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良挺
隨著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考試方案的不斷完善,政治學科在高考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有明顯的變化,并呈現出更多的新特征。江蘇政治試卷是江蘇省自主命題的高考試卷,經過仔細研究和認真分析,我們發現政治試題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對考查內容和考查重點的選材,一是仍然堅持兩個“重點”的結合,即教材的重點與本年度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其材料多以現實經濟、政治生活中的有關理論問題的實際問題立意命題,比較真實和全面地模擬社會現實,時代感很強。試題緊扣教材的重點,要求學生明確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體來說,涉及到的知識比較全面,主要有: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的地位,人生價值,矛盾觀點,通貨膨脹,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商業保險,企業兼并,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價值觀,消費者的權利,依法治國,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國家職能,公民與國家的關系,產業結構等等。本年度黨和國家的重點工作,在試題中涉及到:“十二五”規劃、新疆振興、個稅法草案、食品安全、中東危機、中美關系、世界糧食問題、互聯網網站的管理問題、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關系問題、財稅問題、貿易中困擾中國的鐵礦石價格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政府職能建設問題、楊善洲先進事跡、建黨90周年、民族問題、中國南海維權問題、“紅歌”現象等。黨和國家的重點工作不僅成為時政部分考試的重點內容,而且作為許多試題的背景材料,切實體現了時事政治和政治基礎知識的融合。
2.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注重應用性、實用性。大多強調“怎么辦”。加強對考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評價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考查。
3.對背景材料的組織強調了綜合性、通用性和多樣性。以一則材料作為主干,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來交叉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多采用了“一則材料,多個試題”的模式。
4.從考查形式上看,一是較多地運用了圖表、圖形、數據、公式等材料,方法新穎,直觀形象,語言簡練,信息量大;二是題型大多采用單選、簡析題、探究題等三種形式,去掉了不定項選擇題和簡述題。
1.必須更加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政治試卷由于加強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學科內的綜合和學科間的綜合),這無疑對考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廣度、熟練程度和內在聯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做到:
一是立足教材,學好教材,全面掌握知識點。江蘇政治試卷在總體結構、內容比例上具有相對穩定性,基本上和大綱及江蘇省考試說明的規定相吻合。因此,我們應根據《大綱》和考試說明上的要求,對每一個知識點真正弄懂、吃透。對基本原理、重要概念及學生成長中需要迫切解釋的問題和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不僅要講清楚是什么,還要講透為什么;不僅要講清它的歷史根源,而且要講清它的現狀及表現;不僅要講清與它相關的問題,而且要對它的發展趨勢作出科學的預測。
二是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系統化,形成網絡。孤立地掌握一個個知識點,不但容易導致死記硬背,而且很難從多角度、多層次去分析、解決問題。系統的知識才能在運用中自由驅遣、得心應手。同時,還要注意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遇到相關知識的問題盡可能用有關學科的知識去解決。
三是狠抓四個教學環節——備、講、練、評
備:堅持集體備課,堅持每周有專題、有中心發言人,重點研究本周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重、難點突破,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如何把握等。
講:注意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教學與培養,講好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講明原理及應用方法。
練:精選、精編練習題。客觀題以單選為主,主題觀以簡析題為主。要求知識覆蓋面廣,注重基礎性、靈活性、技巧性。教師應緊扣教材設計出相應的、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練習題(包括必做題、思考題和選做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做,練在點子上,練出成果來。在練習中力求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要開拓思路,用“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問題。
評:評講課要做到“精”,評重點、評疑點、評方法。
2.必須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的訓練。把教材中學到的基礎知識、概念、觀點和思想方法應用于實踐,以此來解釋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從多角度、多層面,運用多種知識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社會熱點、重點問題。
一是要關注社會,關心生活,關心時事政治的學習。要引導學生關注黨和國家的重點工作;二是把書本的基礎知識與國內外重大時事結合起來,注意交叉點,對重大熱點、焦點的時事要用一門或多門學科知識全方位、多角度認識,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根據綜合課的特點,研究課堂教學的深度與廣度,研究怎樣設計練習,怎樣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邊實踐、邊總結,逐步形成成功經驗,及時召開專題研討會,集思廣益,全面擴大。
誠然,針對新特點,研究新對策,對提高學生高考成績無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忘記政治學科的教學目的與任務,千萬不能使我們的政治課教學走進“教師為高考而教,學生為高分而學”的死胡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一定要寓能力培養、覺悟提高于知識傳授之中,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