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素描是造型藝術領域中的一門基礎科學。素描使用單一的色彩來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形式。素描具有其獨立的藝術價值。她是通過對物象的形體結構、比例關系、明暗變化等造型因素的綜合手段來表現對象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各學科的相互交叉與滲透,作為造型藝術基礎訓練的素描教程也在不斷地改革與創新。其中最明顯的特征是現代繪畫與傳統繪畫之間功能的變異。繪畫藝術正在由單一的寫實性模式向多元的表現性、抽象性發展。面對現代繪畫的發展,作為繪畫基本語言的素描也不能不重新審視自身的結構體系與前進方向。
近年來,美術教學的改革逐步深化,“教師教什么?如何教?”已經成為美術院系教學的一個熱門話題。應當說,對于這個問題,目前眾說紛紜,尚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就藝術本質而言,其爭論的焦點大多集中在具體的運作,即關于基礎訓練、技巧傳授的方法上,還沒有深入到素描藝術的本質之中,甚至出現了所謂搞“油畫素描”、“國畫素描”、“雕塑素描”、“設計素描”等的意見。我認為這種根據專業特色而劃分的素描樣式,看起來似百花齊放,其實是在某種程度地遠離素描的本質。因此,最為切要的,應該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重新認識素描藝術及其功能,以還其本來面目。
誰也不會否認,在中國素描造型早已達到了很高水平,并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繪畫語言了。在西方,素描則更早就經歷了一個從作為輔助手段的從屬藝術,到獨立的藝術形式的演變,并成為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與表現力的藝術形式了。今天,素描不僅可以作為“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用來訓練藝術家對事物的觀察、分析和表現能力,還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來進行藝術構思和創造。正如安格爾所說:“除了色彩,素描包括了造型藝術的一切。”當然,還是如他所說:“素描中包括著藝術的盡善盡美。”
素描既然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那就要具有一切造型藝術的一般規律、特征。而目前,在一些高校教學中還存在著把素描從藝術的范疇中剝離出來的現象。素描教學,自五六十年代以來就以蘇式教程為主體的素描教學方式,并沿用至今。這種教學以長期作業為主,要求學生在畫面中表現出體積空間,形體結構,人物特征,情緒氣氛等各種客觀現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全因素素描。它雖然可以達到訓練學生的基本造型能力的目的,但這種方法幾十年來一成不變,久而久之走向模式化,機械化。安排科學理性以及表現客觀對象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繪畫作為一門藝術學科,顯然缺少不了感性和想象的空間,更何況,外部世界迅猛發展的今天。“全因素”“純寫實”依然是繪畫基礎素描訓練的唯一模式,從某種角度講,仍難滿足化時代的學生對藝術基礎訓練之需,和他們那強烈的求知欲。
技巧與樣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對技巧和樣式的學習和創新當然比較容易在形式上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真正打動觀眾心靈的因素,終究是內在的精神,即藝術家對生活的深切感受和他所表現的思想情感。畢加索在闡述關于對象表現的關系時曾說“我不是模仿自然,而是面臨自然并利用自然”,他所謂“利用自然”是把客觀對象作為一種參照的客體進行的視覺的分解,然后依照主觀精神的體驗重新加以組合,創造是“高于生活”的創造。蔡若虹先生曾指出“理想的美比實際生活更美。從某種角度講,素描是繪畫者精神境界最樸素最直接的表達方式。那么,它就不應有固定的模式,就是說,無論是誰,每個人眼中都有可信的,屬于自己審美情趣的東西,就都能表現出作畫者所感受到的素描對象那生動,和諧,以及合乎規律的美。比如都畫人體,米開朗琪羅就博大沉雄、剛健莊重,頗具表現力;魯本斯則以生動而準確的線條,寥寥數筆,賦予了繪畫對象以生命力。而凡高的素描又不乏稚拙中見深刻,樸實中見真誠的特征。仔細讀來,上述幾位的作品每一處轉折,每一根線條都是那樣生動、內涵豐富。正因為如此,它們雖風格各異,卻都能給人們帶來舒暢的感覺。所以,素描教學應當鼓勵學生發揮個人的思維才智和創造力,培養和樹立其自身感受的信念與信心,努力破除單一的技巧模式。
現代素描教學應融入現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體驗,從課題設置的確定,到教學目的的實施,都應有意識地滲透現代美學思想和價值取向,尊重個性,建立師生間的相互包容和默契,提倡創造性思維,拓展素描的寬泛性。
在教學方法上也作出大膽的嘗試,不再是老師擺靜物學生被動圍一堆畫的狀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的興趣著眼點去挖掘題材,發揮能動性,自己給自己擺靜物,從而保證出來的每一張作品的主題和風格都具有強烈的個性及審美取向;不再是簡單的技術訓練與技能傳授,而是一種活潑的參與,突出教學互動,師生之間更多的是一種思想的傳遞和交流。并且隨著教學的深入,穿插介紹和分析優秀的視覺作品多從抽象的角度來欣賞,其目的在于提高審美眼光,提高鑒賞能力;在創作過程中教師應重在引導,順著學生的意想動機進行開拓性啟發,不再像過去的教學那樣動轍就給學生改作業,這樣很容易切斷學生最真切的心理感受和表達了作品原創的個性化;每一輪創作完成后應舉辦一個小型教室畫展,便于教師講評以及學生之間相互揣摩與學習。
正如德加所言:“素描畫的不是形體,而是對形體的觀察。”這里的觀察是指精神層面的,它是思想的、精神的、文化的。因此教師對學生才能的挖掘應該是在創造性思維上下工夫,拓展學生在形態造型上的新探索,觸動并激活學生的創造意識神經,為今后的設計引發諸多創新的可能性打好基礎。
作為教師應當打開學生的眼界,激活學生的思路。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去開拓更多的表現領域,把被動地再現變為激情地創造,為今后的素描教學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