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波
解說詞配畫面,說教式的議論是目前眾多電視專題片的固定模式,表現形式單調,聲畫兩層皮,缺乏真實感等問題是各級電視臺在專題片創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文章作者從新的視角,對電視專題片的創作、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問題選的準,論述深刻、有力,令人信服發人深省,對各級電視臺專題片創作創新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值得廣大電視工作者借鑒。
近年來,隨著電視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大家對電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每天都有新的節目和欄目出現。電視專題片(含紀錄片)的創作日臻成熟,顯示出獨特的魅力,越來越被人關注。
電視專題節目是指主題相對統一,能對主題作全面,詳盡、深入的反映,與綜合節目相對應的一種電視節目。在國外,人們稱這類節目為紀錄片,在國內有專題片和紀錄片兩種稱呼,就實質而言,二者只不過一個是中國電視界約定俗成的稱呼,一個是國外的叫法而已。
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電視專題片創作發展較慢,一直沿襲著主題表現的傳統風格,即解說詞為主,畫面配合,且解說壓倒畫面。與國外相比,尚處于童年期。目前大多數的專題片創作,還是先寫好解說詞,再根據解說詞去拍表現內容的畫面。制作的時候解說詞貫穿始終,配好對應的畫面,甚至再插點音樂,一部專題片就算完成了!搞成這樣的片子,你不一定要看,閉上眼睛聽,就完全可以了,因為它的解說詞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至于鏡頭的表現手法,畫面信息量,現場同期聲,情節細節等電視特有的優勢手段就無從談起了。
值得慶幸的是,九十年代以來,我們的廣大電視工作者已經打破舊的思維方式,重新對電視進行定位,不斷探索和研究電視藝術的創新,優秀的專題片(紀錄片)吸引了更多的觀眾群。
任何一部專題片(紀錄片),無論它的題材如何選擇,主題如何提煉,結構怎樣布局,都體現了創作者對客觀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筆者在此不加以評說,僅對專題片(紀錄片)的創作手法和風格的創新談幾點看法:
電視藝術是一種視覺的藝術,不能違背“視”這種大眾傳媒的規律。專題片(紀錄片)更應突出畫面語言,注重畫面信息量,不要讓畫面成為解說詞的“填充物”。一般來說,文字解說詞是為畫面語言服務的,是畫面的補充。好的解說詞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砌,而是與畫面的融洽配合。所以解說詞往往不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有的甚至上下段也很難連接起來。有的人把電視片中的解說詞看的很重,在拍片之前就寫下了解說詞,然后再把拍攝的畫面往詞里填,這樣的片子紀實味道差,可信度小,不能收到應有的社會效應。
我們的電視工作者應盡快走出“解說詞為主,畫面配合”這個誤區,發揮電視畫面的語言功能和作用,突出視覺藝術的電視本體。有一位外國電視藝術家說過:“我們在做電視藝術片的時候,不要把觀眾當作一個孩子,更不要把觀眾當作一個笨孩子”。觀眾一看便懂,信息量大的畫面,無論如何也不能隨便安上什么解說詞,有的甚至不需要解說詞,只有畫面上反映不出來的內容、背景,如以解說才是必不可少的。
專題片是以真實為主體的,專題片的質量也是以真實為衡量標準的。是客觀拍攝還是擺布拍攝對專題片的質量影響很大。客觀拍攝,一切都是未知的;擺拍補拍,是被攝者被剝奪了自主意志,做給別人看的。即使在客觀拍攝中,被攝者可能意識到攝像機的存在,但并不影響被攝者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而擺拍補拍的畫面再自然,所拍人物也是在表演,被攝者在任人擺布中拍下的畫面,也只能是用于某種主題的圖解,或者是寫好了的解說詞的填充。畫面是真是假,是紀實還是擺布,觀眾一看便知。過去“講究”,精心擺布的畫面,即使再精美,由于影響了圖像的真實感和可信性,觀眾自然也就不“買賬”了。
電視編導和記者應盡量控制個人情緒,做到平視客觀,真實記錄。就是所拍人物非常值得同情,也不要一味多拍他的苦、記錄他的難,更不能主觀評論的過多,而應從其真實的生活中尋找閃光的片段,選取典型的人和事,從尋常中尋找不尋常,打破說教式的議論,靠情感的自然流露,來打動觀眾,產生共鳴。
現場同期聲、音樂音響、字幕等都是電視媒體特有的優勢手段,在專題片(紀錄片)的創作,應充分利用。
好的專題片(紀錄片),應是解說詞與同期聲的有機統一。同期聲包括畫面中出現的和未出現的人物語言、動作音響和環境音響,它們分別能真實地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現場氣氛,這些真實的因素,使人物和事件更趨真實。同期聲、現場音響所造就的氛圍和情緒,能把觀眾自然而然地帶入片中所表達的環境之中,聲畫一體,真實再現。紀錄片《藏北人家》中,措達的妻子清晨起來忙碌,打酥油的聲音沉悶枯燥,創作者卻有意強化運用這種音響,使觀眾自然而然地體驗到藏民生活的艱辛,深深感受到藏民同胞那堅強不屈,心境坦然,熱愛生活的優秀品質,沒有解說,勝似解說。專題片《潛伏行動》中,武警戰士發現目標后的低聲交談和現場音響,真真切切地把觀眾帶入戰斗現場,緊張的現場氣氛淋漓盡致地顯露出來。
字幕,這種簡單的電視手段,有的也必不可少,它能起到信息強化的作用,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電視藝術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專題片(紀錄片)創作也不例外,不應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和風格。筆者通過學習與工作實踐摸索出一些粗淺的認識,不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