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燕(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一)莊學的起源
莊子學說“本歸于老子之言”,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繼承了老子關于“道的哲學觀念,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觀點,在莊子的著作中都得到了繼承和發揚。這種脈絡相承的關系表明,莊子建立文論思想的哲學基礎是“道”。莊子《大宗師》篇中認為:“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老?!蓖ㄟ^這些形象化的語言表述,莊子從主體的角度來解釋“道”,認為“道”能夠超越時空,主宰人的主體精神。
(二)莊學的發展
莊子把“道”高揚為一個精神實體,來作為主體觀照的對象,從而透視出文藝創作主體的審美態度問題。換言之,莊子虛擬的“道”雖然沒有客觀存在的真實性,卻是經驗世界與內在生命、直觀體悟與理性思辨高度融合的精神觀念,成為他發微文藝的內力?!暗馈钡谋举|實系最真實的藝術精神,莊子對“道”的闡釋,反映了他對文藝創作主體審美態度的把握。莊子認為:“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也認為:“道不可不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名”由此可見,莊子是以至尊無上的眼光看待“道”,并承認其具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獨特性,而要證明這種不確定事物的可知性,文藝創作主體必須通過“心齋”“坐忘”兩種方式才能實現和完成。
(三)“心齋”“坐忘”莊子的“心齋”“坐忘”說,簡而言之,文藝創作主體的感知事物的過程中擺脫身心欲求就是“坐忘”?!靶凝S”“坐忘”雖名為二,實則為一,其根本所在就是要求文藝創作主體通過直觀經驗去領悟、體驗、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超越現實獲得“道”的精神自由境界。質言之,文藝創作主體的審美態度必須達到物我兩忘、虛靜空靈的精神境界,正確處理主體與客體、自由與必然、虛與實、情與景等一系列問題。只有這樣,文藝創作活動才能逐步達到自由王國的境地。
(一)基本論點
從莊子眾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莊子認為“道”無處不在,無始無終,莊子心目中的“道”即“自然”,也就是說,“道”即“自然之道”。如《秋水》《漁父》等。莊子把“自然”、“素樸”視為文藝創作客體所具備的最高審美追求,要求文藝創作必須保持事物的自身本性,摒棄人工雕琢和華偽,因為只有自然、率性才是真正的藝術,才能達到“功成之美,無一其跡”的美學效果。
(二)文本闡述
莊子在《齊物論》篇中把音樂藝術分為“天籟”“地籟”“人籟”三類。具體而言,所謂人籟,是人為地通過樂器創造出來的聲音;所謂地籟,是風吹大地上各種孔穴發出的聲音;所謂天籟,是自然界在沒有任何外力作用下自然發出的聲音。在莊子看來,“人籟”“地籟”都要假借于他物而形成,并非自然天成的“至樂”;只有“天籟” 塊然自生、不假人工,才屬于“至樂”,即“天樂”。莊子在《田子方》中剔除“解衣般礡”式的文藝創作,也是其崇尚自然、素樸的審美風格的佐證。另外,莊子標舉“自然”“素樸”的審美風格在文藝創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的重要創作原則,它表明只要根據事物的自然本性去創作,就能使美與丑之間互相轉化。莊子描寫和塑造了許多外形丑陋而道德高尚的自然、素樸的藝術形象,如支離疏等??傊?,崇尚“自然”“素樸”的審美風格在莊子文論思想中一以貫之,要求以合于自然制法去創造毫無雕飾、物我統一、虛靜率真的完美的文藝作品。
(一)”言”與“道”
莊子在著作中大量論述“言”與“道”的辨證關系,他最為推崇的就是“不言之言”。其中雖然有詭辯成分,卻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辯不言”等觀點一致,深刻體現出他對“無言”的重視。惟其如此,主體才能從宏觀視角去領悟、體驗“道”的本質并加以總體把握。
(二)“言”與“意”
《秋水》篇曰:“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边@說明“言”與“意”各有其認識事物的內容和層次,但是“道”是言論和意致均難以認識的。
(三)“得意”與“忘言”
莊子所謂“得意”與“忘言”,準確的闡釋了藝術形象的審美特征——“象罔”?!跋蟆笔蔷诚啵柏琛笔翘摶?,藝術家創造虛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際。質言之,“得意”與“忘言”是藝術形象審美特性的兩個質的規定,它要求藝術形象必須是具象和抽象、確證性和模糊性的統一。莊子在自己的創作的文學實踐之中落實“得意”“忘言”的文藝主張,“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這就是它的不懈追求和創作實踐的結晶。總之,莊子提倡“得意”“忘言”的審美創造,以期達到“荒唐之言”與無形之道妙契無痕、自然彌合的藝術境界。
莊子的文論思想經過了長期的發展過程,有其精辟的地方,對后世的影響也頗為深遠。莊子文論思想所表現出來的中國藝術精神已非其語言符號所能解釋清除,而是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人的藝術生命和藝術見解,在文論史上留下了一條醒目的足跡。當然,莊子的文論思想也有其偏頗的地方,學習運用的時候要加以區分和摒棄。
[1]《莊子》.中華書局.
[2]蔣凡,郁源 主編《中國古代文論教程》 中華書局.
[3]張鈺《淺談的思想文論》.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4]羅安憲《莊子.逍遙人生》.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5]《莊子的哲學思想》 北京燕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