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靜 (淮陰工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0)
一
愛情是一種信仰,這種信仰對人生的影響往往比其他哲學思想更加深遠。馬丁?伊登與露絲的邂逅和一見鐘情便是他人生的決定性轉折。露絲是資產階級的女兒,是虛偽和財富等培育出的花朵。在馬丁心中,她就是仙女,代表著他所憧憬和向往的一切美好,上流社會的優(yōu)雅也因為她在馬丁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銘印。對愛情的信仰驅使馬丁改變從前渾渾噩噩毫無意義的生活方式,開始在文學的浩瀚海洋中辛勤探索,立志在最短時間內成為一位知名作家。
在沒有遇到露絲以前,馬丁是一名普通的水手,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從不相信神圣的事物,沒有宗教信仰,對書本知識所知甚少,過著毫無意義的生活。他從未愛上過任何女人,純潔這個概念從未在他腦海出現過。從他第一眼看到露絲,馬丁就知道她就是他一直等待的命運。從此,馬丁已不再是從前的馬丁,為了露絲,他告別了過去的生活,朋友,決定從外表上和思想上改造自己。
清靜和純潔已經在他身上起反應,他迫切地希望洗心革面,他開始把手洗得干干凈凈,仍然吸煙,但已經戒酒。這些只是他變化的一小部分,他已經深深迷上了露絲——那個讓他有機會接觸上層社會生活并激發(fā)他愛的女人。他平生首次意識到自己粗鄙的發(fā)音,也知道自己與心愛女人之間的鴻溝,但他的本性是不服輸的,并決心盡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縮短差距。露絲是大學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而馬丁根本沒上過語法學校,但馬丁的大膽使他絕不承認自己低人一等。他相信通過努力他能做到更好,于是他開始改變自己的發(fā)音并系統的學習語法,他從圖書館借來一大堆書籍,開始他在未知的文學世界的探索。為了贏得露絲的愛,為了給她提供富足的生活,馬丁決定以寫作為職業(yè)。他對書籍的熱愛和他的瘋狂的求知欲望促使它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常人很難按成的事情。他不分日夜的工作和學習,從不放棄任何敲門的靈感。在閱讀的過程中,他找到了自己豐富的創(chuàng)作資源——他作為水手的豐富驚險的人生經歷。
雖然馬丁遭遇的不是鼓勵而是百般的朝笑和不斷退回來的稿件,但為了愛,他一直堅持創(chuàng)作,盡管這還意味著他需時常忍受饑餓的折磨。然而,馬丁還是受到露絲和她的家人以及她家那些具有社會聲望的朋友無情的排斥,露絲雖愛馬丁,卻沒有勇氣與家庭和生長的階級決裂,最終露絲和馬丁分手。當馬丁收到露絲的分手信時,他無法置信,直到露絲親口表明他才死心。愛情的破裂使馬丁受到了最沉重的打擊,從此他失去了人生的信念。后來,馬丁的小說得到發(fā)表并一夜成名,但這時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變得毫無意義了,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喪失任何激情和信念的空殼。馬丁不僅失去了對愛情的信仰,而且失去了生活的信念,他的人生理想徹底幻滅了。他從未懼怕過人生,但也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厭倦生活,是愛情燃起了他生活的熱情,也是愛情扼殺了他生的愿望,從分手的那天起,他已經如行尸走肉般了,激情的火焰徹底熄滅了,人生對他來說已經空無一物,這些都引他走向自殺的悲劇的命運。到他成功之際,露絲回來找他和好之時,他已經清醒認識到他曾經向往的上層社會的虛偽,他們分手之時也是馬丁與虛偽的世界分手之際。
二
為了完成愛情的夢想得到露絲家庭的認同,馬丁開始大量閱讀,在廣泛的涉獵過程中,他接觸到了馬克思及其共產主義的學說,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適者生存和尼采的超人哲學等理論,這些思想相互交織互相沖突,在他心底擦出火花。
在美國,尼采的超人哲學一直被視為美國傳統價值的個人主義的神化,在某種程度上,與個人主義十分相近,是指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簡單的說,超人就是能超越人生本身的人。尼采認識到生活的艱辛和曲折,但他認為人不能因為苦難而輕視生命,這些思想對馬丁充滿誘惑力,他本人就是尼采的超人哲學的具體體現。然而,馬丁對尼采哲學卻存在一定程度的曲解,他聲稱自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個人主義者,只認同超人哲學中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即人可以通過努力而超越人自身。
馬丁雖然只是一個笨拙的水手,但他卻有著異常敏感的心和超人的智慧,一旦他下定決心就會全力以赴。他的進步速度是令人驚嘆,僅僅幾個月,他不僅熟悉了大部分耳熟能詳的知名作家,還讀到亞當?斯密和以后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斯賓塞理論。通過艱苦卓絕的拼搏奮斗,馬丁在短短幾年內就積累了常人需要花費數年功夫才能獲取的知識。我們看到,馬丁從不允許自己每天的睡眠超過五個小時,最后寫了成百上千的作品,其中有小說,詩歌,散文等各種文學體裁。雖然他不得不時常忍受饑餓的煎熬,雖然他寄出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拒絕,他從不氣餒,從未想過要放棄,因為他相信超人,相信自己就是超人,能夠克服人生的困境。尼采認為,生活是曲折的,人生的精髓就是奮斗,馬丁就是尼采的超人,他試圖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通過奮斗最終從一個一字不識的水手成為知名作家。
三
赫伯特?斯賓塞也深深影響了馬丁,自從馬丁讀了“第一原理”后就成了斯賓塞的堅實信徒。從馬丁拿起那本書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有了許多新發(fā)現。斯賓塞為他梳理了所有知識,化零為整,使他一眼看透事務的本,使他驚奇得發(fā)現在他周圍,世界萬物都是具體而清晰的,就像水手們做的船模,世界萬物都不是變化多端的,沒有上帝,沒有命運,有的只是法則。鳥兒因為自然法則而飛翔,受精卵也是因了自然規(guī)律而孵化為小鳥,正如鳥兒一樣,世界萬事萬物都是依照固定的規(guī)律而運行的。馬丁初期對哲學的探索一無所獲,康德的中世紀玄學沒有給他任何實用的知識,反而使他對自己的智能產生了懷疑,但斯賓塞卻使他認清事物的本質,使他參透所有的秘密。他沉醉于這種理解的快樂之中,在賣通俗小說掙錢時,他整理出愛情小說的基本模式。不僅如此,通過閱讀斯賓塞,他還改變了與露絲的關系,認識到自己在思想意識層面處于優(yōu)勢地位。
馬丁相信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相信適者生存,接受了系統接受社會進化論后,他認為,為了適應社會,人需要為有限的資源和更高的社會地位進行斗爭。從孩提時起,馬丁就是一個戰(zhàn)士,在賣報紙的過程中,他與一個大他兩歲的男孩發(fā)生沖突,從此每天他們都在約定的地方打架,雖然他胳膊僵硬,鼻青臉腫,但放棄的念頭從未在他腦海中閃現過,這場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另一方的主動放棄。多年后,他們再次相遇,我們又見識了一場生與死的激烈搏斗。這次搏斗以馬丁的勝利告終。此外,為了進入露絲的社會,馬丁也進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斗爭,他從書本中學到社交禮儀,從世態(tài)炎涼中深化自己對世界的把握。馬丁為了當作家而付出的努力也是他在文學競技場上的角逐,他特別擅長于觀察文藝界的動態(tài)和總結市場上的暢銷作品。他發(fā)現文學市場被兩種流派占據—一派把人當作神,忽視人的世俗性;另一派把人當作塵土,而忽略其夢想和神圣的一面。根據他自己對藝術的理解,他開始創(chuàng)作寫實主義的經典,并認為自己的作品比當時流行之作更加深刻有力。
四
雖然馬丁宣稱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個人主義者,他不相信工人階級能夠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走上獨立與自治,但是他被馬克思及其共產主義深深影響的事實卻是不容置疑的。他對勞動人民充滿了深切的同情和關愛,他知道女工們的無知和膚淺,但同樣知道她們真誠的愛與恨。他一夜成名,獲得了一大筆財富厚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瑪麗婭—一個拖兒帶女的單身母親—買了她租住了數年的那間房子和一個農場。后來,他遇到以前一起干活的洗衣工,給他也買了一個洗衣房。另外,對于那個深愛過他的工廠女孩,他也十分慷慨,送她去接受教育。他對窮人毫不吝嗇金錢,痛恨資產階級的虛偽。他還認為社會主義是逃避虛無信念的救命稻草,但他卻因為信念的崩潰而沒能逃脫自殺的悲劇命運。
縱觀馬丁?伊登的一生,我們看到,信仰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愛情,也可以是各種政治理論,不容置疑的是,人生需要信仰的支撐。信仰對人的一生影響是十分深刻的,它是生命的精髓也是生存的希望,一個沒有了信仰的人注定要陷入虛無,這也是馬丁?伊登陷入虛無從而走上自我毀滅之路的原因。
1.常耀信,美國文學選讀[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1.
2.杰克·倫敦(美)馬丁·伊登[M].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0.
3.李偉芳,從《馬丁·伊登》看杰克·倫敦的不同信仰[A].西安: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2.
4.劉勇,淺析杰克·倫敦的超人情節(jié)[J]信陽: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版),2002.
5.張保林,重評杰克·倫敦的超人思想[D].廣西師范大學,2003.
6.張強,論《馬丁·伊登》的思想性和藝術特色[D]華中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