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焱 閆美云 (.吉林北華大學林學院 吉林吉林 3000;.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八中 吉林通化 35300)
價值是標志著人與外界事物關系的一個范疇,它是指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外界事物的客觀屬性對人所發生的效應和作用以及人對之的評價。所以,任何一種事物的價值,從廣義上說應包含著兩個互相聯系的方面:一是事物的存在對人的作用或意義;二是人對事物有用性的評價。
價值具有外在意義和內在意義兩個層面。外在意義是指價值給予人們直接利益,而內在意義則是它能夠提升人性、能夠使人性的發展具有一種可能性。價值的內涵可以表現在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追求事實的“真”; 第二個層次是一個人的修為、行為和模式的“善”; 第三個層次是一種境界的“美”。
“真”可以稱之為一種“科學精神”,我們在追求事實過程中要以什么樣的態度、什么樣的方法來幫助事實。當“真”成為一種價值觀,它就具有一種“追求”精神,而這種追求精神不只是追求所謂的事實和現象,它也要追求、認識事物內在的因素。現代藝術追求視覺產品的純粹性,把體育競技的標準用到藝術上,而藝術創作是藝術史上的破紀錄競爭。例如:光效應藝術(OPArt),基于光學知識的心理試驗藝術,創作者通過精確校正的色彩和幾何形制造出有動感的光色效果,他們的目的是要通過各種不同的紋樣和色彩,利用觀眾的視覺變化來造成一種幻覺效果;極少主義通過把造型藝術剝離到最基本元素而達到“純粹抽象”,非人格化,客觀化。取消個性的表達姿態。無內容,無主題,沒有幻想式的性質。表達的只是一個存在的物體,而非精神;而“動態雕塑”則強調雕塑的互動性;色面抽象畫家紐曼(Barnetr-man),以近乎不斷重復的方式,制作單一色塊;燈光雕塑將動態的光電元素加入到靜態的雕塑設計中。
善主要是表現一種倫理精神,它是藝術作品在觀賞者心中構建出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藝術回到自發和天然的狀態。例如:過程藝術(Process art),認為藝術的制作過程比事先的構思重要,體驗時間流逝勝于觀看靜止和持久的物體,力圖表達瞬間即逝的短暫存在,寓意是珍惜時光、留住最美好的瞬間;大地藝術(LandArt或Earth Art)以沙漠、高山和草原為原始材料,修整出或附加上巨大的幾何形式;裝置藝術(InstallatiOn)是以天然或人造材料、物體或碎片為原料。感性材料與理性材料的統一,上升為一種理念的呈現即是一種靈魂的再現。靈魂是依附在作品之上意蘊。意蘊是比直接形象更深遠的東西,藝術作品的意蘊不僅僅是它用了某種線條、紋理、顏色和媒介,而是一種內在的生氣、情感和精神。而行動藝術作品是以身體作為基礎媒介,有的作品是帶有血腥和暴力的現象,甚至不堪入目,但它的初衷是對社會某些現象通過作者來傳達,是作者對社會的關注,是表達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目的是“善”的,但有時也要考慮到它的負面影響,即觀眾的感受。
藝術作品是為人的感官效應所存在,美的藝術用意就在于引起適合人的情感,即快感。但杜尚認為美并不存在,藝術和創造藝術的人也沒什么特別崇高的地方。他把那個“小便池”送進展覽會,他告訴人們,普通物品與藝術品沒什么區別,所謂藝術的審美價值只不過是人們的成見而已。這也是把自然生命作為美。無論美是客觀存在,還是相對于欣賞主體來說,美的表現是自由的、無限的。美的普遍性來解釋現代藝術形式,即使簡單的物象也具有美的品性。如極少藝術(nIlnlnlallsn1),突出特征是以工業方式生產藝術品,追求數學的精確性。黑條畫家吏泰拉(Frank:tLixlla,1936-),使用銅和鋁探討不同形狀的畫布造里,以矩形和棱形為多,創作大、規模的色快分割作品。
無論現代藝術中的抽象材料還是具象材料,他們都具有純粹性,唯一性,都是統一的無生命不真實性。然而下面的藝術家卻帶給我們另一番景象。如“動態雕塑”(Kinetic Art),代表人物瑞士的廷古萊(Jean Tit-ian),制作的變體繪畫機器,為首屆巴黎雙年展制作了一臺“有香味有聲音的變體汽車”;萊里(Len Iye)制作了有微妙平衡的活動雕塑,等等。他們通過把無生命的物體轉變成能與人溝通的賦予靈性的生命體,這不僅僅是藝術作品創新,也升華了觀眾的審美品位,帶給人新奇的感受。
現代藝術作品存在的客觀性是歷史的必然性。促成西方現代藝術在1960年代未轉變形態的原因很多,通常認為與下列社會背景有關:
首先,美國在越戰的失敗,導致反對戰爭的情緒增長,再加上冷成格局下的國際環境,陵人們對于人類社會和現實生活不抱有大多希望,并進一步開始蔑視已有的人類生活準則,在文化領域出現反主流和否定永恒價值的傾向。此次,社會問題突出,豐富的物質生活解決不了精神的問題,戰后“垮掉的一代”出現。1968年,歐洲和美國都出現了學生運動熱潮。再者,新思想的出現。歐洲許多哲學家們對當代文化提出了新看法,從而對藝術界產生影響,對已有的社會抖學理論提出質疑,關注多種文化形態,引導人們懷疑任何單一的理論框架和終極判斷,在藝術領域則是重新肯定具象的價值,從而導致對追求形而上的現代藝術的脫離。
總結現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一種是讓藝術保持獨立品性,以區別其池事物的純藝術,如繪畫、雕塑的定義,有著明確的質的界定;另一種是混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尤其是混淆藝術與生活的區別。藝術的發展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否定、肯定、否定的前一種藝術,而不斷啟發創造性思維,目的是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
[1]鄔昆如.哲學入門[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12.
[2]光效應藝術.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72558.htm?fr=ala0.
[3]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M].商務印書館,1979,1.
[4]現代藝術.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643948.htm?fr=al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