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杰 (淮北師范大學 大學外語教育學院 安徽淮北 235000)
20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對于語言與性別的研究是抽象的、靜態的,大多研究限于直觀猜測,缺乏大量實證研究的支持。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女權運動的發展,追隨R.Lakoff的研究成果,關于語言與性別的研究逐漸分立為兩個學派:男性主導論和男女差異論。當今,隨著系統功能語言學發展的影響,人們逐漸把語言和性別這兩種社會屬性嵌入到社會實踐中去研究。系統功能語言學借助于新興學科——話語分析,特別是批判性話語分析對語言與性別的研究,取得了具有見解性的成果(如對性別歧視的分析)。
隨著女權運動的發展,1870年代,R.Lakoff為代表的男性支配論指出女性面臨著雙重
枷鎖:傳統女性的語言阻礙了女性走上權力和權威之路;相反,如果一個女性說話不像一個傳統女性,她就會被批判;因此,R.Lakoff認為語言只不過是壓迫女人的一個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男女差異論”吸引了不同領域的學者。“雙元文化論”學者Tannen通過研究更大范圍的語言活動,展示了更為微妙的男女交際方式,提出頗具見解性的意見:男女理解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男性傾向于認為社會秩序是有等級的,而女性認為世界是平面的連接關系。
無論是支配論還是差異論,對于語言活動的分析,都把男性或女性從相互作用的語境中孤立出來,很少考慮到其他社會因素。社會語言學領域的許多學者在1980年代開始爭論,在什么樣的語境下研究性別與語言才算合理。他們認為,在特定語境下得出的女性語言特征,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不一定適合于其他社會語境。人們開始關注真實語境中的男女對話,例如,國內學者趙蓉輝通過對自然發生的口語語篇的研究,探討了語言類型和性別的關系。 主要來自于后現代主義學者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理論——“行為性別”認為,人們之所以是他們本人,是因為他們的說話方式所決定的,而不是社會語言學家所說的人們之所以那樣說話,是因為他們是什么樣的人所決定的。
時下,關于語言和性別的研究逐漸的變成一個跨學科的主題。這涉及到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和語言學等諸多學科;對于語言和性別的研究,人們開始重視語料庫語言學及統計學的先進成果,并將其運用到話語分析中去。評價理論是功能語言學領域又一新興的話語分析法,它起源于韓禮德模式中的人際意義系統。本文力圖利用評價系統為框架,以情景話劇臺詞為語料建立小型語料庫,運用統計學軟件Systemic Coder來作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展示語篇中評價資源的性別差異。
評價理論系統是一個逐級層疊,相互交叉的語義系統。如果利用語義學統計軟件Systemic Coder進行定量分析,首先要把評價系統進行編程輸入。語義范疇或特征在在Coder的菜單選項Scheme中被定義為一個等級系統,然后Coder會根據這個等級系統輸出編碼的核心框架;其次,根據這個核心框架,男性語篇和女性語篇依次被分解和編碼,最后Coder對語義標注后的文本進行解碼。解碼輸出的統計表格會分兩種方式輸出——整體均值和分項均值;整體均值表示該子范疇在整體系統中所占的比例,而分項均值表示該子范疇在其上一級范疇中所占的比例。
首先,分析表明情景劇中蘊含著大量的評價資源,且男性女性都偏重使用以下評價資源:在態度系統中,情感資源占有較大比例——女性語篇24.9%,男性語篇18.7%;在級差系統中,男女都偏重于強化資源——女性語篇22.1%,男性語篇16.9%。在介入系統中。
其次,本研究重點關注男女在使用評價資源基系統時的最顯著地差別:在態度系統中雖然男女都偏重使用情感資源,但女性更偏重使用愉悅性和厭惡性詞語的使用,而男性(10.0%)使用評判資源的頻率在整體上要高于女性(4.0%);在級差系統中,把強化系統細分以后,發現女性(6.9%)比男性(1.7%)更樂于使用呼語,而男性(1.4%)使用隱喻性強化資源要多于女性(0.7%);在介入系統中,本研究重點關注男女在使用情態和證據資源上的差別:女性使用情態資源要遠遠大于男性,而男性使用使用證據性資源要遠遠大于女性;把情態和證據系統進一步細化,發現男性使用假定性證據資源要大于女性(男性4.3%,女性1.1%),而女性更樂于使用情態助動詞(女性8.0%,男性6.4%)和心理性動詞(Mental Verbs)(女性3.2%,男性2.1%)。
本文力圖對男女語篇在評價資源分布上的差異作嘗試性的闡釋。語篇體裁決定了語篇的語言特色——情景劇所善用的幽默技巧和各類修辭決定了其語言在情感色彩、態度意義上式凸顯的。所以,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無論男性語篇還是女性語篇,都負載著豐富的情感資源。而女性語言富有情感詞和強化語,所以強化資源整體上多于男性語言;這些發現與上文提到的傳統社會語言學的相關發現頗為類似,其他相近的發現還有:女性多用禮貌語,女性多用情態詞和心理過程的詞來避免語氣上的獨斷和過于自信。但本研究沒有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模糊語(Hedges)。
話語分析探討的話題日益廣泛,運用的手段涉及到人類學、心理學、認知學、語言學和統計學等多門學科,它不再是單一的語言學話題,而逐漸成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隨著系統功能語言學和話語分析發展,評價理論的子系統、子范疇資源也會日益發展而完備,對評價資源的發現和探索會更加微妙、細致和豐富。本研究粗略地探討了語篇的評價資源在性別上的差異,是話語分析一個新的嘗試,也對語言和性別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同時希望對評價理論的發展能有所幫助。
[1]Martin, J.R.& W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
[M].London: Palgrave,2005.
[2]Lakoff, R.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M].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5.
[3]趙蓉暉.語言與性別:口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
[4]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Arnold, 1994.
[5]王振華.評價系統及其運作—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新發展[J].外國語2001(6):13-20.
[6]張德祿.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新發展 當代語言學[J].2004(1):57-65.
[7]http://www.friends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