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丁華
目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常常發現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不喜歡上地理課,大多數學生認為地理課原理晦澀、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地理課堂上出現了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甚至厭倦學習地理的局面,使得地理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怎樣才能克服這種頹廢消極的心理定勢,怎樣才能扭轉這種不利于教學的局面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地理教學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實施課堂教學改革,讓地理課自身的特色優勢得到充分的挖掘與體現。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真正把地理課上“活”,上出地理的味道來。那么什么是地理課的地理味?怎樣把地理課講出地理味?
地理學科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時空變化規律的科學,它廣泛運用于現代化的科學領域,具有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特點。地理學本質特征的“地、理”中,第一個字就是“地”。這里的“地”,當然是指人類賴以生存與生活的地理環境,相對來說,更多的是自然環境。因為其存在雖然亦受到人類活動的或大或小的影響,但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理”字可以理解為地理學的道理、規律和理論。作為研究對象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決定了地理學研究的綜合性特點(即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不限于研究其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地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同時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不均一的特點,有很多地理學者認為:“區域研究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這就決定了地理學研究的區域性特點。此外地理學還具有空間性、人地相關性。
我認為在教學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學理念。地理的思想是人地相關、統一整體和諧發展的思想,地理的味道應該是開放綜合、社會生活的味道。因此,地理課的味道首先在于探討生活實例,解決社會問題,明辨人地關系;地理課的特色在于應用生活實例綜合教學,在于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學理念。氣象氣候、地震火山、旅游金融等自然現象和人文活動都孕含地理知識,每每要應用地理原理進行解釋。可以說高中地理本來就是生活知識能力的日常教科書。脫離生活,照本宣科,不符合高中學生關注社會、緊跟時代的思想實際,也無法激發學生足夠的學習興趣。
二、挖掘資源、創設條件,彰顯地理學科特點。地理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特點,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地理教學,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成績,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
地理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高質量的地理教育可以給學生一種特殊的思維品格、思辨能力和創造素質,使他們學會用地理的眼光終身欣賞和認識這個世界。新一輪地理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追求就在于使學生能接受高質量的地理教育。高質量的地理教育要求地理教師接受、認同、內化和實踐新的教育理念,創造性地開展地理教學。
地理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通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與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充分認識生活離不開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需要。
地理教學中,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要體現這一理念,我們就要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把我們的教育理念滲透到課程中,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資源,讓地理教學與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所見所聞入手,引導、啟發學生去思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加強地理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生活生產中的許多問題、現象,都與地理知識有關,在教學中可以運用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學理念。
三、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注重運用。學習知識不是目的,運用知識解決生活、生產中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才是目的。生活中的地理資源隨處可見,這些資源和社會發展及人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所以我在教學中就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及人們生活關系密切的問題。例如:利用學生的生活環境,結合地理知識,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魯教版必修二中的“產業活動與地理環境”這個內容,要樹立學生環保觀念,讓學生知道環境就在我們周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與環境緊密相關。
在地理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厭學,是因為他們覺得書本上的知識學了沒用,理論與實踐差得太多,學了之后有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比例尺的運用,旅游知識的運用等等。
地理科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的一門科學,它緊密聯系著人類面臨的諸多重大問題,如水資源、海洋污染、人口問題、環境資源問題等。這需要學生應用地理學科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老師應該打破教材的知識框架,大膽運用新聞事實材料、生活材料開展地理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這就要求我們地理教師首先要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在教學過程適當把國內外發生的一些與地理知識密切聯系的新聞、地理事物和社會熱點問題,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講述。再者讓學生走入社會,參加地理實踐活動,把課本知識在實際應用中深化。
由此可見地理課的味道在于探討生活實例,解決生活問題,明辨人地關系。更好地為地理教學服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和地理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