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茜 章錦榮 (河北工業大學 天津 300000)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城市廣場日益成為點綴城市公共空間環境的重要景觀。它不僅是人們消遣、休息之地,也是獲取信息、進行交往,甚至是接觸社會和學習的一種場所。在城市中設置廣場的目的就是使市民能更方便、舒適地進行多樣性活動,因此廣場空間環境是否人性化直接影響其功能的實現。人的行為心理是人與環境相互關系的基礎和橋梁,是廣場空間環境設計的依據和根本。
目前城市廣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盲目地追求大尺度,造成一些廣場大而空曠,很少有人在其中停留。
目前,由于政府追求業績等原因,一些城市廣場在建設中,把大尺度作為設計前提,盲目的興建了一些和城市的實際規模并不相符的廣場。例如廣東省的四會市。它是一個縣級市,人口僅十幾萬,卻建了一個相對這個城市規模如此之大的廣場。它占地20多公頃,可以容納40多萬人。不僅造成使用率的浪費,在功能上也有所失調,還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過于空曠的廣場在尺度上不符合人類日常活動習慣的要求,缺乏親和力,不適合市民日常休閑娛樂活動。
2.在廣場的使用功能上缺少人性化的設計。
有些廣場在設計上只滿足了人們視覺上的觀賞性,卻忽略了實際使用上的一些細節,即沒有從人的行為心理習慣需求出發,在設計上缺少人性化關懷。市民使用是廣場設計最基本的要求,所以這樣的廣場往往會造成看起來華麗卻無人停留的現象,造成使用上的極大浪費。比如,有些廣場從總平面設計上看,綠化工整美觀,草坪和灌木叢也修剪得很好。但在立面上卻缺乏空間層次的變化,沒有高低錯落,沒有韻律,給人機械化和枯燥的感覺。有些廣場有大片草坪,卻掛上“禁止入內”的標牌,將游人拒之千里之外。而廣場上的座椅和各種娛樂設施的缺乏也使游人的休憩和交往活動受到極大限制。
3.缺少廣場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
城市廣場是從古希臘誕生的,從國外傳進中國后,有些城市廣場在設計上照搬模仿了外國的廣場,孰不知它缺乏中國的地域特色。片面追求現代化的設計造型,忽略了對地方歷史和文化底蘊的研究,只會產生千篇一律的廣場,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市民們來廣場上休閑娛樂是有一定精神文化需求的。源遠流長的地域特色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現代文明,不僅使市民有自豪感和歸屬感,也便于外來游客了解這個地方的特色和城市風貌。而缺乏文化特色的廣場無法滿足這種需求,還會降低廣場的吸引力。
以上問題讓我們意識到,作為一名設計師,在廣場設計上要尊重人的行為習慣和心理需求,以人為本。創造人性化的廣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廣場規模尺度的確定,要參考人的視覺,心理需求等因素。尺度大小適宜,布局合理。
隨著現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廣場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分為市級廣場,區級廣場,街區廣場等等,每一級廣場都有它適宜的規模和尺度,功能方面也有側重。市級廣場代表整個城市的形象,要經常舉辦一些大型活動。考慮到集會,疏散的需要,在規模上可以大一些。區級廣場以區內主要居民的數量和活動作為依據,規模不易太大,主要強調美觀性和實用性的統一。街區廣場主要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健身場所,規模易小,更注重功能性。
2.創造適宜人參與的場所和公共設施。
興建城市廣場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是滿足大眾休閑交往娛樂等活動的需求。比如,一個可以讓小朋友嬉戲的噴泉,一塊接近地面的親水平臺,都可以增加廣場的趣味性。在廣場上設計殘疾人無障礙通道,設置免費飲水處,遮風避雨的地方,多設一些舒適有趣的座椅,等等。在這樣的廣場中,人與景觀才會融為一體,廣場才會成為一個充滿愉悅感和歸屬感的場所。
3.設計中融入廣場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
每一個城市都存在地域差異和深層次的文化歷史差異。地域文化積淀是一個城市的特色象征。把當地的歷史文化用景觀設計元素表達出來,不僅可以給市民一種認同感,歸屬感,更能激發市民的自豪感。充滿文化韻味的廣場既可以使游人增長知識,同時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向外地游客介紹當地的文化內涵。
4.廣場上的綠化設計要注重立面豐富的層次變化。
廣場的綠化設計不僅在平面上要美觀,在立面變化上更要豐富,有層次感。草坪,灌木,喬木的“空間立體組合”,不僅形成錯落有致的觀賞景觀,也符合游人視線和心理上的舒適感。
城市廣場的建設需要深入了解市民的各種需求,包括行為習慣,心理,視線,精神需求等等。同時在視覺設計上要美觀,賞心悅目。不能脫離實際,盲目貪圖大尺度,華麗的造型。要通過人性化的設計,滿足大眾交往,休憩,活動的需要,創造一個有生命力的城市空間。
1.《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劉濱誼著.2005:16-18出版.2.《城市設計感性原則和方法》中國城市出版社,余柏椿著.1997:101出版.
3.《行為與認知的設計 設計的人性化》中國電力出版社,范圣璽著.2009-3-1出版.
4.《人性場所— —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克萊爾?庫珀?馬庫斯與卡羅琳?弗朗西斯共同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