩,王亞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塑造城市特色[J].中國園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