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大學英語聽力課是《大綱》所規定的主要課程之一。《大綱》對聽力教學要求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提出了兩個應當予以高度重視的問題,即打好語言基礎和重視培養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文章探討的是圍繞《大綱》要求進行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大學英語聽力課是《大綱》所規定的主要課程之一。聽力測試在各種英語等級考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英語學習四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中,聽力位于首位。英國教育學家L·G·Alexzander(《新概念》作者之一)曾說過:“聽到的再說,說過的再讀,讀過的再寫。”由此可見,聽力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是如何上好聽力課,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仍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下面略談一下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教材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教師在選擇教材時應當注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統一。教學實踐證明,教材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在聽力訓練中的自信心。而它的趣味性和在實際生活中的交際功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一本取材充分廣泛、編排科學新穎、練習多樣生動的教材對學生無疑有巨大的吸引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綱》對聽力教學要求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提出了兩個應當予以高度重視的問題,即打好語言基礎和重視培養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聽力教材應圍繞這些要求來選擇。目前我校選用的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FOCUSLISTENING。這套教材著重聽力基礎技能訓練,難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體裁多樣,內容貼近生活,緊跟時代步伐,語言規范生動,是一套很實用的聽力教材。
作為英語聽力教師,應明確聽力訓練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在語流中音義辨別能力(即能夠識別連讀、弱讀、省音、失去爆破、同化、濁化等),語言理解能力,根據已有信息進行推測能力,重要信息和關鍵詞的捕捉能力,大意及要點的分析歸納能力,深層內涵的推測能力,對語言知識的觀察能力和聯想能力。
二.教學過程
明確了教學目標,教師在任課過程中才能作到有的放矢。根據教材的編排,筆者采取了如下教學過程:
PARTAMicro-Listening
這一部分主要訓練學生易混淆發音的辨別能力,數詞,語音語調,在語流中音義辨別能力等。雖然內容編排不多,屬于微型訓練,卻有助于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因此筆者對這一部分很重視。
PARTBMacro-Listening
這一部分主要包括兩篇同一主題的對話或短文,主要訓練語言理解能力,根據已有信息進行推測能力,重要信息和關鍵詞的捕捉能力,大意及要點的分析歸納能力,深層內涵的推測能力,對語言知識的觀察能力和聯想能力等。其練習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多項選擇題、判斷對錯題、填寫空缺信息和回答問題。
播放磁帶之前,筆者先給學生兩三分鐘時間讓他們看練習。這是很重要的一步。通過練習所提供的信息,學生可大致推測對話內容。而預測,如前面所講,是很重要的一項聽力技能,有諸多好處。筆者曾讓學生親自通過對比來體會提前看題進行預測、然后聽磁帶、做練習和直接聽磁帶、做練習的區別,其效果相差甚遠。
播放磁帶時,一般采取整體—分段—整體的方式。即先從頭至尾完整的播放一遍磁帶,使學生對對話內容有全面的了解,并能抓住中心大意,以防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第二遍分段放音要根據材料的難易程度而定,有時以句為單位,有時以以意群為單位,有些較難的句子會反復播放,學生在此過程中邊聽邊以自己能識別的任何形式以最快的速度記錄下完成練習所需的細節;在學生基本完成所有練習后,再次不間斷地播放磁帶,從而使錄音材料在學生腦海中留下完整的記憶。
檢查練習過程中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大多數學生能圓滿完成任務。
PARTCOralPractice
神經心理學認為:依靠感覺器官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記憶時的信息加工效果。在聽力教學中適當給學生一些口語訓練的機會,可以活躍氣氛,又能增強記憶效果。這一部分的訓練內容都和剛剛聽過的對話內容有關,要么讓學生歸納本課所學的某種表達方法,要么復述本課對話或短文,要么模仿書上對話自編對話等。由于練習要求具體明確,并給出相關提示,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所以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學習效果不錯。口語訓練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十五分鐘。
總之,聽力的提高需要進行大量的訓練,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學習中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除課堂教學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課下多聽多說,如英語教學錄像片、英語歌曲、英語新聞和英語原聲影片等。另外,還應定期不定期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知識講座、舉辦校園英語角等。通過這些有效途徑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全面提高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1]段紅鷹.英語聽力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心理[C].全國優秀英語學術論文集,1996.
[2]王法吉.《再談聽力微技能在聽力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大學英語教學研究(三)》[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